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19 共3449字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共识到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发挥生本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种应该引起注意的倾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等于让学生的思维放任自由.这就需要教师在这实践过程把握尺度.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尤其要善于激发和引导.

  关键词:培养 激发  引导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澎湃而来的知识经济呼唤大批的复合型和创造型人才的脱颖而出,这是全球知识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还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创新理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涉及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很强,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一、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与创新,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甚至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怀疑一切.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基础.中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培养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为创新发展打开通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此,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一下创新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即使不成功,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会积极、主动执着地去探索、思考该事物的奥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千方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展开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让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情境课堂.比如,在讲解冰心的《小桔灯》时,我让学生们自己事先准备好两个大桔子,两根蜡烛,两根针,两条线,两根小木棒,在讲到小桔灯的制作过程时,我让学生上台亲手制作,并配合接力赛,对抗赛等,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注意力集中了,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了《小桔灯》的知识.

  此外,我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录音机、幻灯机,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崭新的思维方式的总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天文地理、生活知识、生活常识为一体,创造性和灵活性都很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特点,尽量鼓励学生不盲从书本,自己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时,应留出"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并正确引导.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解释,不迷信权威说法,不拘泥现成标准答案.希望学生要与众不同,自成一格,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新想法.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点燃创新的思维火花.比如,我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时,说牛郎织女可以自由来往,并配了一幅牛郎织女骑在牛背,提着灯笼的图,这时,有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七夕日相见,这里怎么可以说可以自由往来?这种说法与传说中的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敢于提问,大胆创新的精神,然后把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让学生去讨论,最后,老师点评归纳,使全班学生弄明白了问题的真正含义,提问的同学体验到创新成就感,其他的同学也都得到了分享.从这以后,课堂上很多同学纷纷举手提问,有时候,学生提出一些怪头怪脑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觉得这是一种好事物,意味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始形成了.只有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已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努力,自己能独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获取新知识,从而真正地达到学会创新的目的.

  三、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创新素材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一文,是居里夫人的自述,她执着努力,顽强探索的求实精神,她温和慈爱,宁静以致远的伟大精神,这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这位科学家的精神现在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值得青少年学生学习,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他们来完成,所以他们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这不仅符合时代的需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这种思想,让学生的潜意识形成这种观念,来达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过,单靠课堂培育学生创新精神还不够,应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语文学业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应该注重他们的生活实践,想方设法扩展他们的生活外延.一要加强与各门课程的沟通,使各门课程学习同样成为语文创新的一种资源.二要营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这是激发学生创新的有效手段.三要充分利用家庭的语文教育条件.如电脑、电视、音乐等进一步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四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文.组织学生参观,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开拓性发展,从而产生自觉探求问题的强大动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合理想象,并通过动脑,动手,从中爱到启发和激励,产生灵感,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能促进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生动活泼、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还有助于解决课堂上难以克服的困难,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育.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常常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克服它.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排除老教条干扰,激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去思考问题,只有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就会活跃,某些思维定势就会自然被突破.

  素质教育鲜明地指出,让学生动手、动脑,勤于思考,教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并加强创新精神的培育,真正做到教书又育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答,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特别是开放性的题目,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去寻求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方法.比如,在讲解语文七年级上册的《龟虽寿》一文时,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这时有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在《三国演义》中看到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阴险毒辣的*诈小人,为什么您说他胸襟宽广,乐观豪迈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曹操的性格,指出《三国演义》和真实历史的差异,教育学生要公平公正,一分为二地分析人物性格,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变得活跃,才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生们深受启发,思维得到开阔的拓展,在后来的学习中,基本能够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提介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利用语文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无疑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是顺应了这一教学改革潮流.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将来具备创新能力,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作巨大贡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