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声乐表演中“进入角色”的重要性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重要概念解释
(三)研究的范围与限制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设计
四、 正文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注释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在声乐表演中 “进入角色”非常重要,因为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用人声表现作品、演绎情感的艺术,是内在情感的外化和升华。表演者要艺术的再现作品的情感,必须“进入角色”,赋予歌曲以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质和感人的魅力。音乐表演不只是为了展现和打动自己,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并能够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或听众,从而给他们带来一种审美体验。但是不同的音乐形式由于情感的表现方式不同,所呈现的特点和听众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说声乐表演者的责任不仅是自己能够领悟到作品中的情感,还要将这些情感表现出来,让欣赏者同样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关键词: 进入角色 声乐表演 情感表达 联想与想象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1、音乐表演要充满激情,这已成为表演家和音乐家们的共识。一项缺乏情感投入与流露、无生机与活力的音乐表演,是无法给人以美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起音乐欣赏者的关注、兴趣和情绪起伏的,那就是一次失败的表演。要完成将音乐内涵的情感真切地带给被传情者的艺术使命,仅仅依靠理智和冷静的表演设计是不够的,只有表演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表演中去,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使观众或听众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要求要求表演者要“进入角色”。
2、声乐表演是演员诠释声乐作品、赋予其生命力的二度创作过程,是连接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纽带。在声乐表演中找到“进入角色”的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用人声表现作品、演绎情感的艺术,是内在情感的外化和升华。要艺术的再现作品的情感,表演者必须“进入角色”,赋予歌曲以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质和感人的魅力。
(二)重要概念解释
声乐表演:声乐表演是演员诠释声乐作品、赋予其生命力的二度创作过程,是连接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纽带。声乐表演自从与声乐创作相分离获得它独立的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二度创造” ,或“再创造”。声乐表演的基本含义就在于它是在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这就是说,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首先要对一度创造的成果——以乐谱为存在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认真的研读和解释,并以此作为表演再创造的依据。 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想象是贯穿于演唱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调控因素,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 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它能积极地影响和推动人的认知 ,激发想象与联想 ,提高思维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三)研究的范围与限制
1、研究范围 (1) 本课题的研究是笔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对声乐表演中的“进入角色”问题进行 的研究。 (2) 本课题的研究是笔者依据大学四年的声乐实践和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剖析、阐 业设计(论文) 8 述、研究、比较、综合得出的结论。
2、研究限制: 此课题研究,无数据报告,无访谈方式进行,无需推论至其他学者。
二、文献综述
声乐表演是演员诠释声乐作品、赋予其生命力的二度创作过程,是连接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纽带。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在老师的不断培养和努力教导下,我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基础,阅读和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其中包括:赵梅伯着:《歌唱的艺术》,莫纪纲着:《歌唱艺术欣赏》,邹长海着:《声乐艺术心理学》,余笃刚着:《声乐艺术美学》等,与此同时,还看了各大院校音乐专业老师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使得我对歌唱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音乐表演中,不只是为了展现和打动自己,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能够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或听众,从而给他们带来一种审美体验。但是不同的音乐形式由于情感的表现方式不同,所呈现的特点和听众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作为声乐表演者的责任不仅是自己能够领悟到作品中的情感,还要将这些情感表现出来,让欣赏者同样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所以声乐表演中找到“进入角色”的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用人声表现作品、演绎情感的艺术,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要艺术的再现作品的情感,表演者必须进入角色,赋予歌曲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质和感人的魅力。
