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阐述体育运动、中医养生的定义、内容及关系, 认为体育运动是养生的重要方式, 养生是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 二者密不可分, 体育运动应当以坚持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主旨, 不主张高强度竞技体育;养生当以形神共养, 协调阴阳、舒筋活络、和调脏腑、益气调息、动静适宜为目的, 把健身和养生相结合, 形成一种新型轻竞争体育修养方式, 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 应当加以推广。
关键词:健身,运动,中医传统养生
1 体育运动的定义和源起
体育,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 是身体教育, 就是以强身保健、娱乐休息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构成了基础教育的整体。广义的体育, 指体育运动, 是人有意识地控制身体行为, 以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运动, 此处专指体育。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体育是为增强体质和获得增强体质的技能而进行的训练。”前苏联《教育科学辞典》:“体育是以增进人体健康和达到身体正常发育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说明体育运动是人生命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今时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 健康长寿成为人们更高的追求, 因此, 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等中医养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动养生, 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 运动养生, 特别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结合, 即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 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是指形体运动;统一强调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使形体内外和谐, 动静得宜, 才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体育运动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体型匀称、姿态优美、身心愉悦、健康长寿。养生运动建议每天做一点有氧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运动方式。饭后动一动, 不让饭后的血糖浓度升高, 当然不是吃完立即动一动, 通常给胃留出30分钟时间充分蠕动后, 小肠开始吸收营养物质, 而血糖浓度上升约是小肠开始吸收后的30分钟。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指出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 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 生命的发展也在于运动, 运动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 工作繁忙, 所以每天很难给锻炼身体留出时间。以下例举三个日常生活就可以做到的运动养生方式以及其优点;
1.1 散步
散步是最原始的运动方式之一, 将其视为一种主动养生的行为。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记载,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 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养生之道也。散步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五脏、强壮筋骨的作用, 虽然较剧烈运动强度很小, 但却能使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保持协调与平衡, 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 是一种可以利用上下班时间进行的很好的锻炼方式。
1.2 跑步
运动养生所采用的跑步方法主要是慢跑, 这是一种长时间、慢速度、远距离的运动方法, 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改变较弱的身体状况、保持身心健康。
1.3 登高
登高可明显提高心肺功能, 并能强筋壮骨, 对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骨骼都能有一个很好的锻炼, 除了力量锻炼外, 也可带动促进人身各部位的相互协调性与灵活性的巧妙配合, 是力量与耐力双收益的健康运动方式。
1.4 力量锻炼
这是一种难度较高, 但好处颇多的运动方式。众所周知,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人体肌肉会自然发生萎缩。如果你不采取措施来弥补所损失的肌肉, 脂肪便会乘虚而入, 占领肌肉原本存在的位置, 久而久之你就变得“发福”起来。力量锻炼能控制身体脂肪。力量锻炼还可以提高精力, 防治失眠。随着身体的不断强壮, 你就不会很容易感到疲惫, 并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 凡是经常参加力量训练的人, 睡眠质量大大提高, 从而降低了失眠的几率。力量练习不但能够保存肌肉群, 而且还能发达肌肉群, 这与年龄没有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 任何人都可以做力量训练。
谈及运动和养生, 我们想要的是运动给我们健康带来的好处, 而非带来的损伤, 这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些运动误区, 运动锻炼强度不是越大越好, 也并非一定要早晨锻炼, 应当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运动时间等。
2 中医养生学概述
2.1 养生的定义和内容
养生学是研究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 预防疾病, 增强体质, 益寿延年的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 以保养身体, 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 延年益寿为目标, 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等多种方法去实现的。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 并运用这种理论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1]。
