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很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不仅能够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基于此, 本文主要针对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希望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应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模式显然很难满足现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开放型、多元化的课堂模式, 其主要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应用来使语文教学更加直观且生动,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并且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 最终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以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应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很难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且如果所有的内容都依靠教师用嘴讲, 那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兴趣,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极易分散, 进而严重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 传统教学模式还限制了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虽然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不过因为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设计, 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缺乏深度, 没能将互动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导致互动式教学流于形式。还有很多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 不愿意互动和讲解, 使课堂改革同样流于形式。
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分析
(一) 微课
微课具备内容短小精练和重点突出的优势, 并且还是一种互动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播放生动详细的微课视频, 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进而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例如, 在《赤壁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因为时代背景比较复杂, 同时还掺杂着作者的感怀以及人生际遇, 并且文章寓意隐晦且语言艰涩,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语文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课文的写作背景, 之后再将其中重难点字词通过微课的形式播放出来, 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能够相互讨论研究, 集思广益, 这样也就能够形成优势互补, 最终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 角色扮演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设计成话剧, 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上演绎。教师在学生演绎的过程中积极地和学生互动。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情境, 同时还能够提升课堂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度,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例如, 在《窦娥冤》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如果扮演窦娥的学生能够声泪俱下地演绎出来, 那就能很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同情心, 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又如, 在《哈姆雷特》和《雷雨》等文章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分组, 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最后在课堂上表演。每一组表演完成之后都由教师和学生评委进行打分, 最后教师对得分最高的一组进行褒奖或实物奖励。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同时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 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三) 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主要就是说将课堂时间合理地划分, 前一半时间由教师进行讲授, 后一半则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属于课堂上的引导者, 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来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 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将文章中的重难点挑选出来进行讲解, 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析, 最后再进行交流分享。等待学生大致熟悉这篇课文内容以后, 教师再提出相应的问题, 如“烛之武是怎样的人?烛之武是怎样劝说秦君的?”然后要求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去进行研究。这样, 课堂上一半的时间学生都在认真学习, 积极思考, 课堂效率定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 课堂氛围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闷、枯燥, 学生将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进而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将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 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师生感情。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加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严格遵循自主、开放以及互动等相关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海波.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 2016 (2) .
[2] 莫英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写出真情实感[J].新课程 (中学) , 201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