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近五年国际商务会话研究考察及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7 共7952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会话分析( Conversation Analysis,简称: CA) 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各种机构话语( institutionaltalk) ,揭示会话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话题的组织、话轮的结构、相邻毗对、说话人的选择、优先结构、前置系列、会话修正、话题的开始和结束、会话中的人称指示、双关语、笑话、谎话、故事等.国际商务的主要活动形式有商务会议、商务会谈、商务研讨、商务谈判等,商务话语被视为商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之一( 王立非等,2013: 25-31) ,而分析商务会话是商务英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我们认识商务口头话语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应用计量文献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对 2008-2012 年间国际 SSCI 期刊上刊登的商务会话分析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力图呈现国外商务会话研究的特点和热点,以期对我国如何深入开展商务英语研究有所启发和借鉴.

  2 商务会话分析的研究基础

  商务会话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话语分析理论、民俗学方法论以及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的研究视角包括微观会话研究和宏观会话研究、静态会话研究和动态会话研究.目前国际上的会话研究主要围绕机构话语展开,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医患交际( Heritage & Maynard,2006) 和电话谈话( Luke & Pavlidou,2002) .过去五年,国外会话研究反映出五个特点:1) 会话修正、话轮转换、合意等会话机制受到关注,如交际者在构建话轮过程中的自我修正( Bolden,2012; Newbold,et al.,2011) ,会话交际中 轮 次 接 替 和 转 换 本 身 的 组 织 ( Moore,2011;Haddington,2010) ,合意研究关注会话中哪些序列和行为优先,不被拖延,哪些行为需要更多的交际和沟通,因此需要被修饰、被解释或者被拖延执行( Reynolds,2011) ; 2 ) 研究对象集中在特殊人群,关注亚洲人( Morita,2012) 、儿 童 ( Ericsson,2012) 和 失 语 症 者( Simmons-Mackie & Elman,2011) ; 3) 聚焦会话研究方法,包括会话分析、话语分析、民族志等实证定性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 4) 关注语言本体,如韵律、语法、话语标记( Bird,2011) 和交际者身份对会话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Clifton & Van De Mieroop,2010; Tovares,2010) ;5) 探究会话分析理论,即社会互动中两个及以上参与者如何依靠对语用规则的理解推理判断,采取相应的话步.因此礼貌原则、礼貌的言语策略( He,2012) 、面子的维护和身份的构建( Pagliai,2011) 、如何避免面子威胁( Chang& Haugh,2011) 等都是关注重点; 6) 关注二语习得会话语境,如基于课堂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会话研究,学生课堂交际中的言语策略,以及语法、词汇、韵律特点( vanCompernolle & Williams,2012; Barraja-Rohan,2011;Block,2012; Belhiah,2012) .

  商务会话分析始于 1990 年代,主要运用会话分析方法研究商务交际中的语言特点,以及企业内的互动交际和商务活动是如何通过会话实现的 ( Boden,1994) .商务会话分析关注商务会谈会议中的语言特点,以及语言使用对交际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也有研究者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商务交际过程.研究方法上,由于商务会话经常涉及跨国公司内的跨文化交际,因此通常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法、访谈、定量统计等多种手段开展研究( Bargiela-Chiappini,2007) .

  3 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文主要考察四个问题: 1) 过去五年国际商务会话研究有何趋势和特点 2) 过去五年国际商务会话研究的热点是什么 3) 哪些学术成果和理论对商务会话分析影响最大 4) 国际商务会话分析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本研 究 采 用 文 献 计 量 学 可 视 化 分 析 软 件CiteSpace II,对合作作者、关键词共现、合作机构、作者共被引、文献共被引等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绘制知识图谱、运用"主题词"聚类功能等考察国外商务会话研究发展动态与热点.数据来源为 Web of Science( WOS) 数 据 库 中 的 SSCI 期 刊 数 据,以 businessconversation analysis 等为主题词检索,期刊时间限定为 2008-2012 年.经过数据筛选,得到商务会话分析论文 39 篇,1,807 条有效被引文献.来源文献包含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摘要、参考文献等信息.

  4 结果与讨论

  4. 1 商务会话研究趋势与特点

  统计结果显示,近五年来,国际商务会话研究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1) 论文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伴有一定幅度的上下波动特征,其中,2008、2009、2010 三年论文发表呈持续上升态势,2010 年达到顶点,2011 年开始有所回落,2012 年略有回升,反映出近五年来商务会话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受到部分学者的持续关注; 2) 高水平的商务会话分析论文数量不多,平均每年发表不到 8 篇,与会话分析五年发表 743 篇论文相比,只占论文总数的 5. 24%,反映出该领域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有待语言学者和商务学者进一步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探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口头交互话语的特点和规律.

