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各种调度, 符合学生阅读学习成长的基本诉求, 具有极高的适合度和针对性。教师要注意从设悬调度、情境调度、鉴赏调度、训练调度等角度展开探索, 关注阅读信息的传递, 促进学生阅读信息的接受、思考和反馈, 实现阅读信息认知的顺利内化。
关键词:语文阅读; 三趣; 环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 需要尊重阅读学习规律, 以激发阅读情趣为出发点, 针对阅读的不同阶段展开相关操作, 以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阅读学习大多需要经历几个环节:接受阅读信息环节、思考阅读信息环节、反馈阅读信息环节、应用阅读信息环节。教师不妨展开创优设计, 以激趣为出发点, 通过多向调度, 促进阅读的各个环节顺利展开。
一、设悬调度, 促进阅读信息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教学设计同样适合高中学生, 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了学习兴趣, 其阅读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 这是实践证明的事实。设悬调度是高中阅读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悬念有一定的诱惑力, 可以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主动求知的愿望, 如果教师会结合文本内容, 为学生设计一些悬疑性问题, 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激发效果。如果有需要,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设计, 这对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有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开始后,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资源, 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些悬疑问题:“‘有一千个读者,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是谁说的?其基本意义是什么?你阅读文本之后, 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呢?”学生拿到问题后, 顿时兴奋起来, 因为有阅读基础, 学生对剧情都比较清楚, 自然会对相关人物有个性化认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不时给出引导:“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 需要有辩证的思想, 不能用单纯的好与坏来界定一个人物, 而是要综合考虑, 对人物本性作最客观真实的评判。”学生随即给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认知没有简单判断, 而是列举典型观点发动学生展开深度讨论。如:“从情节发展角度看, 哈姆雷特以复仇作为生存目的, 这样的人生追求显得有些狭隘了。”“哈姆雷特勇敢地承担了重任, 他同时又是一个矛盾、孝顺、懦弱、可悲的人。”学生针对这些言论进行重点讨论。有学生认为:“哈姆雷特还不够成熟, 思想出现不稳定是正常现象, 我们不能用大家都公认的标准来衡量他。”也有学生不以为然:“哈姆雷特具有矛盾人格, 与其生活环境有关, 这是特定历史、特定事件造就的。”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之中, 及时对学生进行认同性评价, 同时, 对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行矫正。
教师对学生提出悬疑问题, 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讨论的主动性。因为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触动了学生的思维, 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热议, 学生从深度讨论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也呈现多元性特征。教师虽然参与了学生的互动讨论, 但没有给出是非性判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主张, 自然会收获不少阅读信心。教师不对学生观点进行褒贬评价, 也是一种调度技巧的体现, 教师不给出具体的限制, 不轻易让学生产生倾向性, 就是要鼓励学生展开自由探究, 以提升其阅读品质。
二、情境调度, 促进阅读信息思考
阅读情境创设时, 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内容, 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展开设计。在具体操作中, 教师要注意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考量。首先是诵读调度设计, 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播放诵读音频材料, 都可以有效渲染一种学习气氛;其次是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 可以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最后是激励诱导, 教师利用多种激励手段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出鼓励性评价, 同样能够获得丰富的调度效果。
创设情境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教师需要科学筛选, 以提升情境设计的匹配性。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堂教学之初,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老父亲》, 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教师给出引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生养的, 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 唯有亲情之爱, 是我们最可倚重的东西。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子女献给父母的爱呢?也许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深度思考, 如今有一本书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理性解答, 这部书叫《爱的艺术》。作者用更高的视界解读了爱的内涵, 以及珍视爱的方法。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 便是这部书中的一篇文章。大家阅读课文, 理清一个问题———爱与人的成熟程度有关吗?”学生快速进入文本阅读的学习情境之中, 课堂学习探究气氛逐渐建立。在讨论阶段, 学生给出了个性化的阅读认知。“爱与人的成熟程度有关, 因为我们常说的不懂事, 就是没有学会爱。”“我认为爱与成熟程度关系不大, 小孩子不成熟, 但知道爱亲人。这说明爱与成熟程度无关。”教师给出自己的见解:“爱是一种艺术, 自然需要人来学习和把握, 孩子有孩子爱的方式, 成人有成人爱的方式, 这里的爱的确有层次之分。孩子的爱是纯真的, 但其艺术性相对要低些;成人的爱是复杂的, 但其艺术性相对要高一些。”学生针对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教师利用情境创设展开调度,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机会, 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崭新活力。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堂阅读氛围之中, 自然能够受到一些同化和影响, 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感知层次也会不断提高, 这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
