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教育成为了一个关注重点。为了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确立以“群文阅读”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让阅读拓宽孩子的视野,使每一个学生厚积薄发,实现小初衔接的自然过渡,为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大量的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教师们充分认可。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
我校在小初衔接阶段开展“主题阅读”,利用校本教材《主题阅读本》,提供学生一定数量的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在单元主题的不断的阅读对话中获得个性多元的阅读体验。单元主题阅读找准了孩子们语文素养提高的根本点,巧妙地以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主题阅读的校本教材体系,为小升初的衔接打下基础
主题阅读校本教材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主题统帅,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一个单元由 6-8 篇文章组成,不同题材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为诠释单元主题服务,群文阅读主题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为小初衔接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二、主题阅读处理好阅读“量”与“质”的关系,使小初衔接自然、轻松
主题阅读要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精读与略读、点与面的关系,要保质保量。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四种课型。
(一)“主题引领、以文带文”课型:第 1 课时,初步感悟单元主题;确定阅读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一篇精读带多篇略读。从精读中习得方法,在略读中迁移运用。
(二)“自主阅读”课型:第 2 课时,3/4 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批注式阅读,1/4 的时间讨论交流。重在“不求知识同一,力求自主创新。”让学生实现 “我的课堂我作主”。
对于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来表达一种感受、一种情感或说明一个道理等文章,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深入体会和研究,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
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大家的写景类文章,与其和学生逐句分析体会,不如拿出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分钟五分钟背诵比赛活动,让学生集中精力凝神背诵。
对于一些说明类、科普类的文章,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采取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以课题研究报告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展示。学生明确了任务后,自然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或浏览,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完成研究报告。这个过程不仅提高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锻炼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个性输出”课型: 第 3 课时,读一篇写一篇(片段)。
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读中学写。根据主题阅读材料,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呈现形式:相关主题的作文,读后感等。
(四)“汇报展示”课型:第 4 课时,为学生提供积累展示的平台。
每完成一项主题阅读,孩子们都会选择他们最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学习的最大收获。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喜好、不同特长确立自己的展示方式。擅长诵读的可以进行美文诵读,擅长歌唱的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诗歌文章配曲演唱;有绘画才能的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故事设计插图;擅长写作的则通过演讲汇报自己的读书感受等。让孩子们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回味。
在主题阅读中,要加强指导,努力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努力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策略。如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进行大量阅读;再如静心读书、积极思考,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等好习惯。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逐步独立阅读,培养独立思辨的能力,有意识地将生活语文渗透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而实现小初自然衔接,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