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新闻媒体对企业信息责任话题的讨论越来越广泛。
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越发增多的负面影响的挑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侵害职工福利问题、偷税漏税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些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正在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显现出来,并且日益严重。广大民众明显感觉众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并由此引发的对于企业品行及社会责任承担的呼吁前所未有。新闻媒体恰好抓住了民众的心理,开始逐渐报道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的种种问题,部分企业开始接受透明和认真的公众监督。与此同时,由于这些问题无法从现今的财务报表上反映,一种新型的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运而生,但由于社会责任报告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法律强制力的保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仅占少数。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保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研究,让企业更好承担和履行好社会责任,以有益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尝试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企业在不同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情况,以促进企业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社会责任体系的完善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一)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源于1924年美国学者Sheldon.
在这一概念进入学术界视野后,迅速成为社会、法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会计学家DavidLinowes率先提出"社会责任会计",并成为会计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概念,推动了会计史的"第四次革命".与此同时,有学者发现:澳大利亚最大的公司BrokenHillProprietaryLtd.披露人力资源与社会贡献方面的信息始于1885年,美国钢铁公司自二十世纪初便开始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员工住所以及社区建设等相关社会责任信息。国际会计公司Emst&Emist在1978年对财富500强公司从1971年到1975年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表明,披露社会责任的500强公司逐年递增,并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受到更多关注。
国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跟从国外学者的步伐,但部分国内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观点。沈洪涛(2010)认为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会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并提供鉴证,反过来有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鉴证将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彦晶(2014)得出结论,规模大、成长性良好的企业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顾客,因而更加倾向于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而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可能出现财务危机,因而不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在现如今发达的信息面前,企业社会责任会正从"资本市场"的责任逐渐转变为对"社会"的责任。尽管我国企业已经迈出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第一步,但其仍然停留在较为原始的自发阶段,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现有的披露内容和方式无法反映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情况,也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这就对现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CSRD)是指:企业向社会和更广泛领域的各利益相关群体披露其经济行为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行为过程。近年来学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认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象应当包括一切利益相关者。具体说来为:对投资者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对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对国家及社区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以及履行慈善责任的信息等等。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设想始于1959年,Haire(1959)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企业的成长类似于有机体,也具有成长曲线和生长周期,从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直到死亡。Chandle(r1962)在其著作《战略与结构》中明确界定了"何谓企业的成长阶段".他将企业经营划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企业的组织结构将由初创期的集权式结构转变为多元分部结构,并且组织战略会影响组织结构以达到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LarryEGreiner(1972)发表著作《组织成长的演化与变革》,该著作首次正式提出企业生命周期这一概念,该著作也被学术界认为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开端。Greiner教授将企业成长期划分为创造成长、指导成长、授权成长、协调成长和合作成长五个阶段,每阶段均包含平稳期和动荡期。如果企业能够化解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就代表企业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Quinn&Cameron(1983)从管理制度为出发点提出了四阶段的生命周期模型,包括创业阶段、整合阶段、正规化与控制阶段、结构精细化适应阶段。NeilCChurchill&VirginiaLLewis(1983)从管理风格、组织结构等方面将企业周期划分为包括出生、生存、成功、腾飞、成熟的五阶段模型。美国学者LchakAdizes(1989)出版专著《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了Grenier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其思想在该领域的核心地位。Adizes指出企业成长基于灵活性和可控性两方面。一方面的程度加大意味着另一方面的程度减少。并且这两方面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可以预知。此外,他将企业周期划分为三阶段共十个时期,即: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老化阶段,具体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期十个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国内学者根据我国企业的发展特征,同样进行了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我国最早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是社科院的陈佳贵教授,在《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1995)一文中,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求生存高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几个阶段。该研究总结吸收了日本学者藤芳诚一的蜕变理论,认为经历衰退期的企业或将死亡或将蜕变,蜕变后会爆发出新的活力。李业(2000)以陈佳贵教授的模型为基础,以销售额为纵坐标建立了企业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单文、韩福荣(2002)用应变性、可控性和企业规模三大指标来描述企业的发展特征,由此建立了企业生命周期的三维模型。该模型能够随着企业年龄的演进反映企业规模的变化,能较完整地描绘出企业成长轨迹。徐晓燕、张斌(2004)用模糊贴近度来判定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选取企业战略与情势方面的十个因素,再加上两个决策方面的因素通过TOPSIS综合评判方法,判定企业生命周期。宋常、刘司慧(2011)运用财务综合指标法、现金流分类组合法对近年A股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进行定量划分。并总结出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本支出增长率和企业年龄为主的评价指标。
(二)社会责任层次
Carroll将社会责任定义为:"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的期望".显然,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即"为社会创造财富",此为经济责任,它使得各利益相关者均能获得收益;法律责任也为企业最基本的责任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活动,不能将自己的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伦理责任则超越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它承载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主要表现为对消费者、政府等的责任;慈善责任则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级别,它由企业自主承担,主要针对社会大众。在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变革过程中,人们对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关注时间和关注度远远强于对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关注时间和关注度。因此,社会责任层次呈现倒金字塔形。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生命周期
