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由于受到电视机构造技术的限制,电视伴音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伴音由单声道发展成具有环绕声、超重低音、立体声等功能,同时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视节目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要有清晰优美的图像画面,还要有良好的音响效果。因此,音响操控人员在电视节目录制中的音响调控工作,对节目录制能否达到良好音频效果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结合音响调控方面理论知识和多年的实践,对电视节目录制中音响调控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要认真做好电视节目录制前音响调控准备工作
在电视节目录制之前,音响调控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地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将要录制的节目内容作详细了解,全面考虑节目录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首先,按电视节目录制的需要准备好各种话筒。音响调控人员在电视节目录制前须了解录制节目流程和表现形式,根据每个节目的特点选择各种话筒,给每个话筒编号并以书面形式做好使用方案以备录制时使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有无线手持话筒、无线耳麦、无线领夹话筒、有线电容话筒等。不同类型节目需要选择使用相应的话筒。新闻类的节目对语言发音清晰效果要求较高,因此在录制此类电视节目一般会选择有线话筒,对其现场声音进行拾音。小品类节目因演员在舞台上来回走动,肢体动作较多,一般选用无线耳麦,这种话筒采集的声音比较均匀,不会由于演员头部的扭动产生音量忽大忽小的现象。访谈类节目大多没有太大的动作,一般选用无线领夹话筒比较好,可以解决话筒对节目画面构图的影响。
其次,要配合导演、编导选择好符合节目情景的音乐,做好音频格式和质量的检查工作。音响操控人员要协助导演、编导选择节目音乐,注意音乐曲目与节目主题、即时场景的搭配关联。例如方言民生新闻栏目《老白谈天》,片尾曲通过用本地方言为该栏目量身定制主题音乐,以“平民主播、百姓话题”为特色,着力打造“老白”的平民主播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很多节目由于制作音乐时间、精力的限制,难以自己量身定制主题音乐,而是直接选择适合节目情景的音乐。做好每个节目的音乐在节目录制设备上试播放工作,以检查音频格式是否正常播放,音乐是否有音质差、杂音等,确保录制效果。
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是音响调控的重要环节
录制电视节目的音响设备一般包括话筒、放音设备、调音台、均衡器、效果器、分频器、功放、音箱等。在进行设备调试前要对系统设备的安装、连接及供电等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录制节目顺利进行,并对音响设备的音色、话筒等作调试。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是做好音响调控的重要环节。
专业音响系统中使用的均衡器具有调整音色、声场和抑制声反馈三大功能。音响设备的音色一般是通过均衡器调节来获得,调试时可以播放一首自己熟悉的试音音乐,把调音台输入通道的四段均衡器的均衡频率点调到0处,调整分路推子及总音量推子的位置,使现场的音量达到合适的响度,根据录制现场建筑声学条件的具体情况和人耳听觉频率特性(如图1),通过现场视听对均衡器的频点进行提升或衰减,以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现场录制前对所有话筒逐个进行预调试,一方面是调整所有话筒分路推子在同一水平上的响度,另一方面调整话筒啸叫频点以消除话筒啸叫声。一般情况下调整分路推子及总音量推子的位置,使现场的音量达到合适的响度,把调音台分路推子置于0dB,总音量推子处于音乐播放时的位置不变,调节分路GAIN输入增益钮来调整现场的声音,达到节目录制时的响度。如果话筒引起某个频段啸叫,通过调整均衡器上某个频段,使这个频段的啸叫消除。