在当今世界,歌唱艺术之所以能引起全世界广大听众的浓厚兴趣,说明了人声艺术的确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许多声乐教育家在歌唱艺术上长期学习、探索、钻研,并把成果写成了书籍;在教学与理论研究上不懈努力,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在我所接触到的声乐书籍中,有不少比较优秀的文章,它们很系在音乐表演中,不只是为了展现和打动自己,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能够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或听众,从而给他们带来一种审美体验。统、全面地介绍了声乐表演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为许多爱乐者和求学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反复阅读和研究,有几篇作品让我受益非浅: 臧海萍着《声乐表演中的“入戏” 》这篇文章中说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是“入戏”的手段。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在演唱中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它需要新鲜的情感体验,需要真实情感的酝酿和饱满情感的流露,这一切都离不开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体验是丰富多采的,但总体上可分为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两方面。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情感心理活动的基础,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来源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依存于审美对象的感受之中,但要更集中、更深刻、更容易激发起精神力量,歌唱时的情感体验,显然属于后者。这种审美性使得歌唱者能够更深入的体察、感受并创造性的表现这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人在歌唱的情感体验是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不同的,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带有主观随意性,由现实中的生活经历决定情感体验的内容,可以受个人意志和行为的控制。而歌唱时的情感体验主要依存于歌曲作品的内容,即必须根据歌曲提供的情感线索,与歌唱同步来进行情感体验,不能完全受个人主观意志的随意控制,歌唱者必须要排除歌曲之外的情绪的干扰与影响,以歌曲的情感发展为主线,深入的去体会和感受,以促使歌唱情感与歌曲内容的吻合。
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并常常以是否满足自身需要为基本前提,他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对歌唱的情感体验也是如此。这种歌唱的情感体 验由于生活阅历、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情感体验存在着丰富与贫弱,深刻与浅薄等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演唱,会有不 同的感受和不同层次审美情感的表现的主要原因。 吉林艺术学院的尹丽华在《论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中指出:音乐表演要充满激情,这已成为表演家和音乐家们的共识。一项缺乏情感投入与流露、无生机与活力的音乐表演,是无法给人以美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起音乐欣赏者的关注、兴趣和情绪起伏的,那就是一次失败的表演。要完成将音乐内涵的情感真切地带给被传情者的艺术使命,仅仅依靠理智和冷静的表演设计是不够的,只有表演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表演中去,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使观众或听众也受到同样的感动。
赵梅伯着《歌唱的艺术》中提到表情是一个音乐家的成功因素之一。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除了天才与技术上的卓越、修养上的高深外,表情占极重要的地位。在其中他指出表情的整体观包括:个性的重要、技术与成就、吸引力、风格、幻想力。与此同时,他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许多好的表演方式和一些表演损伤,这些都为我们在声乐表演方面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杨易禾着《 音乐表演艺术的原理和应用》一书曾提到,二度创作对于提高音乐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音乐表演艺术的基本原理要外化为表演者的艺术行为,必须由表演者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表演者情、神、形等各个细节方面。书中作者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形与神、虚与实、气与韵这些美学观念作了详尽、独到的阐述,强调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形似”是“传神”的前提,“神”是表演生命力的体现。尤其在对音乐表演技法上虚与实的阐述中,作者在他对音乐表演技法的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熟练掌握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实践经验,生动地把虚实这个十分抽象的概念阐述得通俗易懂。
歌唱艺术是人们用来抒发、表达和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用优美嘹亮的歌声,富有感情和音乐表现地歌唱,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最终目的。法恩训在《声乐问答百例》中提到:声乐表演艺术最重要的是理解人的感情,这种理解必须出自歌唱者内心深处。歌唱者通过研究人们的感情基因,理解他们的欢乐与悲伤、赞赏与卑视,希望与忧虑、热爱与憎恶等性格化的典型情感,从而加以声乐的表演而再现之。
