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艺术心理学论文

长笛演奏时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与调控对策

来源:黄河之声 作者:宋钰洁
发布于:2021-04-15 共6210字

  摘    要: 良好的演奏心理状态是每一个音乐表演者都希望具备的素质,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水平越来越高,大众对音乐对艺术的需求增多,音乐表演平台也得到了扩展,演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演奏者有更多机会站上舞台进行公开性表演,但一些学生甚至职业演奏员会在表演过程中,因演奏时心理调控不当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失误。本文针对这一情况,首先从为什么进行心理调控入手,阐明心理调控对于演奏者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影响心理状态的原因,最后针对各种原因提出心理调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演奏心理; 心理状态; 调控;

  音乐表演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表演者通过演奏,给听众带来美好的想象与共鸣。长笛一门乐器在西方管弦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拥有精致的外观,还有高贵典雅的音色和旋律,给人带来内心深处的感动。音乐作品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效果与音乐表演主体——演奏者密不可分,演奏时要求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能够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想象相结合,充分展现自身音乐表现力,突出长笛音乐的魅力,在实际演奏中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演奏经历对于长笛演奏过程中的心理调控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地论述。
 

长笛演奏时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与调控对策
 

  一、为什么要进行心理调控

  (一)什么是演奏中的心理调控

  “演奏中的心理调控”的重点在心理调控上,所谓的“心理调控”其实是两个词两个意思的结合,“调控”作为动词指的是调整和控制,那么这里的“心理”所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首先,心理可以指心理活动,从医学上来看,心理活动“亦称心理现象或心理因素,简称心理。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一切心理活动均有它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称为心理过程。它有认识、情绪和意志三个过程。”1然后,我们还可以将它理解为心理状态甚至是心理素质,据心理学原理上讲,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完整特征。如注意、疲劳、紧张、轻松、忧伤、喜悦等。”2还有我们经常说的心理素质,法学中解释为“个体心理活动发展的水平和所具有的特点,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3最后,单从“心理”二字解释来说,在哲学中有这样的阐述“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脑所建立的种种条件反射是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脑的机能的表现,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在劳动和语言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具有自觉的能动性,与动物心理有质的区别。人的心理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思维等诸方面。”4这样我们就较为细致的了解了什么是演奏中的心理调控,总结来讲是在表演的一段时间中因不同因素影响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反映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演奏者培养演奏时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而做出的调整和控制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心理调控。

  (二)长笛演奏心理与演奏效果的联系

  音乐表演相当于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那么对于二度创作的主体演奏者来说,演奏时的情感、欲望、动机、技术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都对最终演出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长笛演奏是一门集演奏技法与个人思维于一体的表演艺术,生理的运作与我们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而心理变化又会影响生理变化,所以当人的内心产生激动、兴奋、紧张等反应时,随之带来的可能是心率、血容量、汗腺分泌、肌肉、脑电、呼吸频率的波动。因此,当演奏者处在正常放松的心理状态下时,生理机制相对正常稳定,在演奏时大脑能够对各种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按照演奏者的意识操控着全身各项机能,例如:呼吸顺畅自然,全身肌肉相对松弛,对于记忆的搜索和再现也相对正常等,有利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从而在临场发挥时容易取得正常的演出效果。反之,如果心理状态较差,这其中包括过度疲劳、过度焦虑、过度兴奋、过度紧张等,将影响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而出现肌肉僵硬,大脑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现象,影响演奏者的正常演奏效果。其次,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当代美学艺术学辞典》中曾有论述:“在音乐、舞蹈、建筑和实用工艺美术中,表现力是艺术形象反映的最重要因素。”5可见在长笛演奏中,一个演奏者的艺术表现能力也影响着演出效果,所谓的演奏时的表现力就是演奏主体能够利用客观的乐器将自己主观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态度、体会、想象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给观众的能力。这种表现力的发挥建立在身心放松的基础之上,如果心理状态调整不当,无法将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真实地、充分地融入在音乐作品中,也就无法感染听众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

  二、影响长笛演奏时心理状态的原因

  基于上述演奏心理对于演出效果的重要性,我们要针对演奏时影响心理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我们将从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进行探讨。

  (一)主观因素

  1、个人音乐素质的影响

  联系是事物间的相互作用,上文我们曾分析过心理状态影响音乐表现力的发挥,相反音乐表现能力也将对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我们曾说音乐表现力是将演奏者的主观情感通过客观物质材料传达给观众的能力,这种情感的产生建立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之上,也就是个人的音乐素养。这其中包括对每个音符的掌控,对于每个乐句的处理,乐句间的联系,旋律的倾向性,音色随着和声色彩的变化等等。良好的音乐素养使我们在演奏每一部音乐作品时,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本能地将这些大脑已掌握的信息表达出来,从而也就较少地出现演奏时犹豫、顾虑、不自信等心理。

