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曲写作中的旋律创作是和歌词的音律、音韵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一个环节。在旋律音调与歌词平仄之间的结合中, “正字”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也是大家都很容易接受的现象。而之于“倒字”, 通常灌于其都是避免、禁用之类的定位, 而很少予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笔者将从歌曲写作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种“倒字”的处理方法, 以便在之后的歌曲写作实践中给予大家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歌曲写作; 倒字; 处理方法;
一、歌曲写作
歌曲写作是一种音乐创作类型。它是艺术实践, 通常可分为相互交织又可适当分离的三个环节, 即感受、创意与塑形。
而这三个环节都与歌词的内容息息相关, 因为歌词内容能够最直接的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无论是为歌词谱曲还是为旋律填词, 都同样存在旋律音调与歌词平仄相结合而产生的“正字”与“倒字”问题。
二、歌曲写作中的“正字”现象
歌曲写作中, 旋律的音调和歌词的平仄都存在高低起伏。旋律的高低起伏形成旋律线, 歌词的高低起伏形成平仄, 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而形成的高低起伏即形成了“正字”与“倒字”现象。
“正字”现象非常普遍, 具体表现为歌曲旋律的音调与汉语的声调方向相同, 听起来顺畅、自然。汉语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它们之间两两结合的方式有阴平加阳平、阴平加上声、阴平加去声等以此类推有十六种。大部分歌曲创作者都会将旋律的音高走向顺着歌词的平仄组合, 这样“正字”的写法不仅能使歌曲旋律朗朗上口, 也能使人容易听懂歌词的涵义。
三、“倒字”及其处理方法
“倒字”顾名思义, 即和“正字”相反, 即旋律的走向与歌词的平仄向相反方向进行。这样一来, 很可能就会形成听觉上的误会, 将词意与另外的近音词相互混淆, 若它们之间是近义词则问题不大, 如果意思相悖, 不仅会影响到歌词涵义的表述, 甚至会影响歌曲意境的传达;再如旋律音的强弱结构正好与歌词平仄产生“倒字”现象, 那么强位音更加强调了被“倒”之字, 那样往往会产生更加严重的词义误解。这样看来, “倒字”应当避免, 但笔者认为, 应该辩证的看待“倒字”问题, 如果因为“倒字”的不合适就立行禁止“倒字”, 往往会束缚作曲者内心自然涌动的旋律走向, 不利于创作灵感的激发, 因此笔者从如何处理“倒字”的角度入手, 而不是形而上的避免、禁用。接下来笔者对“倒字”的处理方法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 将旋律反向进行
倒字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字的读音顺序与旋律音调中的音程顺序相反, 那么第一种处理方式就可以选择将旋律音调与之反向进行,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倒字”问题, 字是倒的, 旋律进行也是倒的, 反之, 则将读音顺序调整成正字了, 此乃“倒字”的第一个处理方法:将旋律反向进行。例如:歌曲中的“回家”二字的处理方法, 它们在读音上是阳平、阴平, 即二声、一声, 在歌曲旋律的处理上是Si、Do可以与之相匹配, 但是, 有时音乐旋律的发展不能只仅仅考虑到这两个字, 例如:这一整个乐句是一个上行音阶、或是一个下行音阶、再可能是一个大跳音程的连续进行而最后停在了这两个字上等等。假设刚才提到的“Si、Do”旋律进行方案是最佳方案, 那么, 却只有上行音阶可以接上Si、Do, 另外两种进行方式都不相匹配, 所以, 下行音阶就是需要将旋律反向处理。再如第三种大跳音程的连续进行的处理方法正是将旋律反向进行, 因为, 乐理书与歌曲写作书上均提及过连续大跳的旋律需要作反向级进处理, 这也正是我们提到的这一点:将旋律反向进行。
(二) 倚音处理
