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制约因素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31 共3450字
论文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是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培养阅读能力的意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个体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以实现心理任务完成的状态。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约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

  当图书馆、书店越来越多,书籍的装帧越来越华丽,各类书刊越来越丰富时,令人吃惊的是:未成年人的阅读却普现“营养不良”!问题出在哪呢?为何如此多的孩子的阅读能力未能达标呢?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素质、阅读兴趣、阅读氛围、家庭环境等都是影响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应该引起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1.教师素质。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之所以差,关键因素在于教师不够重视,忽视对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调查发现,不少教师表示,在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过多关注、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更没有有目的、正确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阅读兴趣。通过调查发现,阅读兴趣是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许多中小学生表明他们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母或老师安排和规定的,同时,由于阅读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加上阅读能力有限,缺乏浓厚阅读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氛围。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氛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但是,在许多中小学校,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缺乏有效组织引导,学校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4.家庭环境。影响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大部分中小学生表明,他们热爱阅读是榜样的力量,是受到父母等家庭成员热爱阅读的影响,而且他们的阅读兴趣能够得到尊重,同时个人的阅读活动还得到了家庭成员良好的指导。

  三、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角色未转换,教学观念未转变。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依旧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唱主角,忽视学生角色地位。同时,长期以来,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还没有真正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影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封闭的教科书教育。所谓封闭的教科书教育,只将学生限制于教科书和习题,是“应试教育”、教育功利主义的产物。在这种教育中,学生“读书”主要是为考试,学生的阅读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正逐步消失。

  3.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调查发现,许多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掌握好课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重视、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追求的只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式。

  四、提升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1.教师角色转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新修订的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则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既是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目的是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教师应做好角色转换,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切忌喧宾夺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阅读教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指导的教学活动。采取以下方式:初读,侧重于自主阅读感知能力的培养;精读,侧重合作、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巩固迁移,侧重创新能力的训练。

  2.破除封闭的教科书教育。传统教育是封闭的教科书教育,只将学生限制于教科书和习题。这样的教育只能将学生变成狭隘的“教科书学者”,应该破除这种以学生读书主要是考试,获取文凭,学生的阅读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的封闭的教科书教育。应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夯实文化底蕴;学校图书馆作为条件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学生的阅览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就必须加强阅览室、图书馆的建设,开设专门性的阅读课,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3.以人为本,倡导开放式读书教育,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一是创设学校阅读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读。首先是注重课后延伸,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拓展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其次是制订阅读计划,设置阅读交流的平台。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位,让每个学生制订了详尽的课外阅读计划;同时开展相关活动,推动自主阅读,如开展吟诵诗词、朗诵散文、美文共赏、摘录优美词句等活动。通过这些激发了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和习惯,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二是创建家庭阅读环境,教育心理学家凯洛博士说:“家中有百科全书、杂志等课外读物,能促使孩子学业的进步,养成阅读的习惯。”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所以,创建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三是创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阅读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构建网络阅读模式,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作为语文教师可创建或推荐语文课外阅读交流网站,利用网络工具,搭建师生及同学之间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素养。

  五、结语

  阅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和知识积累,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应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7.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89.
  [4]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4.
  [5]高玉莲.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3).
  [6]李爱云.如何引导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学语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7).
  [7]张洁.高中生阅读效能感的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1.
  [8]高娟.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9]王睿.近三十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10]马静静.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阅读能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1]林玉华“.问”得满园春色浓———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阅读实效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