他提出:发自内心的感情表现,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歌唱者凭着自己的音乐修养、经验与智慧,恰到好处的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与情感意境,并能非常灵敏地用嗓音表达出感情变化中每一细微的差别。否则,无论嗓音的音色如何美妙,发声如何有力,控制技能如何高明,如果忽视感情的表现,一切都变得毫无价值! 可见,在声乐艺术中,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邹本初先生在《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一书中,也着重强调“情”的重要性。其实歌唱情感的表达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何通过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来塑造音乐形象,准确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是所有歌唱者追求的目标。所以,要达到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在创作欣赏间存有一个特殊的环节——表演。歌唱者将无声的符号转化为现实的艺术音响,必须通过自己的意识或直觉来认识声乐作品,依据乐谱上的旋律来研究、设计、处理和歌唱,精心地进行再创造。 王鸿俊教授提出:声乐表演中的创造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积极状态的一种发展、更新的活动,也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进行创造的心理活动与歌唱者的才能、智慧、情感和道德等各种心理品质以及个性特征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歌唱表演过程中:歌唱者实际上要处于既要“有我”(是塑造角色时从自我出发捕捉角色的形象感);又要“无我”(是演唱者进入规定情景时把自己化为角色,用真情实感去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在处理表现歌曲时,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 “进入角色”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歌唱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才能的艺术,这个观点已被很多专家学者所认同。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老师的指导和大量文献的阅读与收集,进一步认识了声乐规律,了解了声乐特征,从而更好地发挥声乐艺术的功用。 “进入角色”不仅包含舞台表演时的投入,还包含表演前的准备联系阶段,包括了解作品的本体构成、解读普面留存的深层意向、联系阶段的心理体验等等。成功的声乐表演,一定是演唱者通过对特定的角色、时代、环境及事件的逼真想象,把自己的心态换成角色的心态,激发起他的饱满情感,再通过他对作品的内在含韵及思想感情进行认真的理解与深刻的体会,并在深入领悟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将作品的感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感情之中,真正的做到“入戏”,这样通过娴熟的歌唱技法,将作品的神情栩栩如生的表达出来,从而引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完成歌唱的艺术创作。本文从充分的情感体验是“进入角色”的手段 、 逼真的想象是“进入角色”的前提、 训练有素及高超的技能技巧是“进入角色”必要条件、 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人格的完善是“进入角色”的可靠的保障等方面来阐释如何做到声乐表演中的最理想状态——“进入角色”。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声乐理论书籍、运用网络资源查阅文章。 2.实践法:选3-5首声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体验。 3.归纳法:对所查的资料进行总结,写成文献综述。
(二)论文设计
1、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讨论,文章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声乐演唱中如何“进入角色”的几个关键问题:(1)、做好演唱前的准备工作; (2)、通过逼真的想象 “进入角色”;(3)、以充分的情感体验为手段“进入角色”;(4)通过创设情感来“进入角色” ;(5)把握激情与实现整体美;(6)进入声乐表演的最高境界——“生命状态”。
2、通过指导教师的反复指导、修改,本人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调整、充实、概括, 使论点、论据、论证明确清晰,梳理出每个环节内容,然后加以完善,最终完成了论文。
四、 正文
声乐表演是演员诠释声乐作品、赋予其生命力的二度创作过程,是连接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纽带。在声乐表演中找到“进入角色”的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用人声表现作品、演绎情感的艺术,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要艺术的再现作品的情感,表演者必须“进入角色”,赋予歌曲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质和感人的魅力。这就要求演唱者在进行声乐演唱表演时要对作品进行重新解构,处理好作品中情与理、真与美的辩证关系,从而全面提高作品的气、度、神。通常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员若能够深入的刻画角色,打动观众,我们就说他很投入,进入了角色;反之,如果演员的表演总是游离在角色之外,找不到感觉,我们就会认为他没有进入角色。所以在声乐表演中找到“进入角色”的感觉非常重要,演唱者要设身处地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赋予歌唱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演唱中的“进入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研究”的性质 , 它需要演唱者必须正确领会与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在深刻把握乐曲情感基调的同时, 还要细致地体会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歌曲的艺术处理与思想内涵的挖掘,对演唱中的创造欲及追求完美的表现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经常会说:音乐家在演唱时除非先感动自己,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演唱者在再创作中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性质、程度、特性以及变化、发展的逻辑,研究表现这一切所必须的思想理念、情感色彩、声音效果的运用等等,选择出最佳的表达方案;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作品情感变化的线索以及变化的幅度和力度 ,了解全曲情感发展的内在关系,从而使演唱的情感表现变化有序、轮廓清晰、脉络鲜明,真正地成为音乐表现所必需的艺术化的情感。