论文摘要

  我们对发表论文的期刊进一步归类统计分析后发现,共有 21 种期刊发表商务会话分析论文,主要涉及三类: 1) 语言学类,2) 经济管理类,3) 新闻与法律类等,期刊之间分布表现出不平衡特点: 语言学类期刊发表论文最多,论文发表位列前三名的是《语用学期刊》( Journal of Pragmatics) 、《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 、《话语研究》( Discourse Studies) ,反映出商务会话分析的语言学学科属性,同时也反映出语言学者更关注商务环境下的交互话语特点.此外,多种管理类核心期刊也对商务会话分析广泛关注,有6 种管理学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从沟通和信息传递等视角去审视商务会话分析的非语言学特征.商务会话的交际和交互特征凸显,是沟通管理中的主要形态,直接影响到人际间、企业内部、机构间、行业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决定商业和交易的成败.分析还显示,新闻和法律研究也涉猎商务会话分析,虽然数量较少,但这个发现值得引起注意.

  4. 2 商务会话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1) 主题词聚类分析

  我们设置"Time Slicing"为"2008-2012",时间分区为"1"年一个分区.在语词来源"Term Source"选择"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s"和"KeywordsPlus". 主 题 词 类 型 "Term Type "中 选 择 "NounPhrases",在节点类型"Node Types"中选择"Terms"和"cited reference",三个阈值引文数量( C) 、共被引频次( CC) 、共被引系数( CCV) 分别设定为( 2. 1. 15) ,运行Citespace II,得到主题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 3) .如图 3所示,主题词反映出的国际商务会话研究的六个热点依次为 conversation analysis( 会话分析) 、laughter( 笑声) 、interactional feature( 互动特点) 、face ( 面子)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顺序组织) 、identities( 身份) .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会话分析在关注面子、身份等会话的共性特征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幽默现象,这是商务会话独有的特征.商务会话分析中研究的"发笑"不同于日常生活会话中的"发笑",是职业交际中的人际沟通手段,具有特定的目的和需求,如,求职面试中的"笑容"( Glenn,2010) 、商业投诉中的"笑声"( Voge,2010) 等,这些商务情境下偏离正常会话结构的"发笑"反映出通过"发笑"实现拉近或疏远人际关系,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会话参与者的身份构建,是商务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商务会话分析还关注会话顺序的问题.商务会谈较为正式,会话参与者更加注重如何规范有序地展开会话,实现特定的商务目的.

  2) 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

  我们对六个研究热点作进一步可视化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考察最热点的话题.生成的网络图谱( 图 4) 显示,共包括 33 个节点,103 条共被引连线.

  聚类指标 Modularity Q 值 = 0. 4499,超过 0. 4,聚类内部相似度 Silhouette 值 =0. 7654,相似度较高.

论文摘要

  生成数据结果显示,过去五年国外商务会话分析围绕: 面子、幽默和身份三个研究热点,在已发表的论文中是高频共被引词和短语,这三个热点涉及语用学、交际学和社会语言学等领域.排第一位的聚类是cluster4,标识词为 face ( 面子) ,Silhouette = 0. 898,施引文献为 Strategic embarrassment and face threatening inbusiness interactions ( Chang & Haugh,2011 ) .排第二位的聚类是 cluster2,标识词为 shared laughter( 同时发笑) ,Silhouette =0. 719,施引文献为 Interviewer laughs:Shared laughter and asymmetries in employment interviews( Glenn,2010) .排第三的聚类是 cluster0,标识词为local identity process ( 本地身份形成 ) ,Silhouette =0. 672,施引文献为 Local identity processes in businessmeetings displayed through laughter in complaintsequences ( Voge,2010) .我们逐一分析影响商务口头交互话语因素的原因如下:

  ( 1) 商务会话中关注面子因素

  面子( face) 是最高频的共被引词,说明面子问题受到国外商务会话分析的关注,该趋势与国外会话分析研究的热点趋势一致,说明无论是商务会话,还是普通会话都具有人际交往的共性特征,与语用学的面子理论十分切合.Chang & Haugh( 2011) 分析了两名保险公司代理人和客户间的对话,以及百货公司的营销经理和产品促销活动赞助商之间的对话,随后又对被试者进行访谈,探讨了策略性尴尬与面子维护的关系.

  说话人通过主动提及没有满足的请求,使听话人陷入尴尬境地,以此迫使听话人完成说话人的请求,并暗示轻微的责备或不满.通过分析刻意为难和面子的关系,作者指出,运用面子理论分析会话过程,不仅要考虑特定语境对双方行为的相互影响,还要考虑会话双方的关系.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务会话交际研究关注人们如何使用语用策略减少或避免面子威胁,实现预期交际目的.

