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民歌“开花调”的艺术特点及其反映的女性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02 共7978字
论文摘要

  “开花调”①,是流行于山西太行山革命老区的一种独特的山区“小调”,属于左权民歌的一部分,由于其上句都以“XX 开花”开始,下句点亮主题,所以又被称作“开花调”。它与传统的民歌小调有着鲜明的不同,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社会性、群众性。它大约产生于宋元时期,其题材形式多样,主要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和生产生活为主题,有叙事抒情,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曲调短小精悍、欢快活泼、优雅委婉,如“门搭搭开花扑来来,不想走了你返回来;玻璃开会里外明,一眼就看到了圪蛋亲”结构较为完整,在演唱时潮起潮落,停顿自然,独具特色,千百年来传唱在山西左权这边英雄的土地上,被中外音乐家、艺术家称为民间音乐的传奇。

  一“、开花调”的艺术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特有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环境,任何一种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同样需要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的一致认同。“开花调”产生于太行山区,那里独特的山水养育着一方淳朴、善良富有创造力的人民群众,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其时代意义,在“语言、音乐和传播”“三个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是语言之美:方言土语的歌唱。黑格尔曾指出,音乐和诗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原因在于他们之间都有着一种共性的东西,那就是“声音”。而作为“声音”的同类,独特的语言也具有音乐一般的韵律和诗一样的情怀。“开花调”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歌词上面,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感的色彩。“开花调”的歌词包含着大量的方言土语,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其歌词结构来看,一是歌词的首句起兴,下句点题,内容多以反映爱情为主,具有即兴性的显着特点,就是随时都可以进行演唱,随时都可以进行“构词”,随时随地都可以“开花”,见到什么就唱什么,想让什么开花就让什么开花。如“电视机开花选对了台,屏幕上看到你,啊呀呀的呆,离不开”“手机开花振动着响,你啥时候叫俺,啊呀呀呆,俺都在”。二是有丰富的“叠词”,有利于和音乐的节拍相互动,增强旋律感和音乐动感。例如,“桃花花”、“小亲亲”、“啊格呀呀”、“小爱爱”、“小妹妹”、“小手手”等等。这些不仅给予歌词形式上的需要,更是有利于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开花的过程中迎合曲调和唱腔的需要,如此来丰富歌词的感染力,使其更能够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整首曲子的主题思想和生动形式,从而更好地起到“叠词”在演唱过程中的衬托配合作用。三是“叹词”、“衬词”、“虚词”和“助词”的交叉使用,使其在歌词、唱词同音乐旋律以及现实场景能够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动感画面,产生共鸣。例如,“亲呀格亲呀”“呆呀格呆”“啊格呀呀呆”等。这些“词群”在“开花调”的歌词中使用的非常普通,一般应用到感情比较凝聚,曲调比较高亢、悠扬的地方。这些“词群”经过这样的一番版排,使其更显亲切、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其演唱方式来看,大部分传承者都以方言土语进行演唱,无论听懂的还是听不懂的,本地的还是外乡的,只要触碰到它的音乐,就感觉满脸热辣辣的,那种羞涩与激情扑面而来,有一种挡也挡不住的动感。如《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小亲亲来小爱爱,把你的好脸扭过来呀,小亲个呆;你说扭过就扭过,好脸又配好小伙呀,小亲个呆。”如果在现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面带着甜甜的少女般的微笑,一下子双眼望着你,真有一种抵挡不住的羞涩,那种激动和纯情,让世人低头问心,那种温柔和期望,让每一个人的话语在内心中打滚。这也是它语言的重要独特性,大部分民歌手都用方言土语进行演唱。谈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话“一首有着极强生命力的地方民歌,一旦脱离了它本来的语言基础,那也就失去了它的整个意义。”所以说,追求“开花调”演唱的本土性和方言性,已经成为“开花调”语言美的一套靓丽的婚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它最为特别的“三拍子”相融合,构成了音乐性和情感性的“无缝衔接”。正如当地着名歌手刘改鱼①说的那样:“唱民歌最根本的是要用本地的方言土语来唱,否则就不是什么民歌了。”几十年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多的人们也和刘改鱼一样,把这种形式作为了自己演唱“开花调”,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宣泄的行动自觉。最后“,开花调”的歌词中还有一个更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它在语言修辞上的精美构思。巧妙运用了一些汉语中常用的“虚词”“语气词”,如“啊格呀呀呆”、“小亲圪呆”等,还有地方方言版的各类词汇,如“gèjīou”“gèrding”“zhau”等,以及地方语言表述的多种风格特点,如“nian“”buo”。这些特种综合融合到“开花调”的每一句歌词里面,看是有形无词又无意,实际上是有情有形又有意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语言色彩,当地方人民唱响一曲“开花调”时,都不在觉得只是在歌唱,而是可以直接用来进行对话和传情的,富有节凑感的韵律无尽延伸,彰显出了及其高潮的艺术魅力。心里的一切复杂情感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以寄托的实物,一切可以用来寄托感情的实物都可以直接应用于“开花调”,一切可以用于“开花调”的实物都可以“开花”,有主动着的开花,比如向日葵开花、牡丹开花等;也有被动着的开花,比如“锅盖儿开花”“微信开花”“微博开花”等,但无论这些实物在何种情境下的“开花”,都实际上在证实和倾诉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哪就是“心上人”心里已经开了“花”。这就是“开花调”的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源自于当地人们千百年来所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有的思维风格,其中蕴含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向交织的情景,既要进行进行着为满足生产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也要进行着为进行种的繁衍而进行的生产,在这两种人类最本能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出具有通人性、寄人性的“开花调”。从这个意义上讲,“开花调”进行着方言土语的歌唱,寄托着当地人淳朴而丰富的精神之花,构成了其独特的语言美。

