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企业是以企业和股东的利益为目的,忽略了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导致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浅,也导致社会群体对企业的态度大不如从前,几乎忘了企业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革,给企业重新定位,将企业重新拉回到社会中,体现企业的社会意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内容
1. 企业实现全员参与企业改革
企业要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就应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领导到普通的工作人员都要知道关于社会责任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这样才会又好又快地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首先,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重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带领和引导工作人员全面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其次,要让普通的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含义和意义。因为员工才是企业的根本,企业的每一次和每一个运转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所以,员工真正地理解了社会责任管理,才会更好地带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运用和发展,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责任服务上。最后,全面培养企业的全体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能力。只有员工正确了解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中的责任意识,才会发挥社会责任能力,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
2. 企业实现本质改革
传统企业存在的本质是尽可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放在一边。所以企业在本质上改变需要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改变企业的价值核心观,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价值核心观是服务社会,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提高公众利益。第二,随着价值核心观的改变,企业的发展战略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响应国家的号召,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第三,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制,可以使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开展的效果更加明显,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第四,制定健全的企业绩效考核评估制度。
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评估,有利于领导者清楚地了解下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也有利于促进员工全面投入到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中。
3. 保证产品质量
首先,工作人员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公众的需要,针对公众的需求进行设计,才能达到服务社会的目标。其次,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就要采购安全、合理的原材料,起到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最后,要改善产品的售后服务态度和标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就是为了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所以要尽量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考虑。
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模式的区别
1. 收益对象的不同
传统企业的收益对象是企业和企业中的股东,为了使企业的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值,企业计划将社会群体和社会利益都排除在外。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收益对象是企业和社会群体,社会责任管理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还保证了社会群体享受到相应的利益。
2. 管理目标不同
传统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管理目标已转变成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利益、群众的利益及环境因素等各种元素统统考虑在内,力求在企业实现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利益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实现企业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3. 管理对象不同
传统的企业只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不了解企业外部的情况,更是缺少了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面的联系。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则是在管理好企业内部的前提下,对企业外界的信息也进行了系统管理,并将企业内部和企业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4. 追求的利益类型不同
传统的企业追求的利益类型是单纯的经济利益,不考虑其他的方面的因素,对社会环境更是置之不理。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追求的利益是综合利益,顾名思义就是将环境因素、企业利益因素、公众利益等各方面的因素全都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有保证了综合利益的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价值。
5. 管理机制不同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管理机制更加注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为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之下,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的体现,更加注重服务社会,而不是掠夺社会资源,即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之下的管理机制尽可能保护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化。
三、结语
事实证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只有在既能保证企业利益又能实现社会利益的情况下,社会才会认可企业的存在,才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有利的环境和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伟阳 , 肖红军 .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 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J].中国工业经济 ,2013(1):114-123.
[2] 栾涛 .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 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J]. 经营管理者 ,2013(2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