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研究生自杀态度的调查与预防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4 共3572字
摘要

  研究生作为新世纪高层次人才,肩负着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他们的身心健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调查发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学业、就业和婚姻等多方面的压力,部分研究生生命观出现偏差,导致生命价值迷茫、生命情感淡薄,甚至发生自杀、伤人等极端事件。

  因此,加强研究生自杀态度问题的研究,构建有效校园预警机制已成为客观需要。

  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多侧重心理危机的防范、矫治和干预,从积极心理学视野进行的探讨相对缺乏。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倡导以积极、乐观态度看待个体的潜能、美德和力量,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异常心理,更要塑造健康人格、激发积极情绪体验和培育良好社会系统,引导人们以积极心态应对挫折.本研究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和生命教育实际,从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等核心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估出发,对研究生自杀态度进行调查,以期为开展研究生自杀预防提供新思路。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蚌埠医学院两所高校全日制研究生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研究生中,随机抽取一班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缺失项≥20%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缺失项在20%以内的问卷,对缺失值使用EM估算法进行处理,最终得到有效的问卷356份,有效应答率为89%.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等。

  1.2.2自杀态度调查问卷(SuicideAttitudeQuestionnaire,QSA)由肖水源等编制,该问卷包括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对自杀者态度(F2)、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对待安乐死态度(F4)四个因子。采取1~5级计分,每个因子条目均分≤2.5分,表明对自杀持肯定、认可和宽容的态度;2.5~3.5分持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本研究中该问卷4个维度重测相关系数在0.628和0.891之间,Cronbach'sα系数在0.675和0.843之间,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能较客观反映出研究生的自杀态度状况.

  1.2.3生命意义感量表(MeaninginLifeQuestionnaire,MLQ)由Steger等编制,刘思斯等修订[3],包括10个条目,分生命意义体验(MLQ-P)和意义寻求(MLQ-S)两个分量表,分别测试个体的生命意义认知和生命意义寻求维度。采用7级评分,测试方便结果可靠,得分越高,表示生命意义感越强。

  1.2.4幸福感指数量表(IWB)由Campbell编制,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个部分,以测试被试研究生当前的幸福程度,计分时需将前者平均得分和后者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范围在2.1~14.7之间,分数越高表明被试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1.2.5自杀意念的评估使用“SCL-90”15题“(最近一个星期或过去)是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五级评分,1分表示没有自杀意念,得分越高自杀意念越强。

  1.3调查方法按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为确保获得真实资料,调查时采取无记名方式作答,并请无关人员回避现场,学生独自填写。调查结束后由调查人员检查无遗漏后当堂收回。

  1.4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共调查356人,平均年龄(24.77±2.26)岁。中共党员134人,占37.6%,共青团员188人,占52.8%,群众34人,占9.6%;家况富裕的有22人,占6.2%,家况中等的有192人,占53.9%,家况一般的有142人,占39.9%;独生子女106人,占29.8%;学生干部38人,占10.7%;来自农村152人,占42.7%,来自城镇204人,占57.3%.

  2.2自杀意念一周内有自杀意念的有12人,占3.37%,其中男生有5人(发生率为2.94%),女生有7人(发生率为3.76%)。

  2.3自杀态度研究生自杀态度四个因子的总均分是3.19±0.29.其中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对安乐死态度的平均分是3.20±0.44、3.56±0.47、3.04±0.63、3.12±2.85.

  2.4幸福感和生命意义研究生幸福感指数和生命意义感、寻求意义感的平均分分别是8.54±2.21、24.31±3.46、20.78±3.56.可见,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等量表得分情况较好,各指标均高于大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

  2.5不同特征研究生的自杀态度不同性别、专业和生源地的研究生的自杀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方面,学生干部得分较高(χ2=6.680,P<0.05),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在F1、F2和F4方面,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学生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还发现,有无家族精神病史在研究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对自杀者的态度(F2)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方面,无家族精神病史研究生得分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5)。

  2.6研究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幸福感指数的相关分析研究生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与生命意义感、寻求意义感和幸福感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但是,研究生对于安乐死的认识与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得分无显著性相关。

  2.7人口学变量、主观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等对研究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分析分别以自杀态度的四个维度项目均分为因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生命意义感及性别、专业、生源、年龄、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为自变量,选择逐步筛选法对各变量进行筛选,引入和剔除变量的检验水准分别为α=0.05和α=0.1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模型如下: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2.417+0.397×独生子女+0.223×性别+0.029×寻求意义+0.105×政治面貌+ε。对自杀者的态度=1.937+0.023×年龄+0.223×性别+0.020×主观幸福感+ε。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1.600+0.023×性别+0.031×生命意义+0.024×主观幸福感+ε。对安乐死的态度=2.728+0.100×是否单亲+0.009×政治面貌+ε。本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性别、寻求意义、主观幸福感等因子分别进入四个回归方程。这些影响因素分别可解释因变量的45.9%、31.8%、33.5%、36.1%.各因子偏回归系数及作用情况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自杀态度总分还是各项因子得分,研究生总体上均持反对、否定、排斥或中立、矛盾的态度,这与多数研究者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随着知识和阅历的提升,多数研究生能较积极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自杀,对于自杀多持反对和排斥的态度。

  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生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更倾向于宽容和矛盾,而并非极端歧视排斥,这可能与他们的阅历或人文修养有关。调查也发现,最近一周个别研究生报告有自杀意念的产生,男生发生率低于女生。这一比例虽然比安静等人调查结果低,但也提醒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个别研究生对于自杀的态度存在偏差,仍须引导、发展和培育积极理性的人生观。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其各自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教育,引导他们在面对学业、就业和婚恋等多方压力下,合理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生自杀态度受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等积极心理的影响。主观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的得分越高,研究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越持反对、否定和排斥态度。这可能是因为生命意义、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情感的培养和获得,有助于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和谐统一的支点,有助于他们保持身心愉悦、增强自信、优化自我,最终提升适应能力。有研究指出,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情感有助于拓延个人的知-行(thought-action)能力,增强个人体力、智力和社会的协调性,而消极情绪反而减少这一资源.弗兰克“生命意义疗法”等治疗实践也表明:对于面临挑战而苦闷焦虑甚至要实施自杀的个体,帮助他们重新获取生命的意义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研究生而言,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情况,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欢乐也会有痛苦,积极心理学倡导对困难进行积极地解读。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育空间、改进实践手段,发挥积极心理学在生命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引导研究生化危机为转机,辩证看待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有效防范自杀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炎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79-3280,3283.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64-366.
  [3]刘思斯,甘怡群。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6):478-482.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3-84.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6]王玲,卞茜,张维平,等。研究生新生自杀态度与影响因素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10,22(2):73-77.
  [7]卢和丽,袁也丰,郭明,等。医学硕士研究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81-1383.
  [8]安静,孙启武,郭兰,等。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希望特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8):616-6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