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新疆地区纸质文物的病害与保存情况,以及相应的清洗、保护和储存方法等;并以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纸质文书的保护和修复方法为例,详细阐述了适宜该地区的纸质文物清洗、加固、保护和保存的方法,以对同类型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纸质文物; 文物保护; 纸质文物病害; 保护技术;
目录
1纸质文物病害分析.....................................1
1.1纸质文物病变的内在因素.....................................2
1.2纸质文物病变的外在环境因素.....................................2
2纸质文物的保护技术.....................................3
2.1传统保护技术.....................................4
2.2现代科学保护技术.....................................4
3纸质文物的保存与保管.....................................5
4科技保护的渗透.....................................6
5总结.....................................7
文内图表.....................................8
图1纸质文物病害.....................................8
表1库房温湿度检测情况表.....................................8
参考文献.....................................9
自我国发明造纸术后,纸张就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见证的主要载体。纸张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在新疆地区,保存下来的早期纸质类文物数量极为庞大,内容也极为丰富。新疆曾经是"丝绸之路"的要道,在历史上随着中外使者、商旅和游客等的频繁往来,使得东西方文化荟萃汇聚于此。其中,世界三大文明--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的文明,以及波斯、阿拉伯文明;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汇集,各种语言、语系、文字等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与调查,在天山南北的古墓葬与古遗址内,除发现丰富而珍贵的文化艺术精品外,还发现了多种文字资料,虽然作为载体使用的材料种类很多,但纸质类所占的比重最大。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所发现的元代以前的纸质类文物,主要在天山以南和以东的吐鲁番、哈密、焉耆、库车、巴楚、莎车、若羌、且末、和田等地区的重要遗址内,如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佛寺遗址、高昌和交河故城遗址、锡克沁佛寺遗址、脱米尔底佛寺遗址、苏巴什佛寺遗址、脱库孜萨来故城遗址、图木舒克遗址、米兰佛寺遗址、楼兰故城、尼雅遗址、扎滚鲁克墓地等处。所使用的文字有汉文、梵文、佉卢文、焉耆文、龟兹文、于阗文、粟特文、回鹘文、吐蕃文、喀拉汗文、阿拉伯文和察合台文等。其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历史、文学、法律、医药、历法等诸多方面。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汉文有《妙法莲花经》《金光明经》《论语》《三国志·孙权传》和《唐律疏议》等,非汉文中有粟特文《买卖女奴文书》、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剧本》和喀拉汗文《请伯克赐财物书》等。这些珍贵纸质文物大多收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内,它们的研究价值极高,但纸张作为纸质文物载体十分脆弱,即便是造纸技术精湛、自身抗损能力极强也会因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造成纸质文物破损,因此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和迫切。
由于纸质文物是有机质材料,易劣化变质,加之在文物保管或展示过程中缺乏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有效监控,使纸质文物面临加速损毁的风险。为延长纸质文物寿命,最大限度降低文物损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自2013年起分阶段启动了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前两期工作,其主要是保护修复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纸质文书。所保护的文书大部分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其距吐鲁番市约40km,于1988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约5km,南北宽约2km.从20世纪50年代起,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阿斯塔那古墓群进行发掘清理,直至20世纪70年代,先后进行了13次较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又做了数次小规模的清理工作,发掘清理墓葬400余座。从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晋、唐代时期的珍贵文物,种类繁多,是研究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中国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的珍贵史料,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和珍贵资料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赞叹。阿斯塔那出土的文书在全部出土文物中占据很大比重,这批珍贵的文书是研究古代造纸工艺、丝路文化的重要标本,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其中纸质文书3000多件,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国内外均属罕见。
1 纸质文物病害分析
就现存的纸质文物来看,主要存在的病害包括污渍、皱褶、折痕、变形、断裂、残缺、炭化、变色、粘连、微生物损害、糟朽、絮化、断线、晕色、字迹模糊、字迹残缺等(见图1)。
图1 纸质文物病害
纸质文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与存放环境等因素相关。通常,文物放置在库房保存或放置在展厅内供游客参观,文物本体除自身的氧化、水解外,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对其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可以找出文物与保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见表1)。
表1 库房温湿度检测情况表
1.1 纸质文物病变的内在因素
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植物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是碳、氢、氧的化合物,受空气中的水及自身所含的酸等影响会发生水解,从而使纸张纤维素分子的聚合度下降;半纤维素也是一类性质和结构相似的碳、氢、氧的化合物,在酸、碱作用下易被水解;木质素则易于氧化而发黄、变脆[1].