  ( 2) 商务会话中关注幽默因素

  共同发笑( shared laughter) 是第二个高频共被引短语,说明幽默在商务交际中较受关注.Glenn( 2010)以 15 段毕业生参加实习面试的录像为语料,分析了求职面试中面试官与求职者"发笑"的不对称性."发笑"首先由面试官引发,求职者随之附和.求职者通常不会主动发笑,而是等待面试官主导"笑",也不会主动结束"笑",而是等待面试官主动回到面试话题.

  这种"发笑"序列结构中的不对称性反映了会话双方对各自所处职业角色的定位,共同"发笑"可以拉近会话双方的权力关系的距离.

  ( 3) 商务会话中关注身份因素

  本地身份形成( local identity process) 是第三个共被引高频短语,说明国际上对商务交际中的身份建构高度关注,该趋势与国外会话分析研究的热点内容比较一致,身份建构已成为国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Voge( 2010) 以一家国际金融服务公司 15 段商务会议的录像为语料,分析了投诉过程中,会话双方如何通过"发笑"来反映公司内部的等级身份.投诉过程中投诉者和被投诉者如果同级,投诉者可以通过"发笑"把被投诉者的行为以笑料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含蓄地表达不满.投诉者和被投诉者之间如果存在等级差异,如下级投诉上级,"发笑"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缓冲工具,避免投诉者直接指责.此外,"笑"也可以作为有效的纽带,帮助投诉者和听者建立联系,达成共识.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话参与者的等级与地位影响着商务会议的进程和结果.

  4. 3 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成果可视化网络图谱分析

  关键节点文献考察哪些论文或作者被引最多和影响最 大.我 们 选 择"Title"、"Abstract"、"AuthorKeywords"和"Keywords Plus"等选项,将三个阈值引文数量( C) 、共被引频次( CC) 、共被引系数( CCV) 分别设定为( 2. 1. 15) ,运行 CiteSpace Ⅱ软件,自动生成研究领域文献被引网络图谱,共包含两个关键节点,每个节点分别标识一篇被引论文.结果显示,过去五年中,有两篇论文被引最多,影响力最大的论文是 Po-facedreceipts of teases ( Drew,1987) ,中心度为 0. 19,其次是 Agreeing and disagreeing with assessments: somefeatures of preferred / dispreferred turn shapes ( Pomerantz,1984) ,中心度为 0. 10( 见图 5) .

论文摘要

  我们进一步对关键节点论文做被引历史演进分析( 见图 6) ,重点考察这两篇论文具体涉及哪些作者和语言学理论,从而推断出哪些作者和理论对商务会话分析的学术贡献最大.结果显示,两篇文献涉及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具体包括幽默现象研究和冲突性话语研究,对商务会话分析研究影响最大,构成了商务会话分析的理论基础,这对于深入开展我国的商务会话分析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论文摘要

  1) 幽默现象研究

  文献历史演进分析显示,涉及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Drew,1987) 历年被引最多,说明商务语境中的幽默是一个研究热点.Drew( 1987) 运用会话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大量自然对话中发生的嘲弄现象,总结出被嘲笑者通常是非常严肃地回应嘲笑,解释被嘲笑者严肃回应嘲笑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表明,被嘲笑者能够意识到嘲笑是一种幽默形式,但对嘲笑仍然倾向于拒绝、排斥或试图纠正,只有少数被嘲笑者会接受嘲笑.

  嘲笑通常在被嘲笑者过分或较夸张地抱怨、吹捧、自夸时发生.因此嘲笑可以看作是对偏离正常结构对话的"社交调控".被嘲笑者出于自我保护,通常是防御性地回应这种调控和偏差,以一种很严肃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冲突性话语研究从节点被引历史折线来看,Pomerantz ( 1984) 多次被其他商务会话论文引用,说明冲突性话语研究对商务会话分析影响较大.冲突与缓和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状态,化解冲突,实现语言缓和与人际和谐,形成人际交往的良性互动,成为商务会话分析的重要课题.Pomerantz 指出,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时,按惯例做出评估,初始评估之后,接着做出二次评估.话轮形式反映参与者的态度.因此,二次评估中,同意或异议会以结构不同的话轮和顺序表现出来.作者指出,针对异议言语行为,探讨说话人的言外含意及语言手段,关注言后效果的负面性( 如引起的话语冲突及其语言表现) ,以及说话人的身份特征的影响等.冲突研究体现人际关系制约下的言语互动性,是商务会话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一.

  4. 4 国外商务会话研究方法的特点

  2008-2012 年国外商务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1) 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流,定性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定量研究方法应用较少.定性研究17 篇,占 43. 6% .定量研究仅有 2 篇,涉及语料库方法和定量统计分析,只占 5. 1%; 2)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篇分析、体裁分析、访谈、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分析、民族志方法、内容分析等,且以语篇分析、多模态和访谈方法较多,其他方法较少; 3) 各类研究方法共计应用 19 次,占 48. 7%.4) 混合型研究方法较少,只占 7. 7% ( 表略) .对比国外普通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商务会话研究应该加强混合型研究方法的运用.

