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加关注。同时,食品链各环节的企业也在迅猛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了入行的门槛,也加强了监管的要求,但食品安全问题仍是被高度关注与重视的社会因素。本文介绍了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管理
1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及质量管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在对食品抽样检查中,合格率也有了大幅提高,作为食品提供者的生产、经营企业,在食品安全意识方面也在不断的提升。但在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等残留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仍然在使用早熟技术,如激素类物质,并在防治病虫害中使用农药;在养殖、饲养中,为了防病和促生长,在饲料内添加抗生素和抗菌药物,造成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在食品加工中企业为商业利润驱动而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对食品的危害;也仍有少数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另外食物中毒事件仍然有发生。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均需要去解决或改善,从而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质量。
2 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食品企业领导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食品企业领导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问题没有落到实处,并且在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不及时;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应对措施不足。资源配置上责与权的匹配不到位,具备能力的人没有权限,有权力的人不具备能力。造成的结果是在风险防控上力度不足、措施落实不到位。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无法真正落实,少部分企业领导存在认识不足,为了经营利益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必要资源投入没有保障,如硬件存在缺陷、技术力量薄弱及软件管理水平较低等,均无法满足基本需要。
2.2 对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员工作为企业的参与者和企业效益的创造者,对食品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大部分员工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体现在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缺乏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基础知识,不能贯彻食品安全相关的要求。仍停留在食品安全主要是产品质量的问题,与员工行为、操作等无关,不能认识到食品污染、危害带入等的风险。员工接受到的培训在力度上、针对性方面均有不足,特别是一线工人,多是班前班后的培训,只能解决生产任务问题;其他相关的培训也更多集中在工艺、生产安全等方面,食品安全基础要求、卫生知识较为薄弱,甚至基本没有[1]。食品安全理论知识(如微生物、交叉污染等)的不足,无法确保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潜在食品安全进行识别,并针对性的控制。
2.3 企业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能力不足
企业食品安全的管理能力不足,特别是初级加工环节、种养殖环节的管理水平,均处于较低级的层次。食品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更多的集中在生产、品控环节,全面性不够。涉及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制度不完善,也落实不到位。与食品安全方面有关的来源控制、加工控制、标识控制等都一直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食品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只有碎片化的管理,不能有效针对食品安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和控制。
2.4 对企业食品安全监管资源不足的问题
我国虽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但由于体制、配置等不同的因素,造成监管资源不充分的情况比较明显,特别是监管人力配比不足、队伍不稳定等[2]。所以对现有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力不从心、疲于应付的现象,更多的资源集中于各类专项的监督或稽查工作中,无法在不同环节均衡、全面的覆盖。
3 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提高法律意识方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食品法规、标准等更新与变化非常快,食品企业应充分识别需要满足的法律法规内容与要求,做到及时收集与更新,鼓励企业定期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需加强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加强产品标准的掌握应用,并不断补充食品安全、卫生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的宣贯与员工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应有明确的保障措施并进行落实,如定期开展培训。
食品企业应关注风险的管理。从产品、生产、市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充分识别、分析、评价潜在的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比如,结合产品和工艺的特性侧重风险的把控,风险识别是否充分,是否有预防措施。如要从生产源头解决违法添加,重点关注配方配料是否满足法规要求,如限量添加剂的使用、禁用物质的添加;如产品标签、说明书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标准规定。
3.2 加大食品安全管理控制能力并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自身制度的建设,关注食品企业在自我完善、持续改进方面的机制,特别是自我检查、外部检查、监管抽查等发现的问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整改机制,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如对检查的整改验证及文件修订等。鼓励食品企业开展经常性的自查自纠工作,以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除了自身管理,还要加大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提高在食品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成熟度,提高源头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对供应商的管理,除了索证索票,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还应该加强供应商系统性的管理、完善考核与评价,摸索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管理机制[3]。
系统性的管理工具有很多,针对食品安全的体系化管理方法也不少,可引入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与食品安全相关的ISO标准、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管理体系的标准。可以用PDCA循环思路、过程方法管理理念等系统性、全方位覆盖各个环节的管理,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对食品安全潜在的危害进行充分识别,再根据不同危害潜在的风险显着性,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识别出的关键控制点,采用HACCP计划等措施进行控制,明确控制方法、人员、频次及监控要求等,能较为有效地控制并预防食品安全潜在的风险。
3.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作为监管的补充
监管部门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广并采用第三方认证结果,以解决监管资源不足的问题。与社会第三方技术机构信息联动,对技术机构公开认证的结果予以采用,针对性地减少相应监管内容,节约监管资源,让监管的重点更加突出。在政策与经费许可的条件下,也可以充分购买社会技术服务,委托第三方技术机构参与部分监管或检查相关的活动过程,也能达到补充监管资源的目的。
结语
根据食品所处的大环境及国家相应政策,管理部门可以优化和调整管理措施,尽量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为国家的快速安全发展及国民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因为食品安全关乎甚大,它不仅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关联,同时在国家发展的层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因此,食品生产相关部门必需严格遵循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食品生产的监督力度,并从多方面进行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确保食品的安全,最终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剑平.国内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0(14):47.
[2]高燕,欧阳静.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食品,2019(8):126-127,153.
[3]姜庆卓.国内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8(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