2.2 进行科学健康的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学有两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和恒动观。整体观认为, 任何事物是一个整体, 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都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恒动观认为, 世间万物都是由精气构成, 精气是宇宙中不断运动变化的精微物质, 所以万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在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 应持有运动、变化、发展的思维方式, 不可一成不变、静止、僵化。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生命是气、阴阳、五行等不断运动的产物, 同时生命本身又是运动的过程。养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多种动态平衡关系。
从整体观与恒动观两点出发, 中医养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注重预防为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把以“治未病”为核心的理念作为养生的核心指导思想,(2) 注重人体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即人体精、气、神、形协调发展, 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共同发展,(3) 注重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和谐,(4) 注重把握“度”, 在饮食、起居、行为、情绪、运动等各方面都不能太过或不及, 否则就会打破身体的平衡, 有损身心健康[2]。
中医运动健身, 指运用运动方式进行调养生息的一种养生法, 是我们的祖先的运动养生的精华所在。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宇宙万物, 尤其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 因而他们一直都在积极提倡运动保健的养生方式。春秋战国时期, 劳动人民就已经将运动作为健体、防病的重要手段。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使气血运行流畅, 降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与骨骼疏松等中老年疾病的发病率;有助于改善体型, 控制体重, 因为运动会消耗身体皮下脂肪贮存的热量, 紧致松弛的肌肤, 减低体脂含量, 使人保持一个健康的体型, 增加自信;在心理上消除精神的紧张与压力, 舒展身心, 使人可以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并有助安眠减缓衰老。
中医学强调, 运动要“合于术数”。所谓“术数”, 就是指各种养生之道, 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 运用多种运动方式, 才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人体是一个由阴阳运动状态组合的整体, 生命的历程也就是一个阴阳运动的动态过程。人类健康的状态,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阴阳运动规律, 人体内的阴阳平衡, 这就是中医养生学的“恒动观”。中医养生的“恒动观”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养生保健。《黄帝内经》中将人体视为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 采取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进而认识或者解释气血营运的生理化过程, 以此来判定正常或者异常的生理状态。并提出了“人体欲得劳动, 但不当极耳”的一种身体锻炼原则, 主要以“汗出”的生理现象, 以及“身体轻快”的自我感受为主, 并控制自身运动的量与强度[3]。
万物由精气化生, 精气运动不止, 加之阴阳相搏, 五行生克制化相互滋生克制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故宇宙万物是运动不止的。人为万物之灵, 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们的生命运动, 主要表现在不断地把外界物质, 同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又把自身物质, 异化为别的物质。这种运动转化一旦停止, 生命也将走向终结。不通则痛, 而通则需要不断运动。人体的经脉需要一直保持畅通无阻, 才能正常的运行气血, 使身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得到濡养, 并排除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 否则, 新鲜的气血津液不能及时到达, 代谢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 就会让人体出现病态。合理运动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可以使肌肉发达、骨骼强健, 从而使心脏活动增加, 促进血液循环;肺脏呼吸加快, 增进气体交换;脾胃转化增强, 食欲旺盛, 消化吸收功能良好, 促进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大脑皮质对肌肉和各内脏器官的调节能力, 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功能[4]。青少年经常运动可使身体发育良好, 大脑反应灵敏, 身体强健, 不易生病;中老年人经常运动可以减缓衰老, 防治多种老年疾病的发生, 身体结实不易发生骨质疏松, 安享晚年的美好夕阳。
总结
运动和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 利用科学的方法, 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 进行持之以恒、全方面的调养, 而达到保养身心、健康精神、增强体质、延长寿命的目的。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 只有我们全身心地参与到生命运动的始末, 才能让健康一直陪伴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潇洒走向远方!
参考文献
[1]卢传坚, 林嬿钊, 丁邦晗, 等.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八法浅析[J].中医杂志, 2013, 54 (21) :1882-1884.
[2]乔明琦, 于艳红, 魏盛, 等.新学科:学科规律, 深化领域、形成分支、迈向现代教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 (上篇Ⅲ) [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 16 (4) :710-722.
[3]李磊.论《黄帝内经》身体观特征及渊源[J].医学与哲学, 2011, 32 (7)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