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8 共2307字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提升学科能力,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下面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预习的方法.

  一、明确预习目标
  
  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仅仅告诉学生:“下节课我们要学哪篇课文,”,学生听后却无从下手,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预习什么?怎么预习?达到怎样的预习效果?等等.这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

  二、课前预习的操作程序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活动方式:①集中式:课下预习以学生居住地较集中,结成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任组长.教师提出预习方法由组长组织同学搞好预习. ②分散式:分散居住的学生可在家中独自预习.

  2.预习时间 :①短期预习 :在讲授新课文 、新知识前二至三天进行.提前对新知识进行整体感知. ②常规预习:在本学期内,凡未讲授的课本内容(以课文为主)只要有时间,学生可有计划地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预习.

  3.预习要求:
  
  ①常规性预习内容及要求。 学生预习时必须做到,身边必备课本和字、词典、笔、本等学习工具.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课本是预习内容的依据,要认真的按课本后面要求做好预习.标准是基本做到对问题能理解和回答,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课文能力.例如,在准备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时,我想学生在预习初读时会遇到对情节不能完全理解的情况.由于故事背景距离学生们比较远,对当时的背景、作者的身份等并不了解.我提醒学生通过网络、资料书查找收集有关军阀割据及李大钊生平的资料等.课上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总结后带到课堂上介绍给大家.

  ②短期性预习内容及要求。短期性的预习,相对于常规性预习来说,预习的是课文的重点,即课堂讲授时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内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说,经过多遍认真地阅读文章,就能由浅入深地了解文章表述的宗旨,掌握文章的精髓,深入地联想有关问题,从而收到教益和领悟,可见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客观上讲,如果对小学生这样要求未免过高不现实.那么我们要求课前预习时阅读不少于三遍或力争五遍还是可行的.因此在阅读质量上,教师需要提出要求.

  第一遍:

  带着学习工具阅读.借助工具书在扫清文章内的生僻字与费解的词语障碍的基础上,能够较顺畅地朗读课文,并能基本上理解课文所说的内容.

  第二遍: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结合教师的提示(引导、点拨性提示)以及正文后的思考题进行阅读.阅读速度要慢,思考问题要细,对文章重点词语、段落,要反复多看、多思几遍.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流畅的复述课文内容梗概.

  第三遍:

  阅读时要对重点和难点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对解决不了的、记不下来的带到课堂上解决,同时要求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要求背诵的做到能顺畅背诵.

  (二)对教师要求
  
  1.认真备课。 教师既是课前的推动者、引导者,更是先行者.教师在提前做好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同时给学生提前出示课前预习提纲.例如在教学《掌声》时,因是小学三年级的课文,学生年龄尚小,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文中一个自卑犹豫的残疾小姑娘的内心世界,文中以两次掌声为主线,学生虽然很熟悉这样的事件,但其中的内涵学生不好理解.

  在预习时安排了以下的问题①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及关键词语来理解. ②想一想这两次掌声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③两次掌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牢牢抓住文章主线,学生会回答出提出的问题,对课文的理解也到位了.为了能够立体体现文章内容,调动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兴趣,采用了把课文内容情景再现直观的方法,预习时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表演故事的情节.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在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让学生试着扮演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由学生通过对话、扮演,体会铁罐是怎样一步一步奚落、嘲笑甚至到狂吼陶罐的,而陶罐并不因铁罐的无理而发怒,体现了陶罐的宽广胸怀与高尚品德,不仅使孩子们从成长中受到了深刻启迪而且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有了具体生动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增添了搞好课前预习的乐趣.

  2.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小学生培养成自觉搞好课前预习的习惯是需要经历由适应渐进再到自觉这一个过程的,能否达到预习效果,要贵在有恒.因此,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检查、情况了解的工作.原则是,有布置就有检查,好习惯是在不懈坚持中养成的.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可采取课前追踪,课上检查方法进行.

  ①课前追踪。 抽查某个预习小组成员或独立活动的学生,向他们询问活动情况.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情况如何,对教师出示的阅读提示,对学生的帮助效果如何.此举既帮助了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时也能起到帮助教师修正完善教学方案的作用.
  
  ②课堂检查:这是一种隐秘性的检查.授课时,教师灵活地、有目的地选择平时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问,难度视学生能否回答灵活性地决定.此举一方面检查了学生与预习的真实情况,也验证了教师的点拨、引导得效果.
  
  ③学生检查:教师如果时间紧张,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互查,让学生通过互查,既了解学习小组间各组员的预习完成情况,同时通过检查他人的作业对预习内容有了二度的接触、熟悉.这样的检查,用时少、反馈快、效率高,老师轻松,学生又学会了评价,一举两得.等学生养成习惯后,不仅检查的效率提高了,预习的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出示语文课前预习提纲:在授课前二、三天内,对学生容易理解的一般性课文,教师可提前向学生口头布置.对篇幅长理解难度大的课文,应出示引导提纲,教师可用文字通知学生.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