  二是音乐之美:典型的三拍子特征。“开花调”之美,在于它的三拍子特征。纵观整个我国的民歌音乐,仅有“开花调”使用这一演唱特征。从当地的众多民歌手的演唱风格来看,也是一以贯之地坚守和传承了这一特征。因此,它已经成为“开花调”之美学特征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一是“开花调”主要以“级进七声性音阶”的音律,偶尔夹杂一些“大跳音”,用以表达女性跌宕起伏的情感。二是在歌唱每一句的时候,经常有两个或者三个单拍为主,中间参杂一些小小的换拍现象,主要用来表达女性的羞涩之情。三是曲调较为幽雅婉转,时而跳跃、时而停顿、时而欢快,多变的节奏,多用来表达青年女性撒娇嬉戏时的美丽心情。四是在虚词演唱时的灵活处理,更显女性细腻之美。如“小亲圪呆”在演唱时,就显得非常灵活,时而低沉、时而欢快,关键看心中对事物情感的凝聚程度,较多地呈现出女性在思想和行动上自由浪漫的一面,也表达出敢于释放心中的亲密情感信号。最后,“开花调”在具体演唱时,还时不时的参杂一些“长音”“鼻音”“倒吸气”“停气”“顿气”“真假音”“局部共鸣”和一些曲调上的“变调”转换处理,都显示出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如同一个美丽的小姑娘想站稳,使尽全身的力气又站不稳的一种动感画面,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开花调”的艺术价值。相对于人类进行的其他生产生活活动来说,音乐的创造也有鲜明的特点,就是其明显的节奏型。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音乐的美,依然是一种依赖于人和环境变迁的一种存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特征的音乐汇聚在一起是一种风格多姿多彩的美;同一种音乐类型,流进不同的地域和人群就为其注入了新的血液和风格,这又是一种独特的美。这些异质性的因素的存在,才会让这些地方音乐蕴涵的思想和文化现象,从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文化现象、地域符号挖掘出来,从幕后走向台前,同市民进行互动。“开花调”在音乐创造和演绎及表达方面,将声与形、人与自然等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音乐符号,堪称民间音乐的圣经。

