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是一门结合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是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与其他艺术种类相同,声乐表演艺术也要屈从于一定的审美要求。观众作为终端鉴赏环节的主体,成为了检验声乐表演的试金石。而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的审美心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审美心理的含义
审美是指对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审美心理则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心理,即人在实施审美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观众审美心理的研究,来寻找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发展的方法。
二、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的表现形式
(一)审美经验。审美经验,又叫做“审美判断”,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知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对审美对象的感性感知,是对外在的色彩,线条,质地的直接感受。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就是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演唱技术等外部条件的直接感受。因此,如果要呈现出一场好的声乐表演,就应该首先在歌曲本身的创作上下功夫,其次,表演者要充分地理解歌曲内容,做出最好的表达。
(二)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内容,这样在审美者和审美对象之间才能产生美感体验。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如果只关注音乐本身,那么其审美体验会更具美感,但是如果过多的关注到其所处环境,付出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对等关系,那么在观众心里,会对声乐表演的评价有所误差。笔者举一例说明,贾某花费20000元去听歌手张花花的演唱会,但是,到达演唱会场地发现环境非常不好,而且周围及其吵闹,后听闻张花花在后台与其他客串歌手发生争执并对客串歌手进行殴打,虽然张花花上台后表演依旧和往常一样精彩,但是贾某觉得自己花了大价钱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且对张花花的处事风格不太满意,因此觉得张花花的表演与平时相差甚远。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就能了解到观众的心理距离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
(三)移情和外射。移情与外射是指在审美或欣赏过程中,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移情与外射是我们作为欣赏者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在审美心理学上还有一个“音乐的筐的理论”.音乐的筐的理论是说音乐是一种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任何审美者以任何心态都可以获得其不同感受的特别属性。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不同性格,不同心情的人所听到,感悟到的内容都各不相同,人在高兴时感受到的是振奋,在失意时感受到的是悲凉,孤独。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的移情与外射更容易使其与表演者产生共鸣,进而更加欣赏,肯定该艺术表演。
三、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的三个阶段
作为观众,在欣赏声乐表演艺术时通常会产生三个阶段的审美心理,即情感,想象和领悟。
(一)情感。情感,伴随着知觉直接产生,过去的“客观性质说”认为情感是由事物本身特性决定,而非人的联想移情。现在的理论则普遍认为审美者的主观感情作用在审美对象上随即产生了情感。在声乐表演艺术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对歌词曲调的感知,结合自己的丰沛情感,与表演者产生共鸣。不同的观众在欣赏同一场声乐艺术表演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同一位欣赏者在不同时间欣赏相同的音乐表演也会有不同的情绪。
(二)想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想象是审美欣赏的重要环节。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前者是根据眼前事物进行遐想的审美活动,后者是可以脱离实体,在情感的驱动下对记忆中的形象进行二次加工。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听到优美的曲调,根据自身经历,生活体验,情感态度,进而在大脑中进行联想想象,谱画出一幕一幕精彩丰富的画面。
(三)领悟。领悟是对客观对象直觉式的领略和感悟,其中感情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占有突出位置,并常常夹杂着无意识的非自觉的成分。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会根据所听到的演唱进行直觉式的感受,然后感悟到一些与表演本身并不相关的道理或情感。比如在听音乐剧“卡门”,观众在感知女主人公卡门的一系列情感故事的同时,也会领悟到与表演本身相关联或不相关联的事项和道理,像是根据女主人公卡门对世俗礼教的蔑视联想到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先进的女性,又或是领悟到卡门的悲剧是由于当时的社会体制所注定的等等。
四、结语
观众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能动构成,他的审美心理会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特征,本文在对观众审美心理探析的过程中,剖析了其审美心理所历经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对审美心理所释放的外在表现做出了分析,希望大家以后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能够为声乐表演艺术带来启示与福音。
[参考文献]
[1] 张锦华。关于声乐表演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学,1998,03.
[2] 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 高楠。艺术心理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