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极速膨胀的时代,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地多元化。如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多媒体表达方式学生们非常喜欢,但这种方式虽然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于深刻的印象,但是由于是事先设定好的,且一般节奏快,信息接受者通常没有足够时间去思考,这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但阅读却是一个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通常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就是一个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因此优美的文章能给学生带来美好的情感,深刻的文章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度的思考。一个人的直接经验毕竟有限,不同风格的文章能给学生带来多样的体验。对于学生学习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名着名的教育学家说过,据他多年研究,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今也有一句流行语,习惯决定命运。笔者虽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但也从侧面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引申到阅读上来说,道理是一样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教师口头说明一下阅读方法学生就能掌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周密、科学的安排下,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发展而来的,这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付出才会有显着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培养学生多用工具书,特别是初中生,词汇量相对不足,文章中的一些字词可能会成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意思的拦路虎。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下完成这个环节。特别是重点课文中字词,但对于一些泛读的课外资料,可不必强求,能了解大意即可,阅读这类课外读物的重点在于快速获取信息,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即可。二是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精读和泛读的习惯。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阅读,并自己找书看的习惯。三是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不进行思考,那么获取的东西就是一盘散沙,并且记忆也难于维持。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后,脑海中的资料才能联系起来,并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有灵性的东西,并在运用的时候不自觉的“冒出来”,只有达到这个程度,才算是自己的东西。四是勤于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勾点圈画重点字词句,并在阅读中灵光闪现时用笔记下来,会对文章的理解大有帮助。在实际中,每个学生可能所做的批注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抓好重点,同时还要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批注。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这样在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形成的。
2.个性化阅读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性格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学习需求及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教师关注学生们这种差异,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而做到使每一个学生能学有所获,并得到个性化的发展。针对能力相对差些的学生,能做到能认读文本,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即可,程度稍好些的可以以阅读、理解、提出质疑,研究作者想要的表达深层意思为目标来进行教学为。程度再好些的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一些文章赏析、评价类的东西。力争做到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3.丰富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丰富教学手段上多下些功夫。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手段都可以使用。如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些年的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了阅读教学而服务,因此,要有效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一些合适的场景如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资料,一些营造氛围的音频资料和动感十足的视频资料,或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动植物资料等。在教学中,无论应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是在吃透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做出教学方法的变化,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会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活力,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小结: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而适当阅读教学方式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的阅读教学水平,最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年04期。
[2]蒋义清。初中语文积累之我见[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3期。
[3]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J].才智2011年08期。
[4]郭思爱。阅读教学之我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5]翟红花。改进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J].太原科技。2000(01)。
[6]吴西海。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理想状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7]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2年35期。
[8]张锐。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