  三是传播特色:口传、心授、进课堂。好的艺术、好的作品,都需要一批专注的好人来传播;打造精品的过程是一个向善的过程,传播精品的途径同样昭示着一种美的取向。从“开花调”发展的总历程来看,他的传播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传播主体。主要是当地人民群众和民间歌手进行传播,这两大主体是“开花调”流传至今的主要传播力量。从实际调研和考证的情况来看,“开花调”最为显着的特色就是当地人人都会唱“开花”,人人都能“开出花”,可见其普及率之高,群众的满意度之高,就连同我们去实地考察和外来的人们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感染。只要你来此地,不出几日,“开花调”便能够从你的口中“开出花”来。果不其然,在哪里住了几日,我们也习惯性地唱了几嗓子“开花调”。由于它不受时间、地点、季节、节日之限制,无论你在田间、地头、街巷、炕头、会场、学校、工厂、闲聊等都会听到人们在一边哼着“开花调”,一边工作、学习、写作等。足见,“开花调”在当地的流传之广,大部分是即兴之作、灵感所动、放声而歌。时下,一曲曲“开花调”环绕在各行各业的追梦途中,看到什么、什么开花,想到什么、什么开花,这便是“开花调”进行传播的主体风格。二是传播方式。“开花调”主要通过“口传”“网络”“电视”“擂台赛”“艺术节”“社火节”“盲艺人”“中小学课堂”“音乐剧”等方式进行传播。“口传”主要是指在民间街头、田地、山坡、广场等地方进行生产劳动和生活叙事时,由普通老百姓自发进行的歌唱,如《高高山上一篓油》、《打酸枣》、《摘花椒》、《二婶婶》等。“擂台赛”主要是由官方组织、民间积极参与通过“开花调”比赛,推选民歌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一种方式。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就是民间歌手或者民歌手,如刘改鱼、石占明、冀爱芳等。他们虽是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传承人,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期望;但他们唱出的风格却始终将“开花调”的思维特征、语言特征、音乐特征凝练其中,不断完善。还有“艺术节”和“社火节”是当地的一种文艺大游行,文艺大比拼,原先主要是民间庆祝丰收和成功的一种方式,现在逐渐演变为人们调试心情、享受生活的一种社会心态。“社火节”是当地的一种风俗,在山西晋中一带比较盛行,每年的元宵节前后进行,男女结对成形,花灯齐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进行“社火”表演。还有“盲艺人”也是其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盲艺人”是当地一些遭遇不幸所致,身残志坚者由政府组织,政府和社会共同相助的团队,由早起的“村村”巡回唱到今天走进各类大都市、各类大讲堂。他们在抗战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战政策,为抗战服务,这就有了以以抗战为主题的“开花调”。如《拥护八路军》、《参军歌》、《逃难》等。此外,“音乐剧”“电视”和“网络”,还有当地上百个“艺术团”(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或者组织),都是近年来逐渐产生的一种传播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消遣方式,迎合了老、中、青的口味。三是“开花调”进课堂工程和同各类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推成出新。“中小学课堂”是就讲“开花调”和“小花戏”编着成教材,培养年轻一代能舞会唱的能力和本领,让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当前已经同中央音乐学院、山西省歌剧院等研究机构合作,不断对“开花调”“小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同时培育更多的民歌手,为“开花调”注入新的血液,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开花调”中反映的女性特征

  音乐和其他活动一样,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来看,都是源自于人的活动本能的一种创造,处理的依然是人与人、人与自然或者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这些关系的核心的人的特征和活动依然是音乐承载的主要符号。

  一是直率而含情“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格呀呀呆;榆树树你就开花,圪枝枝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格呀呀呆……”简单直率,清脆含情,在这委婉动听的旋律中,眼前仿佛再现出对对青年同志在追求美好,向往甜蜜,兴奋不已的那种场面。这就是传承千年的《桃花红杏花白》。从歌词的大意来看,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直率,尤其将青年男女的真情实感演绎的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一句“不想旁人光想你”,给人一种特别亲近的视觉,就像有两个人在偷偷说着悄悄话一样的神行俱佳。还表现出来的一个特征就是青年的含情,一句句“啊格呀呀呆”、“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和“爬山越岭找你来呀”等等,将一个含情默默、既害羞又轻巧的少女,形容的如此别致。这是歌声中所唱到的情形,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幸福、面对人性所映射到的映像。“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经典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整首歌曲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将男女相恋的真情实感演绎得十分到位,完全民间情人口语式的悄悄话,特别是“你的心眼比俺多”“不想旁人光想你”,把那种既含羞又欣喜,对情人既爱恋又娇嗔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它被许多中外音乐家称为“民间音乐的圣经”,良心深处的良心,声音之上的声音。”[1]

