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学校心理咨询中系统式家庭疗法的运用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廖国彬;叶丝
发布于:2020-03-07 共4594字
心理咨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10篇之第三篇:学校心理咨询中系统式家庭疗法的运用
 
  摘要:系统式家庭疗法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心理咨询,通过扰动、分析家庭规则,探讨继发性获益等方式,帮助来访家庭解决问题。这与当代家校合作等教育理念一致,适合推广到学校心理咨询领域中。本文以系统式家庭疗法的提问技术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循环提问、差异性提问和假设性提问这三种提问技术的原理及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帮助学校心理教师提高心理咨询技能。
 
  关键词:系统式家庭疗法; 提问技术; 学校心理咨询;
 
  一、系统式家庭疗法的基本理念
 
  系统式家庭疗法是以系统论、控制论的角度来理解和干预家庭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1]。一般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来访者为治疗对象,集中探讨来访者本身的意识、认知、行为、情绪等问题。系统式家庭疗法则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对象,认为来访者所呈现的问题是家庭成员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来访者的改变。
心理咨询
 
  系统式家庭疗法常常用“扰动”(perturbation)的方式来推动家庭治疗的进程[2]。心理咨询师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干扰、搅动来访者家庭中原有的规则,使家庭成员中的某些成员先行改变,随着整体规则逐渐产生松动和变化,最终促成来访者症状的缓解。心理咨询师的扰动作用,从参与家庭谈话开始,就能产生扰动效应。扰动是变化的开始,而变化也是治疗的前提。心理咨询师的扰动常常以家庭规则为着手点。
 
  家庭规则指的是一个家庭固有的互动方式和行为规则,是一种把家庭成员联结在一起的共识。一个家庭,在心理咨询师的扰动下,家庭规则会逐渐显示出来,例如家庭中、谁与谁亲近、谁与谁联盟或冲突、谁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家庭规则往往决定了个体在家庭中的问题与表现,有些问题正是由家庭规则不合理而引起的。所以,家庭规则的不合理可能引起个体的症状,个体的症状也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症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这在系统式家庭疗法中称为“继发性获益”(secondary gains)。
 
  一般来说,来访者的问题和症状有一定的功能性,所以咨询师需要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和症状是怎样帮助他解决问题以及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来访者和他的家人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但是由于症状的功能性,当事人可能会一直使用症状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例如一个抑郁症的家庭,孩子因为得了抑郁症,赢得了父母的关注和退让,如果没有抑郁症,父母会以相当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他。那么抑郁症对孩子的功能就是得到家庭的关注和尊重,如果家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就会一直以这种病人的角色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由此可见,系统式家庭疗法的基本思路是咨询师通过各种技术,扰动来访家庭,探讨不合理家庭规则等因素对来访者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系统式家庭疗法倡导咨询师与家庭成员沟通,从多角度、多方位治疗学生,重建家庭关系,达到治愈效果。这种思想与“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等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系统式家庭疗法的基本提问技术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疗法等常见心理学流派都是以当事人的意识、无意识、认知、情绪、行为等为咨询的焦点,而系统式家庭疗法则不然。系统式家庭疗法以家庭为治疗对象,咨询师在治疗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而应该将范围扩展到整个家庭关系和规则中。相应的,咨询师的提问技术也与常见心理学流派不同,常见的系统式家庭疗法提问技术有循环提问、差异性提问、假设性提问这三种。
 
  (一)循环提问
 
  循环提问是系统式家庭疗法根本的提问技术,广泛应用在系统式家庭疗法的各个环节[3]。循环提问是指轮流、反复地请每一位家庭成员表达他对另一个家庭成员行为的观察,对另外两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看法,或者问一个人的行为与另外一个人的行为的关系。循环提问在系统式家庭疗法中的地位,就如解梦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解梦可以让我们注意到个人内在的心理过程,而循环提问可以让家庭规则展现出来。循环提问常常使用这样的提问方式,比如问张三,李四对王五和赵六之间的关系怎么看;或是问A,要是B想继续让C不做什么事,那么C会怎么反应;等等。
 
  拐弯抹角、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指桑骂槐、暗渡陈仓、远交近攻等成语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战略、战术,循环提问颇有这一类战略、战术的特点。它们都是不直接询问当事人的认知与想法,但是却能从当事人对别人的回答与评价中,感受到各种家庭力量的冲突与平衡。
 
  (二)差异性提问
 
  与循环提问相似,差异性提问也是一种有控制性、导向性的提问,它是指提问中设立两种有差别的对比情境,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症状表现是有触发条件的,不是随时都会出现。这种提问方式的技巧在于让来访者意识到问题的不同方向可能会是什么,帮助家庭扩展思路,解决问题。例如,提问来访者A:你什么时候想去上学,什么时候不想去上学?谁在家的时候你想学习,谁在家的时候你不想学习?你发脾气的时候,你会骂谁,不骂谁?
 
