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及预防性保护措施

来源:科技资讯 作者:王晓阳
发布于:2020-10-19 共4003字

  摘要:文物是我国历史的瑰宝,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的文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决定着我国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以期推动文物的良好传承。该文在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行基本阐述的基础上,基于影响馆藏文物保管的因素,提出了几点预防性保护措施,并对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展开了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馆藏文物; 预防性保护; 影响因素; 艺术价值;

Abstract:

  Cultural relics are treasures of Chinese history, ref lecting the process of history and human civilization, with high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value. Their non renewable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at China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preventiv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ood heritage of cultural relics. Based on the basic elaboration of the preventiv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preven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and makes a brief 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ventiv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Keyword: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Preventive prot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rtistic value;

  目录

  1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概述...........................................1

  2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措施...........................................2

  2.1自然因素影响及预防性调控措施...........................................3

  2.2生物因素及预防性防范措施...........................................3

  3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4

  3.1构建文化强国...........................................5

  3.2保护文化遗产...........................................5

  3.3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5

  4结语...........................................6

  参考文献...........................................7

文物保护

  1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力求将人类文明和历史遗产良好的保存和传承,但物体总是由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演变,最终走向消亡,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无法逆转的趋势。馆藏文物亦是如此,其所具有的特殊性特点导致其在遭受外界因素影响时,保存更为艰难。每件馆藏文物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采取文物预防性保护尤为关键[1].

  1930年艺术品保护国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预防性保护,并将关注点放在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时至今日,预防性保护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可,我国已经将其上升于法律层面,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法规,以期落实对馆藏文物的保护。

  所谓文物预防性保护,就是指通过监控和改善馆藏文物的保管环境,减缓文物走向消亡的过程,以期实现文物长期保存的目标。现阶段,我国馆藏文物的保管常常会受到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从调控自然因素和防范生物因素两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预防性保护措施。

  2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措施

  2.1 自然因素影响及预防性调控措施

  通常来说,影响馆藏文物保管的自然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一般性自然环境因素和突发性自然环境因素。

  2.1.1 一般性自然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性自然环境因素中的湿度和温度对文物的影响较为明显,也是文物保存的基本环境条件。据化学反应原理可知,以水为反应介质,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越快,这点在我国南方区域的博物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南方夏季时,温度、湿度都会加速馆藏文物和保存环境中物质的化学反应,滋生有害物质,加速文物消亡;保存环境中的湿度如果过低,则会降低文物强度,文物表面会出现开裂现象;当然,如果在短时间内,保管馆藏文物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波动幅度较大,也会影响文物外观和材质。

  因此,在保管馆藏文物时,要提供温度和湿度适宜的保管环境,并保证保管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一般来说,要将博物馆保存环境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一天之内温度波动控制在2℃以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45%~65%之间,一天之内湿度波动控制在5%以内。基于文物的不同材质特点,博物馆要构建相应的保存条件,并尽量做到将对环境要求较为相似的文物保管在同一环境中,在馆内能力暂时不足的状况下,要优先保管有机质类文物,在文物保管环境中安装空调,并全天候开启,保障环境内湿度和温度的稳定性。在向参观人员进行文物展示时,确保展柜密封性和用电安全良好的情况下,可安装调湿机调控展柜内环境,如展柜并不具备安装调湿机的条件,为防止文物从库房到展柜中温度和湿度骤变带来的影响,博物馆可以先将文物放于缓冲间进行缓冲,再移至展柜,并在展柜内放置温湿度监测器,实时检测环境数据,以便及时实施调控措施,保障文物良好[2].

  2.1.2 一般性自然环境因素中的光照

  太阳光照中存在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也会对馆藏文物的保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紫外线因其所具有的强大的能量,对文物的损坏影响尤为强烈,其所带来能量强大的光辐射,会造成纸张类文物材质老化,并出现发黄、变脆现象;会造成彩绘类文物出现褪色、变色现象。因此,馆藏文物中光辐射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紫外线而言。

  现阶段,为减少紫外线为文物带来的光污染,我国大部分密封性良好的博物馆在保管文物的库房中,都使用紫外线含量较低、可调节光照强度的LED冷光源。在文物展览过程中,要基于文物材质的不同特点,科学的选择不同的光强度区域,例如:纸质类和纺织品类文物需要放置在光照强度在50lux以下的区域,木雕、象牙类文物要放置在光照强度150lux以下的区域,陶瓷类和石雕类的文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没有那么严苛,放置在光照强度300lux以下的区域即可。

  严格来说,光照对文物的影响不是瞬时就能达到的,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尽量减少文物和阳光的接触,定期轮换展品,使用感应式照明光源。加强对参观人员的管理,禁止其使用闪光灯进行拍照,现阶段我国很多博物馆已经实施了这一要求。

  2.1.3 突发性自然环境因素

  突发性自然环境因素对馆藏文物的影响较大,也是博物馆在选址建馆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为防止地震、台风、洪水带来的文物损害,博物馆的选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需要在房顶安装防雷设备。文物要尽量存放于无酸囊匣内,既能隔绝空气,又能在震动时缓冲保护,并保持文物所处环境清洁、稳定。

  2.2 生物因素及预防性防范措施

  2.2.1 生物因素中的动物及微生物

  通常来说,造成文物损坏的生物因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以动物为主的、直接的物理性破坏和以微生物为主的、间接的化学破坏[3].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在杀灭文物害虫方面,可以选择真空绝氧杀虫法和化学药剂熏蒸杀虫法。前者通过抑制害虫呼吸,消灭害虫,安全可靠,对文物影响较小,后者在消灭害虫的同时,对文物上的真菌和霉菌也能做到一定的灭杀,并且时间短,但需要注意操作安全和尾气处理,避免对文物造成影响。当然,博物馆还要做好库房日常清洁,加强卫生巡视,可以在库前区安装风淋室,并要求入库人员穿戴鞋套,回收的外展藏品要进行熏蒸处理后方可入库,防止生物危害。

  2.2.2 生物因素中的人为因素

  作为一种可控因素,人为因素对文物的损坏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操作或修复不当、展厅管理不到位、犯罪分子盗窃行为、游客对文物造成意外性损坏等。

  3 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

  3.1 构建文化强国

  当今时代,评判国家实力的标准已经不再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国家之间文化的竞争趋势愈演愈烈,文化实力越强的国家,在国际文化产业竞争中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国制定了文化强国战略。开展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能够延长文物的消亡周期,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以及竞争力。此外,文物能够记录历史真相、反映历史事件,使我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制高点[4].

  3.2 保护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辉煌的历史事迹,而文物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人类文明的发展。开展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进而迸发出强烈的文化创新力,让世界人民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3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现阶段,我国的博物馆不仅要负责保护文物,还负责传播文物的价值,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构建文物展览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确保文物的完整性,为公众参观文物提供重要基础,能够让群众较为直观的、近距离的观察文物,感受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气息,进而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4 结语

  文物的消亡趋势是自然规律,人类无法避免,更无法逆转,而开展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延长文物的消亡周期,远比在文物出现问题后进行紧急性抢救有意义,因此,相关单位要积极引进各种举措,落实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最大程度地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畅。浅析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46.
  [2]张小坤。馆藏文物保管中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9):101-103.
  [3]韦春凤。浅谈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7):66-67.
  [4]李海艳。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0(6):220-221,246.
  [5]马珂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温巧燕。馆藏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
  [7] 候卫广。预防性保护在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收藏与投资,2017(2):2.

作者单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原文出处:王晓阳.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20,18(22):227-228+23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