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解题能力,我从习得解题规律、点拨解题技巧、搜集错误题型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阅读 习得 点拨 搜集 能力
引言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家长抱怨,小孩语文成绩下降了--很担心;学生抱怨,语文阅读理解题太难了--不愿做;老师抱怨,学生阅读理解的悟性太差了--真难教.在这些抱怨声中,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上下的功夫也不少: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语感与悟性;让学生多做阅读理解题,教师不断地讲评.可结果学生在考试时,阅读理解题上的失分还是很多.无意中,和一个同事讨论一道阅读题的答案时,并不是教中高年级语文的她,突然说道:"平常在讲阅读题时,应该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吧,这样孩子答题不就轻松了.我也不知道,瞎说而已,感觉应该这样."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只是一味地和学生分析了一篇又一篇的阅读短文,根本没想到要教给方法.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何不从这些方面做点努力,让家长放心,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呢?于是,我不断学习,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习得解题规律
学生拿到阅读题,不敢或无从下手做题,主要就是没有掌握解题规律.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一篇又一篇地和学生分析阅读短文,而是应该在做题时,运用一些对比,举例、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懂得不同题目类型的解题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完成各类阅读题的解题任务.针对不同题型,我和学生一起提炼出一些解题规律:
1.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先讲它本身的作用,其次结合上下文说作用.
(1)修辞手法为比喻、拟人:本身的作用是生动形象,一般答题格式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对象)什么(特性).
(2)修辞手法为排比:本身作用是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一般答题格式为强调了什么(对象)什么(特性).22014年黟县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3)修辞手法为设问:本身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一般为引起读者对什么(对象)什么(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修辞手法为对比:一般答题格式为强调了...,突出了....
(5)修辞手法为反复:一般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6)修辞手法为反问:起强调作用,加强语气等.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一般都是不可以换的.理由分别如下:如果原词为动词: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原词为形容词: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原词为副词: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几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一般为不能.答题理由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第二种,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三种,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4.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确定文体.如果是记事的记叙文,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题目扩充法"或"人物关联法"来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景的记叙文,在概括时可说清楚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或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如果是说明文,要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一般为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如果是议论文,则要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一般为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
学生掌握了一些题型的解题规律,就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也就能信心满满地投入到阅读理解题的解答中来.
二、点拨解题技巧
考试时间有限,要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进行阅读题的解答,教师给予解题技巧上的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
1.看要求
在拿到一篇短文时,学生可先看一看题目后,知道我们这次要解决哪些问题.看题目时,要求学生认真审视阅读短文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这是学生回答问题可能的得分点.粗心的同学则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因此在审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后再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这就是俗称的"倒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注意力,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2.读短文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在明确任务后,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地阅读过,边看阅读理解题,边从阅读短文中查找答案.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效果,尤其是对于需要深层理解的短文.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3.找原话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就是一个"找"字.我总是告诉孩子们,阅读题的答案就在原文中,就看谁的眼睛亮,找得准.要么有原词原句等着成为答案,要么只需要你提炼一下或变通一下,就可以拿来为你服务,就这么简单.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4.扣中心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出题往往要以中心为基准,答题也要围绕中心展开.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5.分难易
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有孩子空题,有孩子因为在前边的难题上耗时太多,导致后面会的题目来不及做.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题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时间.先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时的一般方法.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题目,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目的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6.多角度
对一句话的理解,不要仅限于一点,从多角度去想,列出个一、二、三条来.因为阅卷人通常都是踩点给分,答对一点给一点的分,就算答多了但不严重影响主旨,也无关紧要.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7.验答案
答题完毕时,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三、搜集错误题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的地方.这时,教师要做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反思,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学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点拨讲解,这样得来的答案印象深刻.然后让学生把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题型抄写下来,只要求抄题目,定期让学生翻看.这样充分发挥错题的作用,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总之,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中,我们语文教师只有遵循正确的教育规律,交给学生正确的解题规律和技巧,搜集错题加以解题方法的巩固提高,才能让家长不再担忧,让学生学得轻松,才能让教师真正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