  2、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俗话说:“字如其人”,字面意思就是从书写的字体形态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的性格特征。任何艺术表现形式不外乎这四个字,因此演奏者先天的性格与气质对于其演奏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通常来说,性格张扬外向的人,喜欢与外界接触,表现欲望较强,更加勇敢自信;性格悲观内向的人,与外界接触较少,表现欲望较弱,容易胆怯害羞,不够自信,或是患得患失,在表演前容易给自己较大的压力。举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林黛玉含蓄内向的性格,呈现出遇事焦虑、遇人羞涩、时常郁结于心、伤春悲秋的病态心理,最后无疾而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笔者个人而言,年幼时因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种种复杂的原因,时常封闭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不善言谈,比较排斥与人交际,性格内向且不自信,进入大学以后,表演时常常需要面对陌生的人群和严肃的环境,内心的封闭和排斥常使我对台前表演感到陌生和恐慌,表演效果也大打折扣,可见性格对于心理的影响十分重要。

  3、演奏前个人的练习和技术水平

  这也是最常见对于我们体会最多的因素,由于临场演出时种种不确定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对这些情况能够做出及时反应,演奏者需要在台下反复磨炼自己的技艺。一部分演奏者演奏时的紧张和不自信往往来自于台下的练习准备不够充分,比如演奏时每一口呼吸换气,每一处困难的指法,每一处强弱和表情记号的呈现一定是在台下提前设计好的,将这些设计通过反复练习做成习惯,表演时才能得心应手。再有,俗话常说:“艺高人胆大”,杂技演员必须练就一身高超技艺,才能在表演时正常发挥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同理,演奏长笛前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如果上台前还没有解决技术上的顾虑,那么演奏时的心理就容易胆怯和紧张。最后,肌肉记忆对心理状态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表演方面所谓肌肉记忆“指演员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某件事情,在回忆时,那种感知在身体上出现的部位。肌肉记忆是演员体验角色和进行角色创造的基本条件,演员训练便是不断丰富和完善他的肌肉记忆的过程。”6同理长笛演奏包含演奏技术和个人思维,台上演奏的思维需要集中于各种细节处理和乐曲情感抒发,如果困难复杂的片段指法没有在台下形成相应的肌肉记忆,便很容易分散演奏者思维,影响心理状态,再由心理到生理造成恶性循环。

  (二)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非演奏主体本身影响的因素,对于演奏来说可以称之为“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较为琐碎和多样,相比主观因素对演奏者心理的影响较小。首先,对于心理素质本身较差的人,易受音乐厅或考场环境影响,灯光的折射、场地的大小、严肃正式的现场氛围容易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一种陌生和不适应的感觉。其次,考试的学生在心理素质不够成熟时,也容易受到天气等气候影响。寒冷的天气中,气温过低容易使人毛孔紧缩,肌肉僵硬,产生紧张。温度影响到管乐器的音准,演奏前需不断调试和预热更易加剧焦虑情绪;同样燥热的气候,排汗过多,部分学生手指容易打滑,心理状态容易焦躁。通过论述,以上客观因素还不足以成为影响演奏心理的主要因素,但对于多数学生和演奏者临场心理状态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三、如何对演奏时心理状态进行调控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演奏时心理状态对演奏者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多种原因,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我们将总结几条心理调控的有效措施。

  (一)切勿盲目,掌握具体有效的练琴方法

  第一,之前分析因素时我们就曾提起过,上台前要对所演奏作品的每一处处理进行预设并练成习惯。在反复练习中,对于强弱记号、表情记号、呼吸换气、指法转换甚至是吹奏状态等每一项的处理,达到每遍统一的吹奏效果,促使演奏者全身肌肉形成单一稳定的记忆,上台演奏时才能将已形成的肌肉记忆进行准确再现。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是大多数学生在练习时都容易忽视的方法。第二,学会有效地慢练。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慢练,为了在表演中充分展现个人音乐表现力演奏者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需要针对作品中各种技术性困难进行慢练,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多次慢练中寻找技术解决的突破口,大到整个乐段,小到一两个音符,逐渐缩小慢练范围,长此以往形成有效率的练琴习惯。其次慢练具有目的性,慢练是将所有谱面标记、呼吸换气、困难指法转换等等做成习惯并且形成肌肉记忆的过程,然而想要形成怎样的肌肉记忆,达到怎样的吹奏效果,要做到心里有数,依据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耐心磨炼,直至完成内心预设的演奏效果。笔者曾在练习《里诺之歌》时遇到不少困难且快速的片段,为了能够在舞台上没有技术方面的顾虑,将乐曲分成多个片段进行练习,又将每个片段的困难乐句逐一摘出从60的速度开始进行数以百计地慢练,接着用62、64、66的速度以此类推最后达到原速,在这一慢练过程中手指肌肉记忆形成。

  (二)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提高自我认同感

  演奏者只有对自己演奏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把握,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现场演奏,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增强自我认同感,其实也就是自信。首先,生活中,时刻保持乐观心态,主动与外界事物接触,与人沟通,勇于表现自我,主动表现自我,从而培养舞台表现能力。

