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就业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4-04 共3718字

论文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体育研究生规模每年扩大,作为体育学科的子集之一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大多数为跨学科、跨专业学生,局限性明显大于优势,就业环境变得更加困难。百度百科中对就业保障的解释为:就业保障又称就业促进,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实现劳动权所采取的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的就业保障是指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具体来说,就业保障有两层含义:指改善就业数量、提高就业质量。比如政府采取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可以达到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采取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吸纳更多的这些都是就业保障的政策和措施。那么了解当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

  1.1 就业应聘劣势较多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和研究体育理论知识,有一部分学生为体育专业毕业有体育技术技能和教学经验;另外一部分学生是跨专业的报考生,就读硕士研究生前没有进过系统地体育技术技能训练,基本没有体育教学能力。招聘单位更看重理论和技能结合,体育人文社会学就业应聘机会少同时体育人文社会学师资招聘倾向于博士研究生,体育类企业愿意选择有经验、年轻、薪资期望更低的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或者本科生。

  1.2 就业地区流向不平衡

  研究生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在中西部地区、小城市人才流动流向少,就业难度相对较少,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也比其它地区更大,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1.3 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较困难

  男硕士研究就业较女性容易,因为大部分女硕士毕业后是结婚和生育的高峰年龄,某些用人单位认为会影响工作,提高雇用成本,会造成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期望的下降。

  2、影响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

  2.1 学校对于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因素

  2.1.1 培养模式陈旧,缺乏特色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有关规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现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似,人才的培养途径单一,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时间研究生是3年,绝大部分学生仍然都是在规定的年限内毕业,提前修完学分毕业的学生很少。

  2.1.2 课程和专业设置不平衡,忽视学生就业

  理论和实践脱节,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知识的结构比例均以理论学习为主,术科课程设置几乎没有,在专业研究方向设置上也有一样的问题;专业设置不平衡,有限的岗位满足不了更多相同专业的人就业给,学生将来的就业分配带来了很大困难。

  2.1.3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给予毕业生足够的专业技能训练。很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并不是基于该专业及于之衔接职业的了解和兴趣,而是以能否考上研究生为基础,缺少对于自己的定位与未来的职业规划。

  2.2 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因素

  在就业形势的转变下要求研究生变换自己的就业观念,顺应时代,对自己正确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许多研究生就业方向模糊、职业意识薄弱。当目前应届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规划;就业单位理想化;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和沟通技巧较差,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欠缺,心理素质较差。

  2.3 缺少与社会、企业互动的因素

  运动项目的多样化对于人才也会需求更多,缺少学习、实习和就业一体化,缺少与社会、企业的互动,从而导致社会不能正确的评价,用人单位不能够如实的了解硕士研究生的能力,高校缺少用人单位的就业反馈信息。

  2.4 政府政策影响的因素

  体育人文社会学就业保障机制。

  3、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就业保障机制

  3.1 学校方面的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各体育院校有自己正确的定位,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同时在理性化的高校和体育科研院招聘情况下,学校、院系要更重视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研究和理论知识的培养。

  3.1.1改变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1)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可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会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应设置开设一两门体育专业技术课程,同时加强其他方向的实务培训。(2)开设以培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为内容的课程。

  3.1.2 改变现有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工作重点,要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细化专业划分,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培养专业型人才。

  3.1.3 建立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职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高校在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托高校资源为研究生就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保障,以职业生涯理念规划高等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1)加强研究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就业指导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职业指导工作起点向前延伸,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开展工作;(3)拓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首先,学校的职业指导机构应建立起全面反映本校研究生毕业生资源及就业意向、各专业特点及服务方向的供方信息,迅速反馈用人单位的需方信息,及时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其次,强化用人单位参与。同时要建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评估体系,量化考核,促进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最后,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正确择业观的培养,扩大研究生就业视野,向西部地区和基层部门扩展,解决就业市场东部过剩、西部紧张的局面。

  3.2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自我提高机制

  3.2.1 注重提升自身素质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找到理想工作的先决条件:注重自身能力培养(人际关系等);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与理论知识(学术论文的发表、课题等);专业技能水平的学习和提高(1~2门的专业技能、教学经验的积累等);其它方面(证书、比赛获奖等)。

  3.2.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研究生要能及时对自己正确定位,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把就业方向从关注高校、事业机关和政府部门转向自己创业等,同时可以就业区域可以流向中西部以及小城市,在这里经济的发展会给予研究生提供较多的就业平台;运动项目的增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找到自己适合的立足之地像新兴的职业行列--体育经济人。

  3.2.3 证实个人能力

  在就业应聘之中,简历是“证实”个人能力的一个方面,应该根据应聘不同的岗位制作多个版本简历,有能力的还可以准备一份外文简历。简历上应该写清楚自己姓名、性别、政治面貌、身高、所学专业、研究方向、主修课程以及相关的个人兴趣爱好等。应聘时的口试、试教等是“证实”个人能力的另一方面,要保持心态的平和;充分备好课针对于试教。

  3.3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企-社-高”一体化机制

  3.3.1 研究生个人与用人单位互动

  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可以形成良好互动,研究生未来从事的更多是科研和管理工作,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毕业生的素质,创造双向选择的机会,另外可以通过到用人单位实地教学实习培养体育专业性人才。

  3.3.2 高校与社会整体互动

  学校和社会共赢。学校可以尝试联合社会力量把“学习、实习和就业一体化”.高校可以利用广阔的校友资源,组建校友协会和完善的校友网络体系,通过校友资源的提供可以直接为研究生提供就业信息或介绍就业岗位。

  3.3.3 构建体育人文专业研究生就业反馈系统

  了解社会毕业生的评价,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毕业生质量跟踪,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关系,并从反馈的信息中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要积极建立用人单位网络,加强与友好用人单位的联系同时拓展新的用人单位,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就业时能够充分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3.4 政府对于体育人文社会学就业政策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应该从规范就业市场入手,采用法律手段规范当前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渠道和供需洽谈模式,准确且及时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让政府及时了解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调控,解决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

  4、结语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大多数为跨学科、跨专业学生,优势少,就业环境更为狭窄。在招聘学历越来越高、越来越理性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质量和数量就是我们的工作之重,研究生就业工作系到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稳定,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应该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应该重视起来。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与高校的一体化的集体培养,高校课程设置、培养模式都应该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重点是注重研究培养的质量,研究生自身的努力共同去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量和改善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本研究主要讲述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保障机制理论方面的研究,针对的实证研究会在后期的研究中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