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未考虑小学生的特点,教学理念和方式过于守旧,忽视了教学中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帮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就教学理念而言,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化和简单化,未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文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合理地定位,只是简单的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很少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偏差。就教学方式而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填鸭式”“满堂灌”等。
这些教学方式很难考虑学生对知识的介绍度,教师也没有明确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下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的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的新要求
由于我国教育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以应试教育为主,而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社会对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出现矛盾。针对这种矛盾,国家就教育实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同样如此,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师要求也有所提高。
(一)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课堂互动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情况下,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充,师生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传统的传授与被传授,更多的是知识的平等对话。
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了解的知识有限,但并不代表其完全的无知,同样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改变过去过于重视知识单方面的传授,而是应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作为知识的灌输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地知识讲授并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中。
(二)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思维方式不成熟。小学语文的教学不能与初中和高中教学方式一样,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之外,更应是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即良师益友。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就不能过于死板和模式化,而应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安排一些教学互动,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小学生自己阐述通过故事所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除了课上的交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下也应多与学生互动,参加学生的活动,比如跳绳,踢足球,各种学生之间游戏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课下活动,比如成语接龙,讲述身边故事,课本情景再现等。通过这些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与教师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小学生更愿意听教师教学安排。
三.结束语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养要求就是加强学生互动。为此,本文提出了小学生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加与小学生的交流。因为,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尽量与学生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