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响艺术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论文推荐9篇(6)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2-03 共24078字

  小学音乐论文范文六:

  论文题目: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境界模式,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境 领悟教学模式

  笔者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情境模式,又可称为暗示———领悟模式。在该模式中我们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我们和学生的关系犹如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即教师通过作品把学生带到其特定的环境当中,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生存与死亡、悲欢与离合……从而使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受到感染。从整体来看,该模式以教师创设情境为主导,学生参与情境活动为主体,师生基本处于相等的地位。

  以《森林里的故事》这一教案为例,我设置了以下形式的教学流程: 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转化情境。

  一、设置情境

  瑞士着名的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各种概念是通过对环境的探索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给学生创设一种音乐的特殊环境,让乐谱形象无处不在———地上、墙上、桌上、钢琴的面板上乃至师生的衣服、帽子上……此外,教室里还备有许多专门设置的教具: 如打击乐器、各种头饰、音乐图片、彩色笔、音乐磁带和用硬纸剪成的各种音符等。

  儿童通过与这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会自觉的把这种外部环境中孕含的音乐的各种因素吸收进去,最终构成内心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概念。

  二、感受情境

  这一环节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热身”,通过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发声或唱唱练习以及其他一些基本训练,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同时有针对性的初步解决一些歌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歌曲教学设下铺垫。

  1. 发声练习。如在《森林里的故事》教学中,我设计了《谁在叫》这一发声练习,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唱歌的画面。通过让学生模唱各种小动物的声音,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感受到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和森林里热闹、欢乐的气氛。

  2. 基本训练,基本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视唱、听辨、认识音乐记号、节奏训练等。如在《森林里的故事》一课中,我设计了听辨旋律的基本练习,引导学生认真的去感受音乐,由于小兔跳、乌龟走、小孔雀、小猴子、雁儿飞这些音乐都是学生以前接触过的,因此当音乐在他的头脑中形成表象时,他便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同时在多媒体画面上,一只只对应的小动物也开始慢慢的出现,整个课堂开始进入一种师生都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表现情境

  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环节描述为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愉快的学会歌曲,并尝试创造性的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所学的技能等各种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境。

  1. 在情境中熟悉歌曲旋律

  在《森》一课中,我采用音乐故事的形式进行,分别选择小兔、大鹿和猎人的代表音乐,边弹琴边讲述、演唱,让学生不断的转换角色来表演,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2. 表现歌曲的情境

  这一内容是这一环节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对歌曲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表现歌曲的情境。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出色的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一个角色。

  四、拓展情境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具体表现为对歌词的创编、对演唱方式的创新、对歌曲表演的创新等。如在《森》一课中,我设置了两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来拓展歌曲情境。

  问题: “森林里很多的小动物都在一起玩耍,当它们碰到这些凶残的动物的时候,它们又会向谁去求救呢?”当时,在教室里顿时掀起了一阵高潮,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开阔起来,有的说小猴子去向大象求救; 有的说孔雀去向斑马求救; 有的说乌龟去向青蛙求救……几乎学生思维范围内的所有小动物都纷纷出笼了。同时,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创意都运用《大鹿》的旋律组织起来,于是,“大鹿站在房子里”变成了“大象站在房子里”“兔儿兔儿快进来”变成了“乌龟乌龟快进来”。一首首全新的改版《大鹿》隆重推出,学生纷纷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情境中尽情的表现。

  五、转化情境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知识,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在《森》一课中,在学生小组表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了简单的小结: “小动物们团结一心,赶跑了可怕的猎人和凶残的狮子、老虎,取得了胜利,都高兴的跳起舞来。”紧接着又放了一段欢快的音乐,师生在欢乐、兴奋的情绪中共同模仿小动物们跳舞,情绪达到了沸点,课堂教学也形成了又一轮高潮。宣泄完情绪后,教师再温柔的对学生说:

  “时间已经很晚了,小动物们告别了乐于助人的大鹿,都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小火车回去了。”缓和了学生的情绪,并使他们带着一种期待离开课堂,同时也和开头的组织教学形成了呼应。

  总之,情境———陶冶模式最适用的应该是小学低段音乐歌曲教学中有情节的歌曲和思想教育内容比重较大的一些内容。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怎样对待生活、认识自己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和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中等师范音乐教材编委会. 小学音乐教学法.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