  二是质朴而欢快。“亲呀亲呀格,呆呀个呆……”是“开花调”演唱的主要特征,然而,要想唱好开花调,要想深入理解开花调质朴而欢快的特征,就要深入体会“开花调”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这些欢快活泼的女性个性集中体现在其所蕴含着的复杂情感其中。例如在《会哥哥》中就非常鲜明“,门搭搭开花呀不来来,门外走进俺哥哥来,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每日里想你你不在,这些日期你在哪里,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并头莲花开花离不开,今日你走了啥时间来,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杨桃蔓花开白奶奶,衣服破了你捎回来,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韭菜花开一大片,亲哥哥是俺心肝瓣,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

  从歌词中可以看出其方言土语的语言特征和欢快的音乐特征,这些特征与女性的年轻心理和美丽梦想巧妙衔接,欢快的“旋律,既充满不舍的爱恋又怀揣着起伏明快的节奏,自始至终都跃动着生命的活力;3/4 拍的节奏,更加贴切的勾勒出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对心中依久的情哥哥越发浓烈的爱与不舍,然而,曲调短小、流畅、婉转,增加了忧郁的感觉,表现的是一种饱受单相思之苦的情绪,有不甘却又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2]这是开花调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三是细腻中带着羞涩。“开花调”的上句与下句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从其中歌词内涵上,集中显现出细腻、羞涩的女性特征。经常感到羞答答的女性,将重重的情感凝聚在心中,嫣然一片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瞬间绽放。比如《苦相思》“:山药蛋开花结疙瘩,疙瘩亲是俺心肝巴,白日里想你不敢吭,黑夜里想你吹不熄灯;我给我哥哥纳鞋帮,泪点儿滴在鞋尖儿上,屋里头点灯窗外明,远远就照见我疙瘩瘩亲;白日里想你盼黄昏,黑夜里想你等不着明,满天星宿月不明,白白等了你一黄昏,双扇扇门儿单扇扇开,俺把那亲哥哥接进来,小亲亲小爱爱,今日里走了什时来。”②再如,《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好吃树难栽,有那些心思口难开。山丹丹开花背洼洼开,有了心思慢慢来。青石板开花光溜溜,俺要比你没一头。谷地里带高梁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你好!沙地里栽葱扎不下根,因为俺家穷不敢吭。烟锅锅点灯一点点明,小酒盅量米不嫌你穷。樱桃(那个)好吃树难栽,有了那些心思(妹妹呀)口难开。山沟沟山洼洼金针针菜,单为目毛你(妹妹呀)磨烂我一对鞋。黑油油的头发白灵灵的牙,毛呼噜噜的眼眼(妹妹呀)你叫哥哥咋。”①这是一首男女对唱形式的开花调,表达了男女内心自由浓烈的爱情火花。“开花”是对与爱情相关的物体形态与形状的比喻和表达。细腻中带着羞涩,是“开花调”中女性经常夹杂着的形象特征,字词间充满了浓浓的情怀和质朴委婉的乐感,我们依稀看到细腻羞涩的女性形象历经几个世纪的洗礼而代代相传,声声不息。这是什么?这就是“开花调”蕴含着的美。生活是平凡的,歌词也是平面的。美好的歌声,传承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希冀和向往。只有把“开花调”的特征全面深入地演绎出来,生动活泼的女性形象才会细腻多姿。千百年来,“无论它是舒缓的,还是激越的,无不渗透着人们丰富的内心反映和精神寄托”[3],无不蕴含着女性对个性解放和情感压抑的奔放,这是一种完美的传承与统一,这是美的创造与文化延续的推成出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出的一朵绚丽之花。