倚音, 装饰音的一种。用来装饰旋律所用。是作某种装饰性演奏的音。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在所装饰的音或前一音的时值内。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回音、波音、滑音等多种。在我国民间音乐演唱或演奏中, 有大量装饰音存在;西方音乐的某些时期, 装饰音曾是旋律风格的重要特征。例如:巴洛克时代。倚音的处理, 可以将字词的读音顺序作强弱关系上的变化, 从而使原来会出现“倒字”旋律的功能弱化, 以至于听不出是正字还是倒字。换而言之即原本是正字还是倒字, 这里并不显得尤为重要了。倚音处理之前字词与音调的强弱关系是很明显的, 用倚音装饰了之后的字词与音调的强弱关系有所弱化, 因此, 就自然而然解决了字词与音调的“倒字”现象。另外, 装饰的位置也有所考究, 有强拍位置的倚音处理, 有弱拍位置的倚音处理, 另外还有强拍弱位的倚音处理, 这些在本文中不作具体陈述, 只需强调一点则是, 越是在强拍就更加容易起到强调的作用, 强拍弱位则稍加弱化, 弱拍位置则会有更加明显的弱化作用。当然在具体使用当中还要适歌曲的风格和旋律的进行而决定倚音具体用在哪一个位置。
(三) 变化节奏时值以改变强弱关系
变化节奏时值以改变强弱关系的这一种方法已然顾名思义, 因为我们已在第二点当中研究过改变强弱关系的方法, 通过这一方法达到对“倒字”的弱化作用, 那么, 改变强弱关系可以处理“倒字”这将不再赘述。而这一点中所要阐述的主要方法不再是通过倚音, 倚音是对一个音进行装饰, 合二为一。而变化节奏时值往往是发生在有两个实实在在的节奏音的进程当中, 变化节奏又可称为变奏, 变奏的手法有多种多样, 有明显变奏效果的几种节奏音型。 (如图1所示) .
图1
以上六种节奏音型上下互为一组, 共分三组。这三组之间就是属于有明显变奏效果的几种节奏音型, 当然还有很多节奏音型也是有效果的, 本文中则主要提出如上三组。第一组上面一行的节奏型叫做正附点, 也叫两拍正附点, 下面一行则是两拍反附点, 这个节奏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
一共两拍, 两拍中含有四个半拍, 上一行第一个音占前三个半拍也就是一拍半, 第二个音是第四个半拍;第二行的反附点节奏计算方法如下:一共两拍, 也是含有四个半拍, 其中第一个就是一个半拍, 第二个音符占后三个半拍也就是一拍半, 这样的两个节奏对比起来正附点较为正常, 是前一个音拖了长音之后又补了一个弱拍的音, 而反附点节奏是弱拍在前, 强拍在后的感觉。那么在歌曲写作时, 例如原本是正附点的音, 亦可作反附点处理, 这样倒字的问题会随着节奏功能的弱化而弱化, 需要的“正字”也就自然随着节奏功能的强化而强化了。第二组一拍正附点与一拍反附点不做赘述, 因为其实它们和第一组是一样的节奏型, 只是缩小了一倍, 原本两拍数完的节奏现在一拍数完, 原来的四个八分音符现在缩小一倍变为四个十六分音符, 具体写作时的处理方式与两拍一样。第三组节奏型都是切分, 第一行是两拍的切分, 第二行是一拍的切分。切分即原本强拍上的音推迟到弱拍, 也即强拍弱化, 弱拍强化。从第二点倚音的处理我们就举过很多例子是利用改变强弱关系而将倒字正化的方法, 那么也就自然引出切分与一拍切分节奏更是有明显的改变强弱关系的效果而将倒字正化的。
四、总结
以上三种方法为歌曲写作中的几种处理技法。在通过旋律处理、音符装饰和变奏之后, 相信“倒字”这一歌曲写作中原本是技术难点的部分已变得明朗、清晰很多, 在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梳理过程中我们得到以下结论:歌曲的构成要素不仅仅只有歌词, 所以在歌词上出现的问题, 可以通过思考角度的转换而将问题解决, 有时是需要正面面对、争锋相对才能解决的, 而有时则也需要剑走偏锋, 将问题弱化, 甚至弱化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赖登明。歌曲写作理论体系的完善与拓展--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评述[J].中国音乐, 2011.
[2]方新佩。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歌曲写作课程中应用技能的培养[J].戏剧之家, 2017.
[3]高霏。歌曲写作中旋律与歌词的关系[J].当代音乐, 2017.
[4]魏敬人。普通高校《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
[5]余雯。论发散思维在《歌曲写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3.
[1]孙寅舟。歌曲写作中“正字”与“倒字”的运用探究[J].品牌研究,2018(05):27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