  这种暗示性的提问,来访者会思考自己对行为是有责任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差异性提问的答案往往会让父母感到意外,因为在长期的问题环境中,很多家庭已经习惯了谈论问题或症状,却忽略了没有问题或症状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三)假设性提问
 
  假设性提问是以对过去或未来的假设作为提问的出发点。根据时间先后,可以将假设性提问分为反馈式提问和前馈式提问(也翻译为未来性提问)。反馈式提问是以过去或现在的状态相反的方向提问。例如:你想过没有,假如这一年你没有不上学,你们家会是怎么样?这个提问方式将落脚点放在了“与现在相反”和“家庭”,引导来访者跳出自我的思维,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别人的影响。
 
  前馈式提问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对未来的假设为前提的提问。面向未来的假设,可以假设自己的问题变好了,也可以假设自己的问题一直没有好。例如:假如就让你一直玩游戏,你将来打算怎么办?假如一夜之间发生奇迹,你明天开始再也不喜欢玩游戏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三种提问技术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循环提问和差异性提问结合,问B:你觉得当事人A什么时候特别想玩网络游戏,什么时候不喜欢?循环提问和假设性提问结合,问B:假如有一天,当事人A的情况突然好了,A家庭会有什么变化?可以看到,在这种提问方式中,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规则、认知、情绪等信息都会展示出来,这些信息不仅传递到咨询师,也传递到家庭结构中的每个成员,每个人都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影响别人的,家庭的扰动会促使当事人家庭产生改变。
 
  三、系统式家庭疗法提问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在学校心理咨询一线工作中,许多心理教师有这样的感受:问题学生常常也有一个问题家庭。究其根源,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来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以及与家庭有关的生活经历[4]。从系统式家庭疗法的角度,学生的问题具有功能性,存在一定的继发性获益。所以仅从个体角度进行心理咨询,无法快速提升心理咨询效率。有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有限,心理教师和家长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的想法,而通过系统式家庭疗法提问技术可以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下,我们将从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列举系统式家庭疗法提问技术的应用。
 
  (一)循环提问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在系统论视角下,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网络游戏成瘾的孩子,可能与母亲过度纵容的教育方式有关,而母亲对孩子的过度纵容、缺乏控制力可能与孩子父亲对母亲的态度有关,反过来孩子也可能拒绝与父亲沟通。我们并不清楚这样的一种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也并非一定要把它弄清楚。通过循环提问,我们可以试探性地去扰动家庭系统,给父亲带来一定的影响,父亲会将这种影响传递给母亲,而母亲又会传递给孩子,孩子的改变又进一步引起父母的改变,如此循环反复。
 
  仍以孩子网络成瘾的案例来分析,在家庭确立共同目标后,心理教师可以使用循环提问技术,依次提问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怎么做。例如,询问每个家庭成员:“父亲的脾气暴躁应该怎么办?如果父亲的脾气暴躁改不了,你会怎么办?”可能父亲、母亲、孩子都会给出不同的回答。接下来,心理教师就要判断,每个人的回答是否与之前建构的目标一致,哪些人的认知需要调整、哪些行为需要改变并且逐步将家庭成员的语言和行为都引导到家庭目标中。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成员可以快速地感知到每个人的认知和情绪以及对自己的影响。对很多人来说,这种特殊的体验,在平时生活中是难以遇到的,对他们会有较大的震撼。
 
  (二)差异性提问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差异性提问侧重于对同一种行为的不同解读:包括对行为对象、场景和时间的不同解读。心理教师将家庭中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使家庭成员不关注于问题本身,将重点放在对问题的解决上。
 
  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母亲主述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好,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经常无法完成作业,妈妈多次接到老师的投诉。心理教师可以就此询问父亲:“刚才妈妈反映的这些情况,爸爸怎么看?”根据我的经验,父亲大概率会同意母亲的描述,因为大部分情况,母亲已经将孩子的情况与父亲沟通,并取得父亲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宜继续使用循环提问技术来询问孩子。因为在前面父母的描述中,带有很多批评和指责的意味,如果孩子比较害怕父母,就有可能会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拒绝沟通。这个时候,建议使用差异性提问重新问回母亲:“孩子的学习状态什么时候比较好?什么时候能完成作业?学习状态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家里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如此,家长的注意力会放到对孩子正面行为的关注上,孩子本身听惯了父母的抱怨,突然听到这样的问题,也会乐于思考和回答。
 
  (三)假设性提问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传统心理咨询非常重视来访者的求助动机,激发来访者的求助动机是咨询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求助动机却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难点工作,因为有些学生是非自愿来访,求助动机很低。这时,家庭咨询目标的建构相当困难,有些问题,父母认为很重要,但是孩子却认为不重要。这种瓶颈问题,会让咨询变得被动,但是如果恰当使用假设性提问,却可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例如,同样来访者是三口之家,母亲认为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好,咨询目标是要让孩子的学习状态变好。但是孩子不这么认为,孩子觉得学习太辛苦,不想学习。咨询师可以问孩子:“如果这个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的未来,在你的未来里,你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学习不再无聊,你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也可以选择不学习,你会怎样选择?你那时的生活跟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当孩子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思考“学习都不无聊了,我还学习吗?如果不学习,我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吗?我一直认为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我的生活究竟跟现在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这么思考的时候,家庭成员就可以从原本无解的矛盾中反思:孩子不愿意学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系统式家庭疗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建构咨询目标、激发求助动机、关注正向行为方面都可适用,与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一致,适合心理教师在学校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金凤.系统式家庭治疗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3):26-27.
  [2]杨眉.系统家庭治疗的提问技术[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4):183-185.
  [3]杨昆,汤宇,许秀峰,等.系统家庭治疗常用技术的临床运用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9(2):8-13.
  [4]俞彬彬.系统式家庭治疗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7):37-40.
点击查看>>心理咨询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
原文出处:廖国彬,叶丝.系统式家庭疗法提问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4):66-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