1.2 纸质文物病变的外在环境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科学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温度升高10℃,其反应速率将增加两倍,而对纸质文物,温度升高5℃,变质速率就会增加两倍,即使在高温下短时间放置,也会使纸发黄、变脆[2].
(2)湿度。潮湿的环境会使纸张变潮从而发生水解,也会使字迹褪色模糊,还会滋生微生物,使纸张发霉、虫蛀、变质等。
(3)光照。光对纸张也是有损害的,光直接照射在纸上,其热作用与化学作用会使纸张发黄、变脆。
(4)有害气体。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氧化性气体、粉尘会使纸张褪色、发黄、变脆、酸化等。
(5)虫蛀。昆虫对纸质文物的危害十分严重,会将纸张蛀蚀成洞,严重破坏纸张的完整性。
(6)霉菌。霉菌是否会对纸质文物造成危害取决于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当纸质文物感染霉菌,霉菌会以纸、淀粉浆糊及写印色料作为养料,损毁纸质文物的构成材料。
(7)人为损坏。人为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纸质文物损坏,由于保管人员的保护意识不足及专业素质能力不够,因而在文物保管、提取等方面操作不当,都会对其造成一定损害。
2 纸质文物的保护技术
2.1 传统保护技术
书画装裱;用护封、护套保护古籍书画;做防潮、防虫措施;库房通风;防煤烟等。
2.2 现代科学保护技术
(1)控制温湿度。室内温湿度随着室外温湿度的波动而变化,库房应设置隔热、防潮、通风设施。安装空调系统控制温湿度在标准范围内,做到恒温、恒湿。
(2)光线防护。纸质文物怕长时间光照,尤其是紫外线对纸张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所以消除库房内各种光源中的紫外线至关重要[3].库房应避光,选择人工光源时也要慎重,既要满足工作需要,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光对文物的危害。
(3)防止空气污染。排除污染源和绿化周围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提高库房门窗的密闭程度,可起到有效净化和过滤作用;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粉尘可采用空气净化系统。
(4)防止微生物侵害。保持文物环境的清洁卫生,控制库房的温度、湿度,保持库房内部干燥通风,防止霉菌生长。针对虫害问题,古代常用放置芸香、麝香、樟脑、莽草、莴苣、胡椒、狼毒、银杏、黄檗等中药防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除虫消毒的方法也随之增多,但为了保护文物安全,更多采用的是物理方法,如冷冻、充氮、熏蒸、二氧化碳除氧杀虫等。为避免文物交叉感染,文物在入库前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3 纸质文物的保存与保管
在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纸质文物的质量除取决于本身材质外,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因而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也是阻止或延缓其自然损坏的重要措施。入库前对其进行包装也可起到防虫害、防污染、防划伤等作用,另外在文物存放柜内可放置吸湿剂等碱性物质,保证纸质文物的存放环境无酸、无微生物侵害。收藏环境的温湿度也很关键,温湿度不仅能制约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还直接影响纸张的寿命。因此,对于纸质文物保存库房来说,库房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关键,最适宜文物的温度为16~20℃(日变化≤±2℃);湿度为50%~60%(日变化≤±5%);光照≤50lux(冷光源)[4].
4 科技保护的渗透
新疆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组根据文物基本信息等的调查和相关检测分析情况,将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保持文物原貌,增加文物修复的科技含量。同时,不断提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专业水平,使这些珍贵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更加完善,延长文物寿命。
5 总结
纸质文物是记录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社会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亚欧大陆连接处,由于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干燥气候,使得新疆出土的纸质文物保存相对完好。新疆博物馆是保存新疆地区出土纸质文物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纸质文书。这批珍贵的纸质文书是研究古代造纸工艺、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价值,保护好这批纸质文物,是文物保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杨时荣。图书维护作业研究[M].台北:台北南天书局。1993.
[3]杨春燕。浅谈纸质文物的保护[J].学理论,2010(10):146-147.
[4]黄凤梅。浅析纸质文物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