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从现代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情态一直都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西方对情态的研究历史悠久,从亚里士多德时期古希腊学者对模态逻辑的研究,到 Lyons、Palmer、Perkins、Coates 奠定英语情态学研究的基础,再到 Talmy、Sweetser 和 Papafragou,从各个不同角度深化丰富,成果丰硕。汉语有关情态动词的研究也有较长的历史,近代可以追溯到《马氏文通》。此后情态也引起了中国学者们的关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对汉语情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但是关于英汉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力图从英汉情态动词研究中找出联系,再从词义关系、文本语境选择情态动词的具体意义,从而确定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理性研究质感和实践意义价值。对于国人来说,在各个看似相近的情态意义中,往往很难选出一个准确合适的词。然而,借鉴语用学义理将其意义进行范畴化并进行系统化分析则有助于厘定选词过程中的相关因子和注意点。
这在跨语际的翻译实践中,可以把我们原来凭感性和经验的行为方式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准确选词提供参考。
2 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研究范畴
情态动词存在多义的情况,而语言又是一个“系统”.某个情态动词表达某个特定的意义与所处的句子环境、语篇环境有关。情态动词在句意理解中也可作为句子的焦点,用以表达不同的意义焦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语用学义理将其理性化、范畴化,基于上下文语法和语境关系的分析,来确定情态动词的具体意义,从而使厘定词义的行为具有理性的识度与效度。这对跨语际翻译行为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摆脱凭感性经验寻找对应意义的翻译行为,使情态动词意义厘定理性化。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一) 对比分析中英情态意义范畴与分类,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英汉情态动词用同一标准对应归类,为此后翻译择义打好基础。
( 二) 根据语境、情态动词前后语法范畴与关系确定多义情态动词的意义焦点,并参照找出相关对应范畴与关系进行翻译。
对于情态动词的语义分析,Palmer( 1990: 14-17) 认为通常有三种观点: 歧义说、多义说、和单义说。歧义说支持者认为情态动词的意义是各个互无关系的意义。与歧义说相近,Sweetser( 1990: 15) 的多义说也认为情态动词存在不同意义,但是认为情态动词两大类意义并不是毫无关联的。支持单义论的 Perkins( 1983: 269) 认为情态动词只有一个基本意义,其他解释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语用推理得出。
这些观点各有道理却也都存在不足。对于情态动词的分类,语言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统一的术语。大多数学者赞同把情态分为三类: 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国内,朱冠明( 2003: 17-21) 也对汉语情态动词进行了分类,划分了层级。彭利贞( 2007: 77-84) 教授所着《现代汉语情态研究》运用语义学和认知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探讨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系统,解读了情态动词的语境信息,认为语境对情态类型存在选择限制。
如果是多义情态动词,它的情态表达也受前后连用的词的影响。
对于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最早从这个角度研究情态动词的是 Papafragou.Papafragou( 1998: 54)认为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依赖于词汇表达意义的语境,英语的情态动词具有单一的语义内容,它与不同的语用内容结合,产生一系列不同的语境解读。她从词汇表达意义的语境依赖角度来观察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以此来说明词汇语义信息与语用含义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国内有不少学者采用语用学的理论对情态动词进行分析。施兵( 2006: 36) 参照言语行为理论,依据不同的语力将情态动词话语分为指令式、承诺式和断言式言语行为,并指出前两者属于触发类言语行为,后者属于评估类言语行为,分别对应道义意义和认知意义,验证了传统情态两分法的正确性。汤敬安( 2008: 20) 分析了情态动词语义的语用蕴涵,语境顺应性和情态动词的间接言语行为性。
对于情态动词的翻译问题,也引起了各学者的关注。李小川( 2005: 117) 从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入手,认为对英语情态动词的忠实翻译既要考虑说话者的态度、主语所起的作用、会话语境和说话双方的社会地位以正确理解原语语义,又要选择汉语的对应表达形式以准确再现其意义和风貌。薛慕煊( 1999: 5) 认为英语中的情态动词是个封闭系统,数量虽然有限,但其意义和用法有时却相当复杂,假如理解稍有偏差,翻译就很容易出错。他探讨了词语的搭配对情态动词的语义起的制约作用。而王雯秋、王明树( 2013: 38-42) 以认知语言学有关情态的研究为理论框架,探讨了情态对唐诗理解和翻译的制约。
