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冶金产业新经济条件下面临的产业升级需求, 研究了传统冶金-材料专业链群改造升级的思路。提出以冶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新理念, 构建新兴学科与传统冶金专业相融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 探索冶金-材料工科专业链群人才培养新模式, 打造以毕业要求出口导向为标准的工程专业教育, 多方协同建立冶金-材料工科专业链群新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 传统专业改造; 工程教育; 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Connotation of Upgrade for Chain Group of Traditional Metallurgy Material Majors Under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7年2月, 教育部组织多位专家研讨, 就“新工科”概念达成“复旦共识”, 4月10日在天津大学研讨新工科建设并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 自此, 新工科建设研究迅速展开。新工科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是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1].
某校有与冶金产业相配套的完整的优势学科专业群, 在冶金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面对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提出“面向新经济的冶金-材料工科专业链群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的新思路, 结合吴爱华等人提出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 开展了新工科建设的相关研究[2].本文以该校相关专业链群为例, 进行新工科建设方面的探讨。
一、冶金产业发展需求导向理念
以冶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树立冶金-材料专业链群办学新理念, 须从学科导向转向以冶金产业需求为导向, 探索建立冶金-材料工科专业群发展新范式。当前, 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3].在此背景下, 冶金产业面临全面升级改造, 体现诸多特点:由高能耗高污染向节能环保型的绿色冶金转变, 由低效经验炼钢向高效智能制造转变, 由个体发展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行业协同转变。因此, 传统的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已经无法与产业升级相适应, 必须以冶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更新办学理念, 适应并引领行业发展。纵向以产业流程形成的专业链: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3个专业为主要升级对象;横向以新经济产业技术为标志的新专业:物联网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能源动力工程、机械工程 (含智能制造方向) 为交叉融合元素, 形成多专业相互交叉的新型冶金-材料专业链群结构。冶金-材料专业链群关系见图1.
二、冶金-材料专业链群升级内涵
(一) 面向未来, 构建新兴学科与传统冶金专业相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
以冶金产业技术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导向, 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 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工科专业群课程和教材资源, 打通“最后一公里”, 构建新兴学科与传统冶金专业相融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包含两个层面:结构设计方面结合新兴学科, 实现传统冶金-材料工科专业群的课程设置升级改造;课程内容方面引入新学科内容, 实现传统课程的升级改造。
(二) 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探索冶金-材料工科专业链群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钢铁产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工业生产是复杂高温条件下物理化学过程, 结合学校前期工作基础, 提出采用“虚拟仿真实训+工厂实践训练” (简称“虚实结合”) 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探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新途径[4-5].
(三) 以毕业要求出口导向为标准, 打造工程教育专业质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势在必行, 实质是以毕业要求出口为标准[6-7].冶金-材料专业链群均为工程专业, 在专业改造升级过程中以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标准打造质量体系。新工科建设内容, 就是通过改造升级传统的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群, 使其专业毕业要求与冶金产业发展相对应, 以冶金产业升级的可预见性改造当前传统专业群, 并以改造后的新冶金-材料工科专业群引领冶金产业的升级。
(四) 多方协同, 建立冶金-材料工科专业链群体系
该校是一所冶金行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为进行传统冶金-材料工科专业群改造升级提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保障。项目由学校统一规划, 多学院、多部门协同参与, 多学科形成合力, 共同打造冶金产业链需求的“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工科专业群”的升级版。
三、结语
以冶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进行冶金-材料专业链群新工科升级建设, 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装备制造等新学科与冶金、材料等传统专业相融合, 制定融合机制, 实现传统冶金-材料专业链群的改造升级。以冶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多方协同,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实现课程体系的升级。瞄准冶金-材料专业链群的改造升级, 建设一支具备冶金生产全流程工程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从而保障新工科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3) :1-6.
[2]吴爱华, 侯永峰, 杨秋波, 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1) :1-9.
[3]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 2015 (17) :2273-2284.
[4]张立强, 包燕平, 王敏, 等。仿真实践教学在冶金专业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 2013 (6) 645-47.
[5]张立强, 包燕平, 王敏, 等。冶金类专业仿真实践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 2013 (5) :31-33.
[6]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13) :9-16.
[7]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1)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