整个创作的过程,如能进入神思飞越、情感激扬的境界,必能在听众心里激起情感波涛,大大地提高演唱的效果。一部鸣响着的音乐作品,就像飞舞着的生命,传达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作曲家由倾听自我进而用音乐倾诉,欣赏者由倾听音乐开始转而发现自我;音乐是创作者情感的外化,也是导致聆听者同源内省的诱因。因此,音乐表达和理解是人类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它能激起人内心世界千变万化的心理交流,表现人的生命中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根据我的学习经历及专业老师的指导,我总结出,在声乐表演中要做到“进入角色”,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演唱前的准备工作 人是音乐的主人,是音乐的完成者,是音乐的终极归属。一首声乐作品的完美表现,不只是单纯的追求高音、音量、难度,而是由歌者从开始对作品的领悟、想象、理解,通过艺术处理、表演,把整个作品的艺术内容、艺术形象表现出来。而这些艺术效果是怎样从书面的音符记载,到最后把全部含义给观众所接受、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歌曲之前必须完成大量的演唱前准备工作,对作品进行“解剖”。
首先,要了解作品的来源及背景,演唱一首艺术歌曲时,歌者通常会较注重演唱的发音、咬字、呼吸、声区转换等技巧,却对作品最基础的作者创作的背景等一无所知,导致一些歌者在演唱艺术性较高、内涵较深的作品时,无法驾驭整个作品。因此,在演唱前应查阅有关的资料,特别是作曲家的生活时期、社会背景、音乐风格等,这样有助于作品风格的正确把握。
其次,要了解歌词的含义,艺术歌曲对人文素质和演唱技巧都要求很高,而为达到这点要求,演唱者在表现作品前必须要对作品的歌词分析透彻。分析一首声乐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本身,而应把握作品的精神实质,歌词就是作品精神实质的体现。歌词是最显而易见的阐明风格的标签,一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部独立的文学作品,因此演唱者要理解歌词,深入体会歌词所描写的意境、形象和情感。声乐作品塑造的音乐艺术形象,同歌词有着内在的联系,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歌词结合抒发感情时,引起人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产生的表象更容易形象化。因此,对声乐作品的音乐艺术形象的分析,就应该以歌词内容为依据,捕捉音乐形象准确的表现方法。
第三,要熟悉作品谱面的标记。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标记获取大量与作品有关的信息,有些作品作曲家一开始就标上了它的速度、节拍等,所以乐曲中的反复记号、渐慢、渐快、强、弱等标记,为我们了解作品提供了最基本的信息。此外对艺术性歌唱表演要预设。分析完词曲后,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和演唱的预设,力求作品演唱更加优美、动人,表演更加自然、生动。
(二)通过逼真的想象 “进入角色”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想象是贯穿于演唱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调控因素,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歌者的情绪、作者的本意和这首歌的环境合并成为歌者的幻想。一个歌者有了幻想,才能渐渐地了解作品的涵意,再以他精湛的技术与天赋美妙的声音,及自己的吸引力把它传达到广大听众中去,把听众带到歌者的幻想里去,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声乐表演中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会演唱,他们的本质及核心就是一个“演”字。剧中有人物,有情感和情绪,有情节发展,有特定场景。音乐会的曲目尽管没有明确标明角色姓甚名谁,但仍然有角色,有环境、情景,有基本感情,有特定的心境和情绪发展。演唱的人怎样进入角色和场景,关键在于想象,如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的《昭君出塞》,他虽然不是歌剧或戏曲,虽然没有布景、道具和服装等,但我们从这首歌的歌词含义中就能感受到歌曲主人公的心情。在演唱这首歌时要把自己想象成昭君,不但以想象为工具进入角色,还要进入歌词中别家园、出雄关,女儿情连胡汉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乘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间隧道,化为昭君,或慷慨悲歌、或如泣如诉,通过逼真的想象完全忘记生活中的真我而完全投曲目中的假我,只有这样听众才能受到感染,才会产生共鸣。既然想象如此重要,那逼真的想象从那里呢?
想象来自生活,生活是所有艺术的源头,没有生活的声乐艺术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声乐艺术如盛开的鲜花,想象使它更为鲜活娇艳,楚楚动人,因为想象是在生活中曾有的意想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表演使用更多的创造想象,它的实质是根据作品对某些表象记忆进行改造。如对上例歌曲中的主人公昭君,我们不可能有古人的生活经验,但我们可从历史书、电影、照片中间接获得那个时代人物的装束、思想、社会氛围等相关知识。所以作为一个音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要努力扩大自的知识面,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增加自己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备在演唱任何歌曲、歌剧时,都能就角色和时代做出准确的想象。