  5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对近五年国际商务会话研究考察得到以下发现: 1) 商务会话研究总体呈逐年不断上升的趋势,伴有上下波动特征; 2) 高水平成果数量不多; 3) 共有21 种期刊发表商务会话论文,期刊种类涉及语言学、经济管理、新闻与法律等; 4) 面子、幽默和身份成为商务会话分析的研究热点,涉及语用学、交际学和社会语言学等领域; 5) 实证研究占主导地位,定性研究为主流方法.本研究对我国的商务英语研究具有启示: 国内应该结合语言学、心理学、交际学、语用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加强口头商务话语的跨学科研究,包括商务谈判、商务会议、商务演讲、商务电话、商业投诉等各类商务口头话语语料的采集和研究,探究商务口头话语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实现向学术研究驱动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和口语教材编写方向的转变.

  参 考 文 献

  [1] Bargiela-Chiappini,F.,Nikerson,C. & Planken,B. BusinessDiscourse[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7.

  [2 ] Barraja-Rohan,A. M. Using conversation analysis in the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to teach interactional competence[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1,15( 4) .

  [3] Belhiah,H. You know Arnold Schwarzenegger On doingquestioning in second language dyadic tutorials[J]. AppliedLinguistics. 2012,33( 1) .

  [4] Bird,C. Formulaic jokes in interaction: The prosody of riddleopenings [J]. Pragmatics & Cognition,2011,19( 2) .

  [5] Block,D. Class and SLA: Making connections[J]. LanguageTeaching Research,2012,16( 2) .

  [6] Boden,D. The Business of Talk: Organizations in Action[M]. London: Polity Press,1994.

  [7] Bolden,G. B.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Brokeringproblems of understanding in conversational repair[J].Language in Society,2012,41( 1) .

  [8] Chang,M. & Haugh,M. Strategic embar rassment and facethreatening in business interaction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43( 12) .

  [9] Clifton,J. & Van De Mieroop,D. 'Doing'ethos-A dis-cursive approach to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and negotiationof identities in meeting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42( 9) .

  [10] Drew,P. Po-faced receipts of teases[J]. Linguistics,1987,25.

  [11] Ericsson,S.'That is the dad and this is the mum': Parent-child co-construction of heterosexual identities in conver-sa-tions[J]. Gender and Language,2012,6( 2) .

  [12] Glenn,P. Interviewer laughs: Shared laughter and asymme-tries in employment interview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42( 6) .

  [13] Haddington,P. Turn-Taking for Turn-taking: Mobility,Time,and Action in the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of Junction Nego-tiations in Cars[J]. 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10,43( 4) .

  [14] He,Y. Different generations,different face A discursiveapproach to naturally occurring compliment responses inChinese[J]. 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Language Be-haviour Culture,2012,8( 1) .

  [15] Heritage,J. & Maynard,D. Communication in MedicalCar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16] Luke,K. K. & Pavlidou,T-S. Telephone Calls: Unityand Diversity in 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across Languagesand Cultures[M]. John Benjamins Pub Co. ,2002.

  [17] Moore,P.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in turn-t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uropean bilingual ( CLIL ) and main-stream ( MS)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 early secondary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and Bilingualism,2011,14( 5) .

  [18] Morita,E. "This talk needs to be registered": The meta-pragmatic meaning of the Japanese interactional particle yo[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2,44( 13) .

  [19] Newbold,E. J. ,Howard,S. & Wells,B. Repair in thepeer talk of 6-year-old boys[J]. Clinical Linguistics andPhonetics,2011,25.

  [20] Pagliai,V. Unmarked Racializing Discourse,Facework,and Identity in Talk about Immigrants in Italy[J]. Journal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2011,21( 1) .

  [21] Pomerantz,A. Agreeing and disagreeing with assessments:some features of preferred / dispreferred turn shapes[A]. InAtkinson,J. M. ,J. Heritage( eds. ) . Structures of SocialAction: Studies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2] Reynolds,E. Enticing a challengeable in arguments: sequence,epistemics and preference organization [J]. Pragmatics,2011,21( 3) .

  [23] Simmons-Mackie,N. & Elman,R. J. Negotiation of iden-tity in group therapy for aphasia: the Aphasia Café[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Discourses,2011,46( 3) .

  [24] Tovares,A. V. All in the family: Small stories and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a shared family identity that includespets[J]. Narrative Inquiry,2010,20( 1) .

  [25] van Compernolle,R. A. & Williams,L. Promoting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in the classroom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2,16( 1) .

  [26] Voge,M. Local identity processes in business meetingsdisplayed through laughter in complaint sequence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42( 6) .

  [27] 王立非,陈香兰,葛海玲. 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J]. 当代外语研究,2013( 5) .

相关标签:商务英语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