  (三)提高个人音乐素质,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对于“音乐素质”一词有过这样的解释:“指适应音乐艺术实践需要的、在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特点。它具有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但是经过教育和实践,在原有基础上是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和发展的。”7因此这种特点有赖于后天的积累和锻炼。首先,锻炼听觉,提高听觉的敏锐度。从感官上提高对音准、音高、和弦色彩的辨识度,这不仅有利于对音乐的处理,也有利于快速准确的视奏和背谱。其次,多听音乐作品。不仅需要经常聆听同一演奏家的不同音乐作品和不同演奏家的同一音乐作品的处理,更需要聆听不同乐器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从中获得对自己本专业的启发,通过增加对音乐涉猎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及内涵,善于分析自己所演奏的作品风格特征和音乐创作背景。最后,感受生活,提高音乐想象力。音乐表演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在拥有音乐理论和对音乐理解的基础上,增加对音乐的想象,提高脑海中的画面感,从而才能够融入个人情感,进一步培养音乐表现能力。投入于音乐,减轻外界信息对于内心状态的干扰。

  (四)模拟表演,把握走台机会

  对于每一位演奏者来说,表演状态十分重要,“带着状态”练习远比简单机械的训练来的有效。模拟表演实则相当于对演奏环境和演奏状态所进行的预设,演出和比赛并不是随时都有,演奏者在日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难以感受到实际舞台环境所带来的陌生感,因此便需要在日常练习中进行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表演或考试的情境之中,对于演出前、演出中、演出后的每一个步骤甚至每一个动作进行模拟,数次模拟形成习惯性的状态,以此来尽可能提前适应舞台演出的陌生感。就走台而言,每一位演奏者需要了解走台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演奏一遍乐曲,更重要的是针对表演场地和演出效果的关系进行提前判定。声音传达至观众席的效果会受所处场地的影响,因此包括钢琴伴奏在内要提前进行舞台定位,并结合场地特点提前调整演奏方法和状态,保证音色、音质、音量的最优化。把握每一次短时间的走台机会,对演奏效果做到心中有数。这种调控措施也是针对上文我们曾提起的客观因素所进行的。

  (五)提高注意力,尽快投入演奏状态

  台下练习时,主动训练自己注意力,能够达到全神贯注练习,不受外界干扰。舞台上受各种客观外界事物影响,如手机振动,物品摔落等等,多数表演者容易因此注意力分散,思想和心境一旦脱离正在演奏的乐曲,心绪便容易产生波动,随之带来的是演奏上的失误。对此我们有必要在日常练习中下意识培养集中的注意力,做到心无旁骛,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于作品。同时将理性与感性巧妙融合,理性涵盖谱面上、技巧上等一些感官所能感应到的实际性操作,尽可能在台下解决和完善,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于感性之中,感性所指演奏者的想象、理解与情感。此时脑海中便没有实在的音符而是一幅多彩的画面、一个曲折的故事、一首动人的歌曲,当我的眼中心中只有作品本身,我便会产生一种超然忘我之感,演奏的心境也变得更加纯粹,由紧张转变为对演奏的兴奋和对音乐的享受。

  (六)勤加练习,增加演出比赛的实践经历

  其一,钢琴音乐家郎朗的成功来自于从小刻苦练习和不断上台实践而来,他在某次采访中曾表示过,无论身在哪里,无论一天中多么繁忙,自己一直坚持每天至少两小时练琴时间,他认为作为一个音乐表演者,一天不练琴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其二熟能生巧,任何技艺和能力的养成都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同时,只有练习达到纯熟才能有把握地应对任何状况下的表演,只有反复不断地在各种场合进行演出实践,才能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对各种演出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 语

  本文从多个不同角度对长笛演奏中的心理调控进行剖析。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阐明对于表演心理的个人见解,既是笔者对于大学四年来音乐学习的总结和认识,同时也希望对广大长笛演奏者爱好者有所启发和帮助。本文论题源自我在音乐表演专业多年的短板和弱点,屡次失败,屡次再战,使我意识到并不是人人都是天生的演说家、演奏家,总要经过磨砺才能成为想要成为的人,瑕瑜互见,长短并存,如何弥补缺点发扬优点是值得每个人一生研究的课题,事在人为,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总结,勇于突破,坚持后总会有些许收获。

  注释

  1刘福岭.现代医学辞典[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43.
  2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袁世全,冯涛.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0:105.
  3杨春洗,康树华,杨殿升.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犯罪学||监狱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58.
  4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230.
  5董学,文溶.当代世界美学艺术学辞典[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623.
  6彭万荣.表演辞典[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1.
  7祝士媛.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157.

作者单位:宋钰洁
原文出处:宋钰洁.论长笛演奏的心理调控[J].黄河之声,2021(01):140-14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