(三)以充分的情感体验为手段“进入角色”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在演唱中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它需要新鲜的情感体验,需要真实情感的酝酿和饱满情感的流露,这一切都离不开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体验是丰富多采的,但总体上可分为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两方面。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情感心理活动的基础,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来源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依存于审美对象的感受之中,但要更集中、更深刻、更容易激发起精神力量,歌唱时的情感体验,显然属于后者。这种审美性使得歌唱者能够更深入的体察、感受并创造性的表现这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人在歌唱时的情感体验是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不同的,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带有主观随意性,由现实中的生活经历决定情感体验的内容,可以受个人意志和行为的控制。而歌唱时的情感体验主要依存于歌曲作品的内容,即必须根据歌曲提供的情感线索,与歌唱同步来进行情感体验,不能完全受个人主观意志的随意控制,歌唱者必须要排除歌曲之外的情绪的干扰与影响,以歌曲的情感发展为主线,深入的去体会和感受,以促使歌唱情感与歌曲内容的吻合。演唱者在再创造中的情感体验主要是在把握作品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具体、细致地体会情感形态的程度、层次、个性特征以及变化、发展的逻辑,并在演唱中予以充分的体现,真正做到“进入角色”。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的艺术想象为基础,艺术想象可以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演唱时的感情和情绪要做到准确、真实、鲜明,同时在情绪的形成转折,发展上合乎情理,这就必须有艺术想象的参与。作曲家写下的是音符,而歌唱家必须把美妙的嗓音与敏锐的音乐之心融进这些音符中。从美学的观点看,用歌声去创造美感才能使歌唱得以生存。而这种美感不仅仅是演唱形式上的美,更是人类情感的需要和表现。它符合人的审美意识由外在向内心深处发展的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的辩证统一 。
音乐意境的创造是一个过程,意境就存在于这一全过程中。音乐家头脑中的形象思维 境界是意境;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是意境;欣赏者头脑中反应出来的精神境界也是意境;它们之间有联系却不等同。头脑中有意境,不一定就能在作品中创造出意境。着名女高音歌唱家韩波尔说:“如果有人问到我歌唱艺术的定义是什么, 我不会从声音技巧方面去作说明,我要说那就是感动听众的能力。歌唱者如果仅仅是把音符唱了出来,那不过只是一个技术匠。”她所说的 “感动听众的能力”就是再创造的能力。作为一个歌唱者来说,演唱每首歌曲都有一个艺术再创造的任务,在演唱的过程中,既要忠实于作者原本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要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找、去发现词曲作家在歌曲中所留下的情感空间,尽情地想象和联想,补充其内容,丰富其情感,并使之升华。总之,要在原歌曲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准确而又完美的再创造,使歌曲的情感升华,寓意深化,使人心灵震撼,魅力无穷。完美的艺术表现,不是一次闭目思考,一次读音,一次演唱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通过多次创作、实践、观众信息反馈、修改、提高才能完美达到满意的结果,需要从字、情、声、曲等几个方面做大量揣摸体验、分析,还要有很好的乐感、广博的艺术修养。唱歌者既是歌曲的解释者更是歌曲声音形象的创造者,语言在行腔中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可以表现出歌唱者的艺术处理水平。他们能从无声的曲谱中挖掘出蕴藏在语言与音符中的内涵。优秀的歌唱家都精于布局谋篇,在反复咏唱排练中玩味构思,对歌曲的章节、段落、语句等进行精密妥善的设计,字斟句酌,处理语言的起、承、转、合,追求最准确、最完美的表达手段与方式。
(四)把握激情与实现整体美
音乐表演要充满激情,这已成为表演家和音乐家们的共识。一项缺乏情感投入与流露、无生机与活力的音乐表演,是无法给人以美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起音乐欣赏者的关注、兴趣和情绪起伏的,那就是一次失败的表演。我们要求音乐表演者情感投入,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艺术,音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音乐表演者即是音乐的传情者。传情者如果不动情,又怎能感动其表演对象呢?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作为第二度创作的音乐表演的艺术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完善和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否则,就是二度创作的失败。我们要求音乐表演要富有激情,还因为从音乐表演心理来说,要完成将音乐内涵的情感真切地带给被传情者的艺术使命,仅仅依靠理智和冷静的表演设计是不够的,只有表演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表演中去,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使观众或听众也受到同样的感动。很难想象,音乐表演者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如果无动于衷或冷若冰霜,怎会真实又生动地传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能打动听众或观众的心灵?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演唱者除了必须具备的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使之转化为美妙歌喉的演唱技巧之外,还应具备强烈的创作意识、创作激情以及在理性的支持和引导下的支配、控制激情的能力。这种创作的意识与激情,是演唱者获得美的音乐表现的基础,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情感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记忆,以演唱的热情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但与此同时,演唱者又必须用理性来控制这种激情,使激情沿着理性的轨迹发展而不会溢出理智所设置的堤岸,使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能按照美学的规律进行,并逐步地达到完美的境界。声乐表演中,过于理性会阻碍演唱者通向无意识的道路,给人以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感觉;过于感性又会使音乐表演中的激情泛滥,而无法控制技术。只有当两者达到恰到好处地均衡,才能使演唱者出现在舞台上时,创作的激情呼之即出,挥之即去,变化有序,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五)进入声乐表演的最高境界——“生命状态”
