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蓝色多瑙河》音乐作品中体现的四个美学特点

时间:2015-03-18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137字
论文摘要

  着名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认为,“任何艺术作品的第一条件就是美”。音乐,就以其特有的美,吸引着人们。

  然而,音乐究竟美在哪儿呢?它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特有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但又看不见、摸不着,不像油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那么具体。可是,从美感的愉悦本质和吸引人、感染人、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美学功能来看,其作用又相当“具体”。有的音乐竟能使全世界都说美,甚至几年、几十年、百年以后还说它美!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就是一例。

  《蓝色多瑙河》的作曲者是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人称小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七岁就能作曲。十九岁,他组织了一个乐队,他又拉小提琴,又指挥,还作曲。第一次在一流的舞蹈场所演奏他写的圆舞曲时,听众一再要求“再来一遍”,一连演奏了十九遍,一鸣惊人。

  圆舞曲原是奥地利山区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曲,经过不断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载体。由于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等人冲破世俗成见,大胆地将它引进城市,精心写作并演奏,圆舞曲不仅在奥地利流行,在法国、俄国、英国和美国等地也非常流行,取代了封建时代刻板拘谨的宫廷舞乐成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十九世纪欧洲市民音乐生活的一种新兴体裁。《蓝色多瑙河》更是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有些同学可能早就爱上这支曲子了,为什么它能这样吸引人?它究竟美在哪儿?让我们分析研究。以《蓝色多瑙河》为例,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四美”。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结合其他音乐作品一起分析。实际上“,四美”是所有优秀音乐作品共有的。因此,这是我们欣赏音乐、认识音乐的“第一课”。

  一、“语言”美

  音乐也有语言吗?有的书上认为音乐就是一种语言 ;有的认为主要是指它的旋律(或是曲调)。人们欣赏音乐时,首先就是听它好不好听,主要就是指它的旋律美不美。旋律是最能吸引人、打动人的音乐构成要素。作曲家深深懂得这种奥妙,为写好旋律煞费苦心,苦思冥想,不断修改,有时灵机一动,脑子里突然闪现出好旋律,赶紧把它“捉住”。《蓝色多瑙河》的作者也是这样。那天晚上,小施特劳斯正在和乐队一起演奏,突然想出了它的旋律,没有纸,就赶紧在衬衣袖子上把它写下来,回到家里他爱人发现他衣袖上写满了音符,莫名其妙。第二天,他就根据这份“草稿”整理加工成了至今仍然使人百听不厌的美妙旋律。

  二、结构美

  音乐作品是由音乐语言构成的,音乐语言就是不同音高不同时值不同强弱的结合,我们称为节奏。旋律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少种要表达的音乐内容就有多少种旋律。节奏也是样的。不同的节奏能表达不同的内容。《蓝色多瑙河》第一圆舞曲的第一行中不断出现带停顿的短节奏,显得生动、活泼,似乎是人们在欢快地跳舞 ;第三行则以柔和连贯的节奏为主,显得优美、抒情,似乎人们在深情地歌唱。又舞又歌,怪不得有人把这首圆舞曲比喻为“多瑙河的春天”。

  三、协调美

  在排球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扣球的“炮手”,但在扣球之前需要有人“垫球”,有时垫球之前还需要有人接好对方的发球,几个队员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得分取胜。

  音乐也是一样,往往在旋律音之外还有别的乐音“衬托”,有了伴奏的衬托,旋律才更美更突出。 演奏“引子”时,先由圆号吹主旋律,大提琴、小提琴和其他乐器演奏和声作为陪衬 ;但在后续乐句中,圆号加入和声演奏,改由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奏主旋律,不论如何分工,目的如何协调、统一、发挥各种乐器音色、音区的特点 ;如何共同表现音乐内容,各个声部各种乐器都要服从需要、服从分配。该“扣”时就“扣”,该“垫”时就“垫”,旋律与伴奏紧密配合,丰满和谐,才能使乐队集体艺术效果更美,这种研究与乐器结合的艺术称为“配器”。旋律、节奏、和声在艺术表现上各有特点,它们各有各的美,且能结合成统一的、共同的完整的美。

  四、“心灵”美

  柏拉图说过 :“音乐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作家的目的来研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意思是说,好的音乐,应该使人从中得到教育。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启发人的想象,在心灵中激起高尚的思想和感情”“对一切庸俗丑恶的东西感到厌恶……爱一切高尚的东西……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舒曼说得更为具体,“音乐是优美心灵的流露 ;不论是在大庭广众之间演奏,还是在静室里奏给自己听,弹的东西都必须永远是优美情感的表现”。

  从上述美学观点来看,音乐的美,不仅存在于语言、结构、协调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心灵。音乐家、音乐作品必须有美的心灵,并在人们心灵中激起高尚的思想和感情。因此,有人说 :“音乐是通过乐音的选择和结合来表现或激起内心的情感和情调的艺术。”黑格尔说过 :“要使音乐充分发挥作用,单凭抽象声音在时间里运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内容。”而音乐的目的正如艾涅斯库所言“引导人们沿着通往美好前途的道路前进”。《蓝色多瑙河》就是这样的音乐,施特劳斯把心灵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人们通过他的作品,在沮丧悲观的“冬夜”里看见了洒满阳光和希望的春天,所以《蓝色多瑙河》才能为奥地利人民所热爱,为欧美各国人民乃至后世人民所热爱。

  参考文献 :

  [1] 于润洋 . 西方音乐通史 [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 若明,申义 . 名人传记故事丛书 [M].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3] 叶郎 . 现代美学体系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高晨阳,匡亚明 . 阮籍评传 [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相近分类:音乐美学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