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探索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6 共2282字
标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初中语文阅读都很重视,这是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既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水平,也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论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教师对阅读教学效果的期望来看,都不尽如人意。为此,努力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就显得很重要,而且有必要。下面,笔者就自己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做法,谈谈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保证阅读教学效果的法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设法激发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浓厚兴趣,才能保证学生以较投入的兴致去阅读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反之,若没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学生就不会认真阅读文本,自然对文本的内容就会不清楚,也就谈不上感悟、理解文本。所以,要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我以为首要的任务是要努力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唯如此,才能保证实现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

  尤其是在新授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富有启发性、激励性、趣味性的语言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阅读兴趣,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以一种感兴趣、很投入的积极状态阅读课文。

  只有当学生以一种充满兴趣、积极投入的状态阅读课文时,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认识、理解和掌握才会比较准确、深入、扎实、全面;反之,若在阅读前没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学生阅读课文时就有可能会心不在焉,或者是敷衍了事,若如此,那学习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在新授课前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对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列举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些例子,以与同仁共勉。

  1.“同学们,在英国曾经有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上学时场场考试,场场失败,却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却成功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后来还两度担任英国首相。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的早年生活,好不好?……”我的导入语言还没说完,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课本……(七年级上册《我的早年生活》激趣语言片段)2.“昨天,我批阅完了同学们上次写自己父亲的作文,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歌颂了父爱,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很少;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写他的父亲的一篇课文,看看散文大家笔下的父爱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八年级上册《背影》激趣语言片段)3.“同学们对《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等事迹都很熟悉,你们可知道他的一篇感人肺腑、情真意切、流传千古的表文吗?……”(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激趣语言片段)……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泛读、精读、研读”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良方

  当我们要分析某一篇阅读文本时,一般的步骤是都要先对此进行粗读,大致了解文本的内容,然后结合文本后面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精读,通过此法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对那些较难的问题,就需要进行研读才能搞清楚。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采取“泛读、精读、研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感知理解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一文举例来说:教师在让学生初读(即第一步:泛读)课文后,就可以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本文中的紫藤萝有怎样的特点?相信已经泛读过课文的学生一定会从文中找出紫藤萝“像一条瀑布”“花朵一朵挨着一朵”等表现紫藤萝花繁盛、富有生机的语句。之后,教师可抛出“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这一问题,让学生再通过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最后,可以研读本文的中心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使学生明白当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而是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通过这样“泛读→精读→研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由表入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因为语文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应起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但是,若不采取“泛读、精读、研读”相结合的步骤,而是直接提出一些较难、较深的问题,就会使学生因畏难而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实在是不可取。

  只有通过“泛读→精读→研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能从感性认识逐步达到理性认识,也就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和学的目的。

  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尽量把阅读和想象相结合,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想象式阅读教学是立足于“想象”一词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若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和想象相结合,有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大胆地尝试运用阅读和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将阅读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品景悟情,感情会意。此种方法尤其适合于应用在诗歌、童话、抒情散文等类的文本的阅读教学中。

  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可引导学生结合作品中写到的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诗中之景通过想象活化为眼前之景,并假设自己就是那个“断肠人”,借助想象来体验“断肠人”的感受、心情。若如此,学生对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对这首小令的意境,语言的凝练传神等都会有深切的体会,强于空洞的讲解百倍。

  当然,除了上述三方面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不仅要动口、动眼,还要动手、动脑,以期实现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长远目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