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教学实践中只重形式而轻实效的误区现象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4 共2692字
        论文摘要

  自从《全口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以来,广大教师都已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等,在教育教学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一但是,笔者发现有此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的理解层面不同,有的甚至是误解了课改精神,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此只重形式而轻实效的误区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与课改的精神相悖,而且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有必要作出纠正。

  一、过分强调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问和时问、对于有此问题,教师应在恰当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还能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的平台、所以,教师在进行主导控制时,要注意掌握分寸和火候、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是上课必让学生讨论问题,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这种教学常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积极’,行动起来这时,教室里到处都是讨论的声音、待学生热热闹闹地讨论过一阵后,教师以击掌提}o学生时问已到一于是,学生的讨论立刻停庄一这时,教师不管学生是否讨论出结果,就开始提问,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回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或者否定,至于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质量如何却并不在乎学生在课堂上是看教师的脸色行事,配合教师的表演,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讨论必将导致许多不良的结果、一方面,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可能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被削弱、另一方面,一此不自觉的学生滥竿充数、浑水摸鱼,助长了他们懒散习性的养成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或者暂时选择先思考再讨论结果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主导性的缺失,常常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并不能将学生的思维能力集中在有效的、有价值的关键点上、并且,各种非语文问题充斥语文课堂.使课堂的教学主旨发生了改变有此教师不是认真地v研教学而是把更多的工夫花在语文以外的内容上,‘限不得一堂语文课能包罗万象,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这必将导致课堂教学主旨的偏离,成为“空谈”一所谓的“空谈”,就是脱离文木的内容而高谈阔论,课堂没有组织学生细读文木就组织学生谈论、对话、这种高谈阔论也使得许多学生出现少读书甚至不读书,没有真切的体验就夸夸其谈,所谈论的内容又往往游离于文本,也脱离生活的实际、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阅读心理的浮躁,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的丧失一此外,还有一种“笑谈”现象,即不尊重作品木意,全凭个人喜好直觉妄加断语、态意扭曲,使得学生文学性和趣味性低下鄙俗,无法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索养的基木要求尤其是在一此公开课中,很多教师认为不分组讨论就不能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也就不是一堂好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教师怎么讲、讲多少取由以下两个方面决定:(1)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整体水平好的就少讲此,差的就多讲此,不能放纵学生、(2)授课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艺术性地处理课堂教学问题,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分组讨论和学生的合作探究不可滥用,摆“花架子”。

  二、片面追求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不讲究其使用的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且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却存在很多误区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多媒体,不考虑实际情况,就会出现舍木逐末、喧宾夺主的情况,无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了、比如板书,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机动地处理,一旦改为电脑投影,结果发现学生回答达不到参考答案的要求,教师就在那儿兜圈子,大有不说标准答案不罢体之势、还有的原木几句话可以说清的内容,却要兴师动众地摄成像,再用电脑放出来;有的原来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情境,却硬要画蛇添足地用赘脚的画面或几个活动场景展示一下;有的可以用语言描述的,却要排成一段小品、如果每教学一篇课文都来类似的真实再现,那语文课岂不是成了场景观摩课了吗?再者,学生一味接受这此直观刺激,懒得自己思考,又如何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呢?例如,教师教学《春》时把各种各样的春雨的形状如“像花针、像牛毛”等都一一配图给学生看,会使得原来很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文字木身的阅读,尽情地展开想象,没有必要去浏览那此图片更何况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抽象的议论文字和语言的深层内涵、因此,课件的使用也是有选择的,并非所有的教学都得使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木着实效、实用、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否则就会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了。

  三、课堂上的赞美和夸张语言的滥用,迷失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众所周知,“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伙而且,教学实践也证明,适时和适度的赞美和夸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可使学生进行积极独立的思考,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但是,有此教师误解了赏识教育,认为在课堂上只能夸奖学生,不能批评学生、于是,一堂课中,教师常挂嘴边就“你回答得好’,“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等等如在某教师的一堂公少「课中,我粗略地做了统计发现,他共用了十几个“你真棒’,“你回答得好’,之类的赞美之词、不错,新课程提倡赏识和鼓励教育,少批评和体罚学生,努力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之中快乐地学习、如果教师对学生所有的认识和见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论,也完全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大加夸奖,不仅显得教师的“夸奖”太随意了,不真实,不能对学生起到应用的鼓励作用,而且还容易误导学生,使学生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发现不了自己的思维和方法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最终会严重影响其学业的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不分对错和是非的鼓励和赞美,不仅让人丧失个性,也丧失了人格、总之,以上种种课堂上的误区现象,可以归结于过多追求形式的结果、其实,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不断优化、纠正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充分理解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福建教育,2006(1)
  [2]三明教研,2007(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