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CHF) 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晚期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1].近年来,CHF 的病死率高达 50% 左右,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2].有学者指出,有多种因素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发展中,其中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与该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本文探讨 CHF 患者红细胞的医学检验的临床作用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医院 2011 年 3 月到 2013 年 3 月收治的 75 例CHF 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 ①年龄 > 18岁; ②病程≥0. 5 年; ③临床诊断为 CHF; ④排除心力衰竭Ⅰ级,患有甲亢、胃肠道出血、其他器官系统有严重疾病等患者。其中,男性 51 例,女性 24 例,年龄 34 ~81 岁,平均( 62. 3 ±1. 52) 岁。按照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分为 3 组: A 组 25 例( Ⅱ级) 、B 组 31例( Ⅲ级) 、C 组 19 例( Ⅳ级) .另选 42 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男性 25 例,女性 17 例,年龄 32 ~ 83岁,平均( 63. 5 ±1. 63) 岁。4 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检查,分析 CHF 病情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之间的关系、RDW 与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1. 3 心功能等级标准 Ⅰ级: 体征不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偶发呼吸困难、心悸和乏力; Ⅱ级: 经常感到不适,日常生活中可见呼吸困难、心悸和乏力; Ⅲ级:在活动中可见呼吸困难、心悸,在体力活动中感觉明显不适; Ⅳ级: 经常感到呼吸困难、心悸和乏力,不能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
1. 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 SPSS 19. 0 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x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珋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对比以 P <0.05 为有显着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4 组研究对象 RDW 情况比较 A、B、C 3 组患者的 RDW 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P <0. 05) ,且患者心力衰竭的程度越高,RDW 也越高,3 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1.
2. 2 CHF 患者中 RDW 正常与增高患者病死率情况比较 在本组 75 例 CHF 患者中,RDW 增高者的病死率显着高于 RDW 正常者( P <0. 05) .见表 2.
3 讨论
近年来,CHF 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在传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监测中,其项目多而杂,费用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临床监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利于患者的及时诊疗[4].因此,临床上必须找到一种便捷方便、准确反映患者病情的监测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筛查或者大体评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临床医务人员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监测中,将红细胞分布宽度监测作为指标。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红细胞体积的离散程度,原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目前逐渐被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测中。临床实践证实心力衰竭与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5].据相关文献显示: CHF 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患者的病死率高达 17. 6% 左右,显着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患者[4].在本研究中,慢性心力衰竭中的 A、B、C 3 组患者的 RDW均显着高于正常体检者( P < 0. 05) ; 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越高,其 RDW 也越高( P < 0. 05) .由此可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在 A、B、C 3 组CHF 患者中,RDW 增高者的病死率显着高于 RDW正常者,因此,CHF 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王雯婧。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
[2] 刘秋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检验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6( 08) : 52 -53.
[3] 陈建辉,肖妮,周军,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 35) : 61 -62.
[4] 李晓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4,16( 02) : 174 - 177.
[5] 徐志勇。 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D]. 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