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营造温馨、和谐的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该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只是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自主在学习的海洋中自由驰骋,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1.1.正确使用评价语言,巧妙提出建议。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个个灵动的生命都是有思想的个体。盲目地一味都给予高声赞扬能激发学生兴趣,但却让学生失去正确理解问题的机会。同样,一味地只看到缺点也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正确、富于激励性的评价能使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教学中,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巧妙使用激励性的评语,鼓励多角度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尊重不同见解、调整中优化教学。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感受。教学《说勤奋》中,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些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很勤奋吗?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如果非常勤奋,能赶上那些天资聪明的同学吗?怎么理解“勤奋”P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呢?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允许学生对这几个问题存有不同的见解,不强求统一,但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你的基础怎样,也无论你定下怎样的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离开了勤奋,谁也不能取得成功。
1.3.学会倾听与欣赏,共同提高。
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学中引导学生指出同学的缺点,更多的要学会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教学中,指名读课文时,让其他同学听完评价。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朗读,学会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去欣赏同伴朗读中的长处。欣喜地发现,学生们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愈来愈能发现同学学习的优点。同时,他们举手的积极性更高了。
2.摒弃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采用多样化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自然巧妙的导入采多样化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小品、儿歌、绕口令、韵句、诗歌、歌曲等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能降低学生学习语言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语感,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时,播放神州五号升天时的视频导入新课,学生马上就被那壮观画面吸引住了,他们非常专心地看着画面,心中自然升腾起激动、自豪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中。
2.2.精心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注意力容易分散。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文本,从而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潜心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中。也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安排多种形式的学习,例如,学习故事时可以安排课本剧表演,学习描写风景的散文可以设计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
2.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兴趣。
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机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得轻松快乐,而且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以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吸引学生,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动口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唱一唱;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甚至动全身去演一演(如课本剧、小品等)、玩一玩(写有关游戏的作文前)2东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兴趣。语言要多样化,注重鼓励性,努力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优点,忽略缺点,不能总是平淡无味,多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而不是简单乏味的”好,真棒”等词语。例如经常和学生开点适当的小玩笑,让学生在形象的语言鼓励中开心地学知识。
3.着力阅读教学,提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继而在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呢?
3.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地朗读。
以读为本,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语言,反复品读,多种形式读,在读中理解文本内涵,在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一路花香》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读,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破水罐的心理变化,从而领悟要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读中质疑。
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训练他们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自主地与文本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然后让他们在朗读中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从而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3.3.力求朗读方式的多样化,推崇个性化地读。
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自由读、男女生读、默读、分角色读、齐声读等),反复品读,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自主阅读,就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