三、鉴赏调度, 促进阅读信息反馈
语言鉴赏是高中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鉴赏时, 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鉴赏提示, 给学生一些探索途径和方法,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顺利达成鉴赏目标, 以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乐趣。
学习《热爱生命》一文时,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找出经典的语句展开鉴赏活动:“作者对生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请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感悟, 对文本中的经典语句展开鉴赏, 并总结鉴赏规律。”学生对语言鉴赏比较熟悉, 也有自己的鉴赏思路, 教师布置任务之后, 学生很快就展开了主动的感知学习。有学生找出这样一句:“坏日子, 要飞快地去‘度’, 好日子, 要停下来细细品尝。”他给出了自己的鉴赏:“将日子分为好坏, 这是对生命的最为直观的感知。其实, 无论是好日子还是坏日子, 都是构建生命的一部分, 都需要珍视它, 苦和乐只是感觉而已, 淡定面对它, 也许会感觉苦味淡薄了。”教师给出评价:“这位同学能够从更高的视界展开讨论, 给出了个性化的认知, 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度探索。课文题目是‘热爱生命’, 我们自然需要用饱满的爱心来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刻, 爱生命就是爱自己、爱生活。”也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 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教师先给出自己的提示:“我们要特别注意‘自以为’这个词语, 它意在说明, 这里的理解是作者独有的。我们在具体理解分析时, 需要有所思考。”学生展开鉴赏:“作者以自身感受为出发点, 对生活乐趣大小进行解读, 如果关心生活的程度够深, 其生活乐趣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欠缺, 对生活关注得不够, 所以都没有太多的快乐可言。特别是消极悲观的人, 大概是严重忽视了生活吧。”“我认为作者说得非常有道理, 热爱生活就要关注生活, 如果不能珍惜现有的生活, 生活自然也会抛弃你, 生命的快乐体验又从何而来呢?”
从学生给出的观点可以看出, 教师发动语言鉴赏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这些鉴赏活动只注重情感方面的挖掘, 而对语用方面有所忽视, 但从学生深刻的认知中, 我们看到了其思想的成长, 这样的鉴赏操作无疑是卓有成效的, 值得我们大力倡导。
四、训练调度, 促进阅读信息内化
阅读教学设计中, 教师需要有多重观照意识, 不仅要考虑教材的内容特点, 还必须考虑学生的阅读认知基础水平, 提升训练设计的匹配度。特别是学情调查至关重要, 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导致学生的阅读认知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师需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科学调度, 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要, 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在具体操作中, 教师要注意降低阅读训练题目的难度, 还要体现梯度性, 不妨增加一些自由选择性的训练内容, 给学生更多自由操作的机会, 这样才能确保训练活动顺利开展。
在学习《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时, 教师发动学生努力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 并为学生布置训练任务:“相对于大自然, 我们人类的确是非常渺小的, 正如作者说的那样,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但是,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 虽然生命非常有限, 我们还是要活得精彩。我们不妨以‘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为题, 写一篇感悟性散文, 以表达我们健康的生命态度。”学生拿到这个训练任务之后, 纷纷展开自由讨论, 因为这个题目是曾经的高考作文试题, 学生对其有一定认知。有学生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是对生命价值的重要肯定,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 但都有生活的权利, 也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使命, 珍视当下, 积极向上, 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有学生给出不同的见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 对生命展开讨论是有必要的, 但不必划定一个标准, 精彩的人生都是个性化的, 只要自己感觉活得有价值, 就不需在意其他人如何评价……”教师参与学生讨论, 并对习作操作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必要的引导。学生顺利开始写作, 其学习收获是值得期待的。
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习作任务, 因为与文本有较为密切的关涉, 与学生思想认知实际又高度契合, 学生自然极感兴趣。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 教师的诱导是有成效的, 学生能够对生命话题展开深度探究, 这样的互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学生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形成认知共识, 其训练成果也会更加显着。高中学生大多有个性化的认知思维,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基础有全面调查, 这样才能给出比较合适的教学引导。读写训练是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认知内化的重要手段, 只要教师设计合理, 学生的学习和训练便会获得积极成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 》明确指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 重视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作为语文教师, 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针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规律展开教学设计, 以成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情趣和阅读乐趣, 确保阅读学习顺利推进, 实现阅读认知的内化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4 (7) .
[2]柴树梅, 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0 (5) .
[3]张伟卓.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 2016 (36) .
[4]杨淑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