  三“、开花调”对女性个性的张扬一是“小亲亲”在河边洗衣裳的跳跃与律动

  “小亲亲”在“开花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在《洗衣裳》中,“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胳丁跪在石头上呀,小亲圪呆。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搓一搓衣裳把小辫甩呀,小亲圪呆。小亲亲来小爱爱,把你的好脸扭过来呀,小亲圪呆,你说扭过就扭过,好脸要配好小伙呀,小亲圪呆。”②其中,“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胳丁跪在石头上呀,小亲圪呆。”,较为形象地展示了一群小姑娘在河边快乐的欢呼,打闹,洗衣服的场景。仿佛她远远地看到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一蹦一跳地来到河边洗衣裳的场景。“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搓一搓衣裳把小辫甩呀,小亲圪呆。”“小手手”挑上去再滑下来、稍有停顿、舒展连贯,就像直接看到了一双搓衣服搓的红红白白的小手,动作轻盈在有节奏地洗衣服,一个个俊俏的小姑娘还不时地将身后的大辫子一甩一甩的真实画面。“小亲亲来小爱爱,把你的好脸扭过来呀,小亲圪呆,你说扭过就扭过,好脸要配好小伙呀,小亲圪呆。”把那种想快快看到心上人的期待眼神,原来是远处的哥哥唤她这一远一近的距离感,立刻把那种泼辣而又略带羞濯的眼神“表现的恰到好处。表现小妹妹对哥哥善意的调戏的羞怯与不甘,既有羞怯之感又有山野女子的泼辣之性”[ 4 ],给人镜头渐远的感觉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是“小花戏”透漏出小妹妹的俏皮可爱。“小花戏”从产生到现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最显着的特点就是扇飞如花、舞优美,很受群众喜爱。其主要道具就是彩扇,无论男女老少,人手一把扇子,双手折扇,具有较强的表意性功能,称之为“扇子舞”。其扇法的开—合—挽—转—动—静—速—慢,时而像飞舞的蝴蝶,时而像艳丽的花朵,如潺流水,似招展红旗,变幻莫测,目不暇接,被称为“太行山上的一朵奇葩”。女子活泼轻盈的舞姿和千姿百态的步法,富有弹性、颤中有扭、颠中有跳,协调一致,形成了小花戏精湛的舞蹈步法,以腰部为基轴,与头、手等部位巧妙结合,给人以活泼喜悦之感。“总之,小花戏的舞蹈动作通过腰—头—肩—手—臂的灵活多变,起伏跌宕,使舞步—扇花—舞姿三者协调配合,多样统一。”[5]形成了小花戏俊秀的舞蹈特色,散发出泥土的芳香,透漏出小妹妹的俏皮可爱。

  三是“山花绽放”:“亲圪蛋”让“开花调”如此美丽动人。花是美的,花开是美的表达“,开花调”中,女性正是以开花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因为花开的美,展示出女性形象的美丽,“美的自然、美的透彻、美的自由。但把仅仅把“开花调”认为就是让任何事物都可以开花”[6],让开花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者理解为对所开之花的喜欢,也或是仅仅理解为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的一种艺术,无疑是片面的,也是肤浅的,不深刻的。其中“,亲圪蛋”就是其最为显着的特征,在地方语言中,“亲疙蛋”就是指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的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亲爱的”、“宝贝”等意思,常常用来指代女性。在一首“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开花调”中主要描写了青年男女们在河边洗衣服、玩耍对歌的生动场面。整个场面给人以动感的活泼、欢快画面,拥有极强的感染力。

  一句句小小的“亲圪蛋”将整个场面的效果引向高潮,再压上一曲“小亲格呆”处处体现出女性的激情,还有就是那句“小亲亲来,小爱爱,把你的好脸扭过来”,还有“你说扭过就扭过,好脸又配好小伙”更是显得让人惊叹和羞涩。明快的节奏和活泼、羞涩的人物形象,反映妇女解放的变化。飘荡流传了千百个轮回,它透射着人类对自然的和谐共处,它传递美丽人性自由向往的甜蜜爱情,它记录着左权人民在奋进中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它承载着女性对人性解放和追求人的本质价值复归,突破传统社会中最女性的压抑的一种社会理想。

  美丽的鲜花常开不败,“开花调”的传承与发展,再现着一方人民在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寄托,用勤劳而智慧的汗水,滋润着曾养育新中国革命、抗战胜利的英雄土地,“开花调”也印上了社会前进的美丽图案,在旧社会,开花调控诉无情的社会制度和封建压迫;在抗战时期,开花调成为鼓舞士气和激发斗志的有力武器;在当前,开花调成为团结实干、勇于追梦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绽放在 13 亿中华民族土地上的开花调也将开的越发灿烂夺目、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 王利国.浅析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12).

  [2][4][6] 冯晓玲.绽放在舞台上的山西民歌开花调[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1.5.

  [3] 刘文涛.有感于时代歌曲的艺术魅力[J].黄河之声,2012,(07).

  [5] 李海燕. 太行山上的奇葩———略论左权小花戏的艺术特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