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各自在教学中让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这就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 不少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是面面俱到,对突破教学难点方面没有在教学中凸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教材处理时,没有巧妙地依据教材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难点突破的切入点。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激起情感共鸣
对饱含丰富情感的课文,其教学难点大多是如何引导学生站在文本作者的立场, 站在文本人物的角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情感。 这类课文,在教学中,应以朗读训练为突破难点的切入点。 教学实践表明: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本途径。 高年级的朗读要求,一般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提出。 教师可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认真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 桑娜抱孤儿回家部分,重点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组织交流:桑娜在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 同时明确: 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接着再让学生读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进一步体会桑娜的崇高品质。 特别是桑娜跟渔夫的对话,要以读为主,要读中理解两处“沉默”的不同含义。 通过朗读,读出两人不同的性格。
二、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把握教学难点
在语文课本中,每一组课文都有一个单元学习主题。在学习课文之前首先要学习这一组课文的专题,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进行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以单元学习主题为突破教学难点的切入点, 学生便能迅速地把握教学的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如学习《少年闰土》时,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 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应当放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除此之外很多课文前面有导语或在后面有资料袋,这些也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课文。 像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少年闰土》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段,课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
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 第二个片段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 《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 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则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三、以词句理解为切入点,突破理解难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而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刚是词语的有序组合。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赏析,无疑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巧妙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品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难点教学切入点。 教学中,抓住这样的切入点,往往能够有效突破教学中理解的难点。 像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出示句子“最后?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则主要通过理解两个标点符号来理解句子,理解课文。 让学生想一想,这里的“? ”“! ”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这里的“? ”是发现问题,是不断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有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教学《匆匆》这篇课文时,应该让学生先找到重点词句,找出后通过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如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重点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这句用了比喻的句式,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使无形的时间有了鲜明的形象,我们好像看到了时间的烟雾缥缈在眼前,可摸可触,而瞬间又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 读了这句,感受到时间瞬息消逝,来去匆匆。 从中体会到用比喻的方法写句子, 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有动感。
四、以独特感悟为切入点,引发多元感悟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阅读文章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一个人的见解反映出他的阅读能力。 学习的结论不是教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泥教课书所给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人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 阅读有了自己的见解,说明阅读有了一定的收获。所以学完课文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才是真正学会了阅读。 在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独特感悟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突破口,能够引发学生的多元感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学完课文,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说说,你认为“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该不该绝弦? ”说出观点和理由。 回答时,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不该绝弦,他说因为俞伯牙是个出色的音乐家, 他绝弦了,世上就再也听不到他那动听的琴声了,这样太可惜了。 而且如果他把琴留着,当他想念钟子期的时候可以弹一首钟子期喜欢的曲子,用这种方式来怀念故友会更好。 当这位学生讲完时,我建议全班学生为他鼓掌,因为他不但理解了课文,还有了自己阅读完课文后的见解,值得学习。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踊跃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巧妙创设教学重难点突破的切入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