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外,还要全面地应用情感教育以优化教学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运用情感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教师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课题。
一、情感教育意义
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学相融合,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这一教学目标迫切地需要语文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教育框架的束缚,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流露出情感因素的文章,针对这些文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无动于衷,没有思考,没有想象,更没有情感的流露,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千篇一律,枯燥无味,使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流露的浓厚的父爱之情,比如,“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的爱国情怀……这些至善至美、至真至情的元素没有情感教育的手段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进而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运用情感导入课程通常来说,初中生的情感较为细腻,也比较敏感,有利于教师用情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课程的导入是关键,同时也是在学生心中种下情感种子的关键时刻.所以,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充分利用情感手段进行课程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当中,深入感受文中的情感元素,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在教学《斑羚飞度》这一篇具有悲壮情感元素课文的时候,可以用有同样情感元素的小故事进行课程导入。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吗?知道蚂蚁有怎样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吗?这时,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就展开故事的描述:在一场森林大火中,蚂蚁受到火的攻击,不得不进行迁移,但是,强大的火势让蚂蚁们寸步难行.在面对熊熊烈火时,蚂蚁们迅速地抱成一团,向火滚去,在火的炙烤中,外围的很多蚂蚁都已经被烤焦了,但是,这象征着生命的团体仍旧向前滚去,蚂蚁团越来越小,最终,蚂蚁滚出了火的包围圈,成功地延续了家族的生命.讲完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生与死的抉择中,谁不愿意选择生,但是,在面临着家族的延续问题上,蚂蚁们毅然赴死,可谓死得悲壮。这时就问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蚂蚁们都很勇敢,死得其所呢?今天将要学习的课程具有同样的精神.以一个小故事作为铺垫,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斑羚是运用怎样的方式面对生死,延续家族的希望的?从而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课文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初中语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让文中的内容更加真实、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文中的情感因素,多媒体的使用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表现出文中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中既定的氛围,迅速带入情感因素。
(三)运用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凝结在文中的语言除了汇聚着作者的思想,还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在进行文章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己的声音将文章朗读出来,升华文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防止学生“唱读”,要抑扬顿挫,读出氛围,读出激情。比如,在教授《最后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文中透露的爱国情怀,在感受到爱国情怀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深刻感受作者的革命热情。除了让学生亲自朗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听朗读,就是利用事先在网上下载的朗读资源,配合一些背景音乐,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意境。比如,在学习《观潮》这一文章时,录音中传来的大海的声音更能勾起学生的联想,感受深邃的大海的内涵.
三、结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最有效的情感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最容易融入到课文中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情感教育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怀。同时,让初中的语文教学不再流于形式,打破传统教育中死板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教学更加有灵魂,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提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侯聪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68-69.
[2]王素环.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2010,29(30):184.
[3] 邱焕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2(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