我们说声乐表演需要真实,我们还说要用整个生命去歌唱,想必这是每一位歌手都期望达到的最高境界。前面我谈到的演唱技巧、感情处理等无非也是要达到用生命演唱的效果。我们用“生命状态”这四个字来概括。那么何谓声乐表演中的“生命状态”呢?我想,“生命状态”应是指演员演唱时的全身心的投入;是指演员的演唱赋予作品灵动的生命气息以及他的演唱撼动人的心灵的感染力。这种状态有一个显着的特征:这就是在瞬间形成人的发声体与艺术表现的颠峰状态以及最佳的艺术创造力,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与写作的“灵感”现象有十分相象之处 ,我们都熟悉的歌手刘欢,他在演唱中的全身心投入,给演唱灌注灵动的生命气息,能动的做到“融情”、“歌情”、“唱心”,使其演唱极具艺术张力及震撼力。我想他的演唱就是具有“生命状态”的。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其次是演唱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第三是应该不断地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应该多研究文学、诗歌、观赏书画、戏剧等,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思想方法。尤其是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激动人心、富于诗情画意的场面。同时演唱者还应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问题。紧张主要由以下几点导致的,首先,由于基本功不够,对声音控制达不到要求,心理上的技术障碍,未开口先就有怕唱的心理负担,导致心理紧张。其次,对作品准备不充分,思想和感情易受外界干扰而紧张。第三,缺乏较好的基本功和表现能力,更缺乏当众演唱的实践,由此产生呆板僵硬,手足无措。第四,心中杂念太多。看到其他人唱的好,心理有恐惧感:怕唱不好,产生紧张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声乐学习过程中要勤奋刻苦,打好基本功,在演唱前做好准备工作,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和发声练习。此外,我们应该经常参加舞台实践,积累演出经验,这样才不至于在演出时过度紧张,失去自控力,导致演出失败。在演出结束后,我们应经常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分析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好的经验。一个成功的声乐表演者,一定是演唱者通过对特定的角色、时代 、环境及事件的逼真想象,把自己的心态换成角色的心态,激发起他的饱满情感,通过逼真的想象完全忘记生活中的真我而完全投入曲目中的假我,再通过他对作品的内在含韵及思想感情进行认真的理解与深刻的体会,并在深入领悟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将作品的感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感情之中,这样再通过娴熟的歌唱技法,将作品的神情栩栩如生的表达出来,引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完成歌唱的艺术创作,真正地做到声乐表演的理想状态——“进入角色”。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和舞台实践经验有限,还没有研究到表演心理技术美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将会涉及到表演过程中的“ 三条线”——“ 感受线”、“心理形体线”和“ 形体行为线”,以及三个表演原则——“ 能动性和行动性原则”、 “规定情景中热情真实的原则”和“ 意识地走向有机创作的原则”,它将把关于戏剧表演艺术的心理学原理运用到音乐表演艺术中来,阐明戏剧表演同音乐表演这两种表演心理的不同之处,我想这在音乐表演艺术研究上,是具有创造性的。我也将会通过今后的理论学习和舞台实践加以总结,根据以上的问题加以研究,总结出“进入角色”的最佳方案。 声乐表演中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去研究的内容。当自己有了很好的演唱技巧与舞台声情并茂的艺术表演方法之后,一定要在舞台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在演出的全过程中演员从头到尾都应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艺术的创作之中去。
注释
[1] 臧海萍. 声乐表演中的“入戏” [J]. 艺术百家2006,(4).
[2] 杨易禾. 意境——音乐表演艺术的审美范畴[J].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4 ).
[3] 赵梅伯. 唱歌的艺术[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王鹂. 技巧与情感的汇合艺术与生命的交融[J] .科教文汇,2006,(1)
参考文献
1.臧海萍. 声乐表演中的“入戏” [J]. 艺术百家2006,(4).
2.王治国.试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处理[J]. 艺海,2007,(3).
3.张前.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J].中央音乐学院学院,1992,(4).
4. 王鹂. 技巧与情感的汇合艺术与生命的交融[J] .科教文汇,2006,(1).
5.尹丽华.论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 [J].文教资料,2007,(15).
6.吕欣, 苏娜. 论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J]. 四川戏剧, 2007,(3).
7.喻宜萱. 声乐表演艺术文选[M]. 北京:中国音乐学院资料室,1980.
8.杨易禾. 意境——音乐表演艺术的审美范畴[J].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4 ).
9.王翠萍. 如何调整学生歌唱心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