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妙言妙语》主题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课堂研究 作者:刘庆
发布于:2016-05-09 共3400字
摘要

  一、故事激趣,感知妙言

  1.老师讲故事《唐伯虎题诗贺寿》

  唐伯虎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书、画、诗、文样样精通!

  有一次,他被邀请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参加老太太的寿宴。在当时,能够邀请到唐伯虎,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如果能在寿宴上讨得他的墨宝,那就更美了!

  果然,寿宴上,有人提议,请唐伯虎作诗贺寿。

  唐伯虎也不推辞,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这个老妇不是人”。

  追问:你们笑什么呀?

  唐伯虎看也不看众人,挥笔又写了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追问:为什么看到这里大家的表情变了?

  原来是夸老太太年纪虽大,却仍然像仙女一样美。 真是好诗啊! 正当众人拍手叫好时。 唐伯虎又写了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

  追问:听到这儿,你觉得儿孙们会怎么想?

  正当儿孙们要发作的时,唐伯虎已经写下了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献至亲”。

  追问:儿孙们还生气吗? 为什么?

  这下所有人都放心了!细细品味,真是好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2.引导学生用一个“字”评价这首诗。

  3.引出课题,板书“妙”,齐读课题。

  二、阅读品味,领悟妙言

  (一)师生共读材料《周恩来的派克钢笔》

  1.出示阅读小贴士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材料。

  勾:勾画出文中的妙言妙语。

  思:美国记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周恩来的回答妙在哪里?

  议:和同桌交流。

  (课件呈现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位美国记者见桌子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便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答道:“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说来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支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 我觉得有意义,就珍藏了这支钢笔。 ”

  2.抽取生交流核心问题

  (1)美国记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A.讽刺中国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B.强调笔的质量,炫耀自己;C.明褒暗讽。

  (2) 让我们来看看周恩来总理的反驳———(媒体出示)。 周恩来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强调笔的意义,见证抗美援朝中国的胜利和侵略者的失败。

  (3)领悟语言的妙。

  追问:周恩来的语言妙在哪里?

  预设:迂回反击。

  小结:面对美国记者的明褒暗讽、不怀好意,周恩来总理展示了其过人的外交智慧,扞卫了中国的尊严,妙哉!

  (二)生生合作阅读下一组材料

  1.出示阅读题单和阅读要求

  【】

  根据题单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各小组重点交流本组最感兴趣的文章。

  2.汇报展示

  (1)找出文章中的妙言妙语,读一读。

  (2)说说他们的语言妙在哪里。

  (3)尝试总结主人公都运用了怎样的妙言锦囊。

  A.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你懂什么! 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 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怎么会给他们‘土’呢? 我就是手黑,这叫‘寸土不让! ’”预设:以错明志。

  B.“臣屡战屡败……请求陛下责罚”。

  “臣屡败屡战……请求陛下责罚”。

  问:第一份奏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将军?

  第二份奏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将军?

  预设:调换词序。

  C.晏子板着脸 ,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我现在宣布你的三条罪状。其一,大王叫你养鸟,你却让鸟飞了。其二,你使国君龙颜大怒,现在为一只鸟就要杀人。其三,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 所以现在必须杀死你。 ”

  问:晏子为什么不把他想表达的意思直接说明?

  预设:正话反说。

  (三)生自主阅读材料《闹饥荒的原因》

  1.快速阅读,自我检验2.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则材料的语言妙在哪里预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三、拓展延伸,运用妙言

  (一)盘点学习收获。

  (二)拓展延伸,运用妙言。

  情景一:(媒体出示视频,老师叙述)

  一位着名影星上台领奖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在万众瞩目下摔倒是何等尴尬的事,可她却用妙言妙语轻松化解了尴尬,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呢? 你的妙言是否也能赢得大家的掌声呢?

  1.同桌讨论,说说自己怎样化解尴尬。

  2.交流汇报,相机总结妙言方法。

  如:顺水推舟、转移话题、借坡下驴……3.媒体出示当事人的妙言应对。

  情景二:(媒体出示)

  在一家餐厅里,一位顾客点了一杯啤酒,却突然发现啤酒里有一只苍蝇。这时,顾客叫来服务员,微笑着对他说:

  1.提示 :顾客叫来服务员是想换杯啤酒 ,又不想让服务员过于难堪,你觉得他会怎么说呢? 请拿起你的笔,用上你的妙言锦囊,写下你的妙言妙语!

  2.交流汇报,肯定语言巧妙得体的同学。

  结语:推荐读物。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学语文、用语文。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为了让学生把学与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针对学生阅读和生活的需求,切合学生的兴趣点,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选择了一个关于言语表达和思维力培养的群文议题———妙言妙语。

  那么, 这堂群文阅读课应该怎么样去实施呢?

  首先是目标定位,“这是一节介乎于阅读和口语交际之间的群文阅读课,有非常多元的追求,有明显的语用特色”。 省教科所刘晓军老师的评价让我对本课的目标有了清醒的认识。

  追求什么? 群文阅读最能够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这堂群文阅读课是一节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的课,通过文本之间的比对联结,抓住主人公语言的“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知问题的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合作探究实现集体建构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迁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在迁移中训练语言,形成能力, 更大程度上去体现这堂群文阅读课的语用实效,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妙言。为了完成目标,教学设计由以下三个环节构成:

  第一,故事激趣,感知妙言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努力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选择了《唐伯虎题诗贺寿》

  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作为本课的导入,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猜测、想象和评点,初步感知语言的妙。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抛砖引玉,意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究妙言的积极性、 主动性,同时也是在提醒学生, 本课的聚焦点就在一个字———“妙”。

  第二,阅读品味,领悟妙言

  选文的过程是令人纠结和痛苦的,经过无数次筛选和斟酌,最终确定了《周恩来的派克钢笔》《张作霖手黑》《“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晏子谏杀烛邹》《闹饥荒的原因》这五篇文章。 从这几篇选文来看,既符合议题的鲜明特征,语言的“妙”都贯通了文本,文本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文臣武将、伟人枭雄,能够多层次、多侧面、多形式地反映妙言妙语的不同审视角度。

  本环节文本的呈现,我采取了分组递进的方式。首先,师生共读《周恩来的派克钢笔》;然后再抛出《张作霖手黑》《“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晏子谏杀烛邹》这三篇文章让生生合作阅读;最后一篇文章《闹饥荒的原因》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个呈现过程就有了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我觉得在品味领悟这个关键的环节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始终立足于“读”。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浏览、速读、情境品读、读思结合等。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比如,在帮扶阅读《周恩来的派克钢笔》这则文本的时候,通过阅读小贴士的出示,让学生掌握读、思、勾、议的阅读方法,紧紧围绕“妙在哪里”让学生展开探讨交流。 在整个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分享交流等读书形式都有所呈现,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三是有效启发和引领。为了让学生在认知建构时能真正领悟到语言的妙,这几篇文章都有很多的启发引领。 比如:《周恩来的派克钢笔》引导学生正反比较体验,明白周恩来和美国记者在对话中强调的重点不同;《“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则从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将军的形象和命运截然不同来感受词序一调,效果迥异的妙;《晏子谏杀烛邹》引导学生关注语境和利害关系,明白晏子不直接把想表达的意思说给齐景公的原因,继而感悟晏子语言之妙。

  第三,拓展延伸,运用妙言

  我借助两个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通过妙言妙语在生活中的迁移运用、反馈、评鉴让学生形成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渴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