操作要点:要控制好话筒的分路推子,操作时一定要慢,让啸叫出现后能保持一个轻微的水平,一旦啸叫起来,就难以找到正确的啸叫点。
三、正确掌握不同电视节目的调音技巧是音响调控的关键
节目录制过程中一般是通过调整调音台输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的频率对声音进行美化和修饰,来提高节目录制的音响效果。电视节目的类型很多,例如新闻类节目、访谈类节目、文艺演出类节目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也有着相应不同的调音技巧与注意点,正确掌握不同电视节目的调音技巧是音响调控的关键。
(一)新闻类节目的调音
新闻类电视节目通常在演播室进行录制,一般没有现场观众,以主持人讲话声音为主,而主持人基本都经过专业培训,发音具有一定的功底和技巧,大都清晰流畅,调音时女声在6kHz处做适当的衰减,以减少高频噪音,在250~500Hz处适当提升,能使声音丰满、有力。男声音域比女声低一个8度,易出现低音混浊、高音不亮现象,在100Hz处做适当的衰减,在3kHz处适当提升,以增加声音的清晰度和明亮度。录制时不能加混响,否则会失去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访谈类节目的调音
访谈类节目的特点是节目参与人数众多,主持人、受访嘉宾及现场观众都要进行发言。如《电视问政》直播节目中,形式是每播出一个记者暗访问题短片,主持人针对短片中涉及的问题发问,相关嘉宾(各县市主要领导)必须对短片中的问题作出回答,专家从专业角度点评,现场观众对领导的回答满意度表决,同时在节目中设几个现场观众提问的互动环节,其中被问政嘉宾一般有5~7位,专家一般有2~3位。主持人和现场观众采用3只手持无线话筒(台上、台下观众各1只),嘉宾和专家采用7~9只有线话筒,现场观众的现场效果声采用2只有线电容话筒,在录制时要同时考虑到主持人、嘉宾及现场观众的音响效果,要求音响操控人员对整个直播节目流程精确掌握,在调音台分路推子上标注嘉宾的名字,防止直播中的误操作,每一步操作要细心谨慎,思想上高度集中,同时还要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预防一些嘉宾随机发言来不及反应而造成无声现象。
(三)文艺演出类节目的调音
文艺演出类电视节目的主题内容非常广泛,演出形式也比较丰富多样,有歌曲、小品、舞蹈、器乐演奏等,牵涉话筒数量、种类较多,调控时音响要以悦耳、适度及不失真为原则,高音不尖锐刺耳,低音清晰不混浊,音质要清晰。歌曲类节目掌握好歌手的话筒音量与伴奏音乐之间的比例关系,伴奏音乐前奏时音乐足够大;起唱时伴奏渐渐压低下来,以突出歌声,间奏时音乐渐大,起唱时音乐再渐弱。一般情况伴奏音乐占40%左右,话筒音量占60%左右。要根据歌曲的演唱风格,把不同风格的演唱都完美地表现出来,歌曲有美声、民族、通俗、摇滚等演唱风格,如摇滚歌曲要较大幅度地提升低频和高频,以提高音乐的力度、节奏感和临场感。也要注意歌手的音色特点,高、中、低音特性,音域宽度和动态范围,根据歌手的音色伴奏和人声的音量、音调、在演唱过程中应不断调整,不断调整是二度创作过程,其渗透者音响操控人员对音乐的理解、感情、修养、激情等。
歌曲类节目调节好混响时间可以增加音色的美感。
如人声经过混响处理后可以使音色变得浑厚,有延伸感,并且使泛音也产生丰富感,从而增加了音色的表现力,专业高水平歌手混响时间短些,不然会破坏原有音色的特征;业余歌手可适当延长混响时间,以掩盖声音表现力的不足。
总之,音响调控人员根据录制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恰如其分地运用音响调控技巧,巧妙地应用各种声音元素,掌握各种音频设备的性能,独具匠心地考虑声音与画面的完美配合,使屏幕形象更丰富更有表现力,是电视工作者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南江。《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董景。广播影视业中的数字录音[J].广播电视信息。2010(02):45-46.
[3]李贵龙。艺术人声--录音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章。2013(11)。
[4]朱熠。浅议综艺节目声音录制[J].电声技术。2012(06):63-66.
[5]周红菊。浅谈音响的正确运用[J].新闻传播。2010(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