尽管公众期望企业全部承担上述四种社会责任,但由于受到自身状况和外部因素的限制,企业往往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也就是说,企业在不同生命阶段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的,所以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情况也不同。
企业在初创期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此时最重要的目标是盈利以求得生存机会。在此阶段,企业主要对消费者负责,企业以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为主。企业应当依法经营,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以赢取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在此期间,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和消费者的责任披露水平较高,但对员工、供应商、政府和公益事业的披露水平较低。
成长期的企业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期,产品线已经形成,生产工艺也逐渐稳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各项管控制度得到完善,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但企业有可能会因为过度扩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可以说,成长期的企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在此期间,多数企业仍旧仅承担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少部分企业会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上,成长期企业与初创期企业基本相同,对股东、员工和消费者的责任披露水平较高,对债权人、供应商、政府和公益事业的披露水平较低。
成熟期是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时期。此时企业市场风险降低、产品知名度较高、现金流稳定,并且已经开始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此时企业承担全部的社会责任,其信息披露水平也达到最高。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政府、公益事业等披露水平较高,对消费者披露水平较低。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对消费者负责,而是经过多年磨练,消费者已经对企业产品产生信任感,企业无需再过多披露。此外,部分成熟期企业也会由于向其他方向投资扩张而怠于履行慈善责任的现象。
衰退期的企业面临重新发展的压力,此时企业产品销售额、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企业缺乏创新、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也开始衰退,受到市场冲击的概率变大。此时企业业务收入和留存收益逐渐减少,如果企业不能创新产品,企业将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对内无法保证各部门正常运作,对外无法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在此期间,企业只能尽可能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而无力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衰退期的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员工和消费者的披露水平较高,对供应商、政府和公益事业的披露水平较低。与成熟期相比,衰退期的企业需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因而重新加大对消费者的披露水平。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作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社会是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来源。广大人民群众是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他们希望企业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希望企业能够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公众的关注度越多,其担负的社会责任期望值也越高。最近几年,随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普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已经取得了长足并且实质性的进展,并且部分研究结论已经在实际中运用。部分研究证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这种积极的影响反过来会使得企业更加愿意披露其社会责任信息。这种行为最终会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福利、加大对社会公益组织的捐赠等等,总而言之使企业更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些举措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消费品质的不断提高,最终会提高整个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学者的问题研究、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笔者认为:企业如果进行较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于企业财务绩效有着影响,但是目前这种关系有待验证。首先企业披露的信息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认知,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不同的选择,进而不同程度影响绩效。此外,企业财务绩效较好,会使得企业积极提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企业良好的财务绩效为其承担社会责任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实中,国内外著名的好公司(如国内的中石油、中石化、宝钢、海尔等,国外的微软、通用、IBM、苹果、松下等)几乎都是实力较强的公司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反过来,如果企业财务绩效较差,则企业无法履行类似于慈善责任之类的社会责任。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遵纪守法都是企业运营的底线,企业应当注重环保、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和产品质量、保证员工的利益。企业的发展要立足长远,不能仅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因此,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财务绩效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四、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出发点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的理论研究,该研究可以解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对公司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动会计信息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方面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分析,本文可以对当今中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比较完善的指导。主要体现在:
(一)可以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行为。介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意识不强,本文可以加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同时规范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这些行为对企业树立健康良好的形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可以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提供更好地指导。本文可以给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指导,使其可以编制出更加有效的社会责任报告。还可以为决策者和监管者提供依据。这些行为将有效地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且直接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界定为我国今后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信息披露的计量为探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新的社会责任贡献指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沈洪涛,金婷婷。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06)。
[2]彦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于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3]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5.
[4]李业。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的构架[J].市场周刊,2000.
[5]单文,韩福荣。三维空间企业生命周期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01)。
[6]徐晓燕,张斌。基于模糊贴近度的企业生命周期判定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10)。
[7]宋常,刘思慧。中国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其度量研究[J].商业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