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效果简称“音效”,是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效果在淮海戏的舞台演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研究淮海戏音响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对于淮海戏音响效果的设计、制作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对淮海戏音响效果的艺术实践,对音响效果在淮海戏舞台表演中的运用谈几点拙见。
一、音响效果的概念
音响效果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创作手段之一。即在舞台演出时运用多种专用器具和技法,模拟或再现各种动物及其他物体造成的响声,如风雨雷声、鸡鸣狗叫声、启闭门窗声、枪炮声等,并常常结合其他舞台美术手段(如布景装置、灯光效果等),增加和造就舞台环境的生动感和真实感,以烘托舞台气氛,加强演出的感染力。音响效果的创作和创作者称为‘音响效果设计’”①.
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效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舞台美术的其他要素(如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灯光等)密切配合,从而形成强大的艺术合力,如雷声与闪电就是音响效果与灯光的配合,称为“灯光效果”.与此同时,音响效果又与演员的表演密切配合,也可以说音响效果是为演员的表演服务的。
二、淮海戏中音响效果的功能
音响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是通过音响效果的功能表现出来的。具体而言,淮海戏音响效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为演员的表演服务、营造舞台气氛。
(一)为演员的表演服务音响效果作为声音的艺术,与舞台美术中的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造型艺术(或称“视觉艺术”)共同构成视听一体、音画同步的舞台美术,共同为演员的表演服务。
音响效果为演员的表演服务,主要是配合演员的表演动作。
如被文化部选为优秀剧目向全国剧团推荐的淮海戏《豆腐宴》的舞台音响,不仅准确交代了时代环境,更彰显出人物的性格与心情,并帮助演员完成了淮海戏的歌舞化表演。其中,“名丑”魏佳宁因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委们一致认为,该剧的音响设计为魏佳宁的表演提供了帮助。
戏曲中的锣鼓乐队节奏分明、音响效果强烈,是戏曲演出中烘托人物性格、渲染舞台氛围的重要工具。淮海戏的锣鼓乐队与京剧的锣鼓乐队相同,主要由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小堂鼓、大堂鼓等打击乐器组成。在淮海戏《秋月》中,锣鼓声很好地烘托出主人公--淮海戏艺人秋月悲惨的人生境遇,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营造了艺术空间。
(二)营造舞台气氛舞台气氛是舞台技术工作者通过技术手段再现相关的生活场景,使观众在观赏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音响效果可以通过特定的声音,来营造特定的舞台气氛,如激烈的枪炮声可以渲染出战斗的紧张气氛;而鸟鸣声则可以渲染出轻松、恬静、自然的舞台气氛。
淮海戏中音响效果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渲染舞台气氛,使观众产生代入感。以淮海戏《临时爸爸》为例,主人公黄琪琪和黄强强姐弟俩在哭诉父亲离世时,二胡的音乐缓缓响起,配合主人公的呜咽声,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演员的表演进入感人至深的剧情中;而后面在表现喜剧场景的时候,又引入萨克斯乐曲与流行歌曲,配合淮海戏的小锣、小镲,营造出欢快诙谐的现场气氛。
音响效果在剧场演出中可以促进三种交流,即表演者之间的交流、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以及观众之间的交流。这三种交流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加温、发酵、放大,使剧场成为情感的磁场和熔炉,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情感穿透力和感染力。
三、音响效果的运用手段
音响效果的运用手段是音响效果在舞台表演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也是音响效果设计创作的必要举措,更是音响效果设计的凭借和依托。所谓“手段”,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淮海戏音响效果的运用手段,与其他戏曲剧种的音响手段大同小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传统手段传统手段是指多年延续下来的舞台音响设计与创作的手段,多是人工手段。例如用缠布的鼓槌敲击模拟马蹄声,用抖动洋铁皮模拟雷声,用人的口技模仿鸟鸣声、狗吠声、鸡叫声、马嘶声等。而用炸药炮模拟枪声,也可以视作是传统的音响效果手段。
(二)录音手段录音手段是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录下舞台演出时所需要的音响效果,然后在舞台演出中播放,从而收到非常逼真、生动的艺术效果。
(三)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新的高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载体给大家带来了新奇的感受和体验,欢喜之余,它也渐渐成为了当今艺术形式的主体。……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不断创新中,有了诸多新的载体,舞台美术更是它的实验室和展示场。”②如3D设计、LED设计等,通过多媒体互动,创造出音频与视频同步一体的音响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惊叹不已。
结语
综上所述,音响效果在淮海戏舞台表演中具有十分明显、令人叹服的重要作用。而要更好地发挥音响效果在淮海戏舞台表演中的作用,音响设计者必须加强学习,善于钻研,不断提高、创新,以创造出更多、更新、更高端的音响效果,为淮海戏的舞台艺术增加新的音响效果和艺术亮点。
注释:
①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167.
②刘建。浅谈舞美戏剧空间的发展变革[J].剧作家,2014(4):133.
参考文献:
[1]李振远。剧作技巧赏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