综上所述,国内外各自对英汉情态动词均有深入研究,但是对情态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情态助动词,而且多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相较而言,对汉语情态研究的关注仍然不够,关于汉英情态动词对应关系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将综合国内外对情态动词的认识与研究,尝试构建了一套便于参考的理性构式,以便快捷准确地厘定一般情态动词语义识度与范畴及其汉英翻译策略。
3 焦点情态动词语义分析
3. 1 情态动词的语义分类
大多数学者赞同把情态分为三类: 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本文亦认同这一分类。认识情态是说话人对命题为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看法或态度,或者说,它表达说话人对一个情境出现的可能性的判断。道义情态是指说话人对命题成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观点或态度,涉及应可与必要等概念。
Palmer( 1990: 6) 也认为认识情态“本质上是对命题的真实性作出判断”,道义情态则“涉及对动作、状态或事件的影响表达一种指令”.英语中还有一类表示能力或意愿的情态动词,这类情态动词不仅与前两类情态动词有共同的形式特征,而且在意义上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是第三类情态: 动力情态。
Palmer( 1990: 8-9) 认为情态动词在语义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其核心意义是属于可能性和必定性的理论。根据判断的程度,情态动词的程度分为可能性、盖然性和必然性。
汉语情态动词根据此理论也可归纳出相似的分类。根据此种分类,英汉情态动词就可以相应地对号入座。如下表:【1】
此表格中,位于同一位置的英汉情态动词意义相同,相互对应。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参照此表的分类,准确选择出对应的、表达相同意义的情态动词。在语义上作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英语情态动词的正确理解和翻译,使翻译行为具有理性科学范式,从而摆脱情态动词语义厘定的随意性。
同时,我们可从上表发现,同样一个情态动词可以表达多种情态意义。如: “能”、“会”可以表示三种情态意义,“应该”可表示认知情态和道义情态。
而这些多义情态动词,不同的语境对他们意义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限制。彭利贞教授( 2013: 3) 提出情态动词( modals) 是一种焦点敏感算子( focus sensi-tive operator) 这一命题,认为情态动词可以引发一个句意的三分结构,焦点的不同会影响情态动词所在句子的释义。而情态动词有机会处于三分结构的核心部分而成为句意焦点。情态动词虽然本身是情态敏感算子,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得到句义的焦点位置,这可以通过重音、提问、回答、对比等测试来证明。焦点位置对情态动词及其情态表达有句义选择倾向,当焦点位置上的情态动词是多义情态动词时,该情态动词的表意会表现出情态类型上的倾向性。
本文将在下文利用这个理论所提出的概念与义理,对三种情态意义的选择进行讨论,利用焦点位置对情态意义的限制,来确定情态动词的具体意义及其翻译策略。
3. 2 焦点位置的情态解析
现代汉语中,情态动词涵盖面广、用法复杂,限于篇幅,本文主要研究典型情态动词中的多义情态动词“能、会、应该”的不同语用特征、语义焦点及翻译行为中语意厘定构式。
当情态动词得到焦点位置时,焦点位置情态动词的表义就会有限制。而情态动词本身是焦点敏感算子,它们何时能成为焦点,成为句子中说话人最想突出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语法测试和语境测试来检验。语法测试包括改变重音、句子结构,添加焦点敏感算子。其中,改变句子结构又包括改陈述句为问句和对比。语境测试包括两方面,一为时间地点、主题,一为说话人地位和关系。
3. 2. 1 认识情态认识情态是说话人对命题为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看法或态度,或者说,它表达说话人对一个情境出现的可能性的判断。更专业地来说,认识情态的定义如下: “…as (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of) an e-valuation of the chances that a certain hypotheticalstate of affairs under consideration ( or some aspect ofit) will occur,is occurring,or has occurred in a possi-ble world which serves as the universe of interpretationfor the evaluation process. ”( Nuyts 21-22) 下列句中的情态动词都属于认识情态类型:
( 1) 她应该病了。( She might be ill. ) ( 彭利贞16)( 2) 她肯定在后院,还能在哪儿呢? ( Whereelse can she be?) ( 彭利贞 31)( 3) 明天会下雨。( It will rain tomorrow. ) ( 彭利贞 98) ( 盖然性 probability)看这些情态动词是否得到焦点位置,可以做以下语法和语境测试:
对句 ( 1) 进行问答测试,改为( 1-1) 她应该病了吗? 回答一般为“嗯,应该病了。”或“嗯,是病了。”显然此句的焦点在“病了”,而不在于“应该”.句( 2) 本身为疑问句,就可用回答来测试,这句话就变为“没在另外地方,就在后院。”因此,句( 2) 的焦点也在“哪儿”,而不是情态动词“能”.句( 3) 也可用问答测试,( 3-1) 明天会下雨吗? -嗯,会下雨。/不,不下雨。可见句( 3) 的焦点也不在情态动词“会”上。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表达认识情态的情态动词难于得到句义的焦点位置。
3. 2. 2 道义情态道义情态是指根据特定自然或社会规范,个人期望或是说话人所愿,或这个时间应该呈现的状态。
( Loos et al. 75) 换句话说,道义情态暗示周围环境状态没有达到理想要求,无论这些要求是社会还是个人提出的。表示道义情态意义的情态动词说明了欲改变世界的行动,以此来更加接近理想标准。以下句子中的情态动词都属于道义情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