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备考过程中很多教特长班的教师认为作 文是 一种“慢功 夫 ”,而 自己面对的特长生作文功底差,复习时间紧迫,于是常常“无心恋战”,往往“草草收尾”,最后导致语文成绩不理想。 那么如何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特长生的作文水平, 使他们在短期内作文水平有所提升呢?
一、强化审题训练,确保立意准确
作文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意准确与否, 很难想象一篇出手即偏题的文章能得到及格分。 所以即使特长生教学的时间再紧迫也一定要分类组织进行 “命题作文”“漫画作文”“新材料作文” 等一系列审题、立意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分出轻重缓急, 根据近些年的考题情况把训练的重点放到“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上,但不要给太多方法,方法太多会导致特长生“消化不良”,因此,可以重点给学生介绍以下两种实用且易操作的方法。
(一 )抓关键语句法
这里的关键语句主要是指作文试题中的议论性、 抒情性的句子和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有时也可能是人物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二 )由果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重点分析材料中谈到了什么人或物, 他们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 产生了什么结果?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这样一层一层设问,通过分析原因最终确立最佳立意。
二、注重素材积累,确保有话可言
统一阅卷时教师们往往抱怨学生的作文素材千篇一律, 而且这种现象特长生更为明显。 其实造成特长生作文语言干瘪、空洞的原因很简单,即阅读量少,缺少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味。 而改进提升的途径也很 简 单 就 是 引 导 学 生 做 好 大 量 地 阅 读 工作,并从阅读中积累佳文妙句,把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一 )充分放权给学生
每周至少拿出两节阅读课, 在阅读课上可以发教师预设的素材, 让学生提炼概括后记忆;也可以学生自由阅读,然后交流反馈,最后记忆。 而我通常是以话题为线索,给学生提供同一话题的诸多名人名言和事例。 然后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素材,并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 也因此使得在学生眼中枯燥繁重的写作课充满了生机。 为了一个事例的运用学生经常“唇枪舌战”,在讨论争辩中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二 )分类整理 ,有备无患
近些年高考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 写作考查的角度很多涉及的题材主要有成长、爱心、情感(亲情、友情)、价值观等等。 这就要求平时要广泛搜集材料,分类整理, 有计划地把平时自己发给学生的素材归类,帮助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素材库,并牢牢记在脑海里,要用时就能信手拈来。 这样就避免了在考场写作时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的尴尬场面。 但是教师必须明白一个概念,并不是素材发了学生就会了,尤其是体育生,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要想让 他们记住我们花心血准备的素材 ,只有勤加督促,检查过关,永远不要指望他们能够自觉地记到脑海里。
三、强化仿写,确保结构清晰
由于特长生本身知识储备就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的习作语言空洞无物,思路混乱,结构不严谨,全文没有亮点和新意可言,导致作文成绩一塌糊涂。 基于此考虑,给学生提供一篇可供模仿的范文让其仿写就显得至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模拟考试后认真批阅学生的习作, 把试卷中脱颖而出的高分作文拿出来, 帮助学生分析考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让他们再仔细研读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以追求形似为起点,以追求神似为落点, 最终达到能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成文的水平。 同时,还可以叫他们每周抄写两篇好文章,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来抄去有提高。 ”在这我想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仿写的例文写作思路最好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自己选择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 这样仿写起来容易上手。 另外因为是特长生所以从仿写的套路上只要练好一种即可,也不宜过多。
四、修改升格,确保稳步提升
在教学生活中很多教师的作文讲评课上的可能都很简单, 不注意讲评课的设计与安排,往往都是从头讲到尾,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什么也没抓住。其实特长生的作文基础虽然差, 但只要我们能端正认识, 充分利用好作文讲评课,特长生的作文增长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我们应该在讲评之前先分析本次考试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有哪些? 我们想重点解决哪一个?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一次只讲一个问题,然后跟进一个作文训练,在辅导批改时重点看讲评点的改进情况, 对学生进步的地方及时表扬,已达到最佳效果。
五、抓好专长,以逸待劳
随着高考日子的日益迫近, 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不少人仍为自己裹足不前的写作状况忧心忡忡。 其实,写了至少 10年作文的他们, 已经积淀了丰厚的思想和知识底蕴, 所以在高三后期的 60 天里,既要对特长生多鼓励, 使之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又要让其努力做好作文之“二专”,加强针对性。
(一 )让学生专练自己擅长的文体
虽然 高 考 作文 没 有 具 体的 体 裁 限 定 ,但毫无争议的是只有选择了自己擅长并有话可说的文体来写, 才是考场上取胜的不二法门。 因此,在高三的最后 60 天里,应该根据学生平时的学做水平与能力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缺点,选好自己熟悉的文体,扎扎实实训练显得十分重要。 如果学生形象叙事完备 ,情 感丰富 ,条理性强 ,平时又喜欢写作记叙文, 那就重点练习记叙文写作;如果逻辑思维比较活跃,又善于发表议论,习惯分析和推断事理,那就专门按照议论文的套路运思行文。 切记不要总追求新意,因为时不我待。
(二 )让学生专找相通用的文章
在正常写作训练的基础上, 应该多加引导学生比对自己“库存”的文章,将那些内容能相通用的篇章找出来, 再把它们分别归类整理,以备考时之需,特别是在考前一个月。
譬如, 某些文章虽然题目不同, 主旨亦为不同, 但其使用的材料及章法结构却可以互相借用,像《那一年》《十八岁》《难忘过去》三个题目,虽然表面上它们之间毫无关系,但假如写过其中一篇如《那一年》,现在要写后两篇,就可以利用现成的前篇文章,将它直接“搬”进,在“搬”的过程中,只要先在开头加上一句“十八岁那一年 ,我 ……”“事情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至今难以忘记那一年发生的……”用以切题或解题, 然后将正文不相适应的语句适当改造、变换一下,使得文章中心符合所写文题或材料的要求, 最后在结尾时呼应一下题目或开头, 那么一篇新文就又快又好地完成了。
总之 ,学 无 定 法 ,教 无 定 式 ,特 长 生 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教学的特殊性, 我们只有摸清了自己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