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如何利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进行美育教育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19 共1939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美育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而文学作品则最具有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色,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的材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的比重很大,这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学习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充分地领略山光水色,花虫草木的自然美,感受作家创作的的艺术美.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都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这种特性,进行审美教育,并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的特性进行美育教育呢?

  一.要注意形象感染,培养学生感受美的素养

  人们对美的追求,总是从具体的形象感知开始的.因此,在教学文学作品时,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多媒体、录音机等)把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中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再从美的感受中产生热爱祖国、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如在教学描写人物的文学作品,要让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整体感知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切忌一段一段分析.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时,可让学生先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有关段落,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最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样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便活灵活现地浮现在学生的学生的脑海里.在教学描写景物的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描绘、想象和联想,使作品所描绘的山、水、草、花等各种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美术课、音乐课、影视欣赏课,多媒体不能用的太多太滥.

  二.要注重学生的感情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感情,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情感染,文学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总是把他的强烈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人物、场景、情节之中,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读文入情",读文目的在于"入情",要在读文的基础上入情,使学生受到作品思想感情的熏陶.教师首先要深刻体会作品的感情,要感人先感己.如果教师自己都受不到感染,怎能感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要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先受到感染,然后带着激情讲解、分析课文,才能缩短作品感情和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并进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学《父母的心》这篇课文时,我被那对父母对子女的拳拳之心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我跟学生分析了为什么那对父母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意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 条件再优越,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至爱至情,血浓于水,浓浓的亲情是人类共有的最纯真的感情.

  在语文新课改的今天,有些教师片面的理解新课标,一反过去审美教育重认知分析而轻感受体验的做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生怕一分析,一讲解就会被扣上肢解文章,灌输知识的罪名.但离开了文本的审美教育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只有紧扣文本,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注重"情""理"过度,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进入意境,激发感情,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阶段,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和对丑恶事物的鄙视、憎恶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情境和感情阶段,还要引导学生由"情"向"理"过度.因为缺乏理性的感情是不稳定的,只有形成理性的观念时,学生的情感才会趋于稳定,才能正确地鉴别美丑、真伪、优劣、雅俗,从而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许多学生在看电影电视、读小说、听故事时,常常会被感动得流泪,但实际生活中仍然不分好坏,甚至会做出一些违背社会公德之事,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完成由情到理的过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完成这个过度.例如在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时,如果只停留在清晰地叙述故事情节,生动的浮现船长的光辉形象上,那就太肤浅了,也没有起到教学这篇小说应起到的审美教育.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引导学生探究船长那样做的原因,不但在感性上而且在理性上认识到船长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妇幼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主要是由于他高度的责任感.这样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之所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的熏陶下孕育出感受美的心,鉴赏美的眼,有效的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有关美育的任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