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文练笔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类有效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主要依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一方面, 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鉴于随文练笔教学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的积极作用, 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该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以期能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随文练笔; 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随文练笔能有效结合阅读与写作二者的教学, 以所教授的课文内容为素材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篇幅短小、形式灵活, 且针对性强, 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深受教师青睐。而如何最大化发挥随文练笔的教学作用, 也就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需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于下文中探讨了随文练笔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把握课文经典段落进行仿写训练
有教育学者认为, 语文教材之编排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学科规律实行动态调整, 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教学也需遵循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特点, 把握好练笔的时机, 进行有效训练。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捕捉课文重点以及经典段落, 理清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 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设计以及仿写训练。例如, 在有关人物外貌或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课文中, 教师就可抓住课文的经典段落或典型句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仿写, 使之掌握语言表达之技巧。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就对“雪后捕鸟”这一活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进行仿写训练。又如, 《社戏》一文中有对“月夜行船”的生动描写, 其中应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叠词以及动词, 描写生动传神,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某一活动或生活场景进行具体描写。但在仿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随文练笔与大作文不同, 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文章结构设计, 更侧重简短的片段式描写, 因而要明确训练的重点,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二、根据课文题材开展针对性训练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各种体裁以及题材的课文, 不同题材课文的特点有所不同, 教师在随文练笔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有侧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提升训练。对于情感类课文, 教师可从阅读情感这个角度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补白”或是“想象续写”, 以激发学生阅读情感, 引发与文章作者的情感共鸣, 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 感受课文的情感表达;对于写实类型的课文, 教师则可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入手,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的应用等, 进行课文段落的仿写迁移;对于故事类课文, 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进行故事情节的设计或是结尾的改写或续写,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例如, 《孔乙己》一文作者并未确切地给出孔乙己的最后结局,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充分发挥自身想象、进行理性分析, 给孔乙己的命运划上“句号”。如此教学能实现学生与文本、人物和作者的深层次“对话”,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材插图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插图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 每一幅插图都是对课文内容的重要反映, 能够突出文章重点, 激发学生情感, 吸引其对课文的关注。在课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可忽视插图的作用, 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插图, 结合课文理解插图的表面含义, 并深入思考其内在意蕴, 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插图往往是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的缩影, 有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其看似平面、无声、静态, 但其中包含的情感、情节却极为丰富, 于无声处胜有声。教师在随文练笔教学时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挖掘图片深意, 进行图片描述,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还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升华, 实现读文与读图的有效衔接,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 在教师教授完课文, 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入了解之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文中的插图进行描写, 想象一下于勒与“我”当时各是怎样的心理活动, 并细致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 如此可使学生从自我认知与感悟的角度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习质量。
四、结语
总之, 随文练笔教学是语文教学之重要方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把握时机, 抓住可用的素材, 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模仿、补白、描图、续写等多方面的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丽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随文练笔的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 2017, (z2) :69.
[2]陈瑞媚.初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随文练笔的开展方案[J].课外语文, 2017, (10) :7.
[3]秦爱琴.随文练笔。囤积作文新“米”[J].中学语文, 2017, (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