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英语介词隐喻意义在构建语篇主题中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3 共2908字
论文摘要

  对于大部分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介词还不是很重要的词汇,提起介词也只是想到与时间和方位相关的链接,而对于英语介词的隐喻意义涉及较少,所以更不要说其概念隐喻意义的语篇功能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把介词只当做一种辅助词,只是在讲词语的搭配时才讲到介词的涵义。在学习介词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一个介词有多重意义,但并没有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多义现象,也不知道这些义项之间的关联性。所以,只是死记硬背介词的各个义项,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介词。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对介词的语义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介词不再是传统语言学中的小词和辅助词,介词和其他实词具有同等重要的语义认知功能。介词多义现象的产生也是语言发挥其隐喻功能的表现形式。隐喻在传统语言学研究中只被当做一种修辞手段,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推广和运用,隐喻这一传统修辞手段转换成一种语义认知方式,即依靠人们熟知的知识、体验映射到相对抽象的认知领域帮助人们来理解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隐喻不再局限于修辞手段的功能,而且是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只是从一类事物概念域到另一类不同领域事物概念域的语义延伸,而是从源模型语义结构到目标语义结构的映射过程。由上可知,介词不仅表示空间和时间概念,而且更多语境下体现的是其概念隐喻意义的运用。这一点在以下前人研究中的结论中得以印证。

  刘慧(2010)在其硕士论文基于语料库空间介词IN的隐喻用法研究中的研究数据表明介词 IN 的隐喻用法达到73.85%,而表空间概念的用法仅占26.15%.蔡佳立(2010)在其硕士论文新闻语篇中介词IN的认知研究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语料中,非空间意义出现频率最高,占66.59%;空间意义占33.41%。这说明英语介词in的使用有较明显的喻化倾向。

  上述研究结果也与拉克夫所提出的观点相吻合,即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的。

  1、 概念隐喻与英语介词

  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拉克夫和英国哲学家约翰逊,其概念隐喻思想体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和《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作品中。双重介词就是指由两个简单的介词重叠使用而构成的,如 from behind, fromamong, since before, until after, except on等。短语介词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组成的短语构成的,如in case of, instead of,on behalf of等。

  2、 英语介词概念隐喻意义在语篇主题中的构建功能

  任何一个语篇都会有其主题思想,语篇主题思想的构建就是语言组织方式的过程以及词汇选择、句式选择的过程。传统语言学都专注于研究实词在语篇构建中的作用与功能,而忽略了介词等虚词的语篇构建功能。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打破了传统语言学对介词的理解和界定,介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小词,不再只是连接实词。英语介词的概念隐喻意义也可以在语篇主题的构建上起着重要作用。《Hiroshima》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自己内心情感的纠结与广岛人的外在表现行为之间的冲撞折射出二战后广岛人的心理创伤和生活态度,同时不断设置悬念,创造故事情节高潮。作者自始至终都有一股强烈的负罪感,尤其是在文章的开篇,当作者一到达广岛火车站,就描述了自己对广岛独有的特殊情感—一种难以名状的负疚感,选用了下列句子“I had a lump in my throat and a lot of sad thoughts onmy mind”,“Was I not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在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一股强烈的同情感再次涌上心头如“I now stood on thesite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ardment, where thousands upon thou?

  sands of others had lingered on to die in slow agony.”从上述句子中我们可观察到作者多次使用介词in, on。此处介词on与mind搭配在一起,in与my throat搭配凸显了作者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像一座大山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挥之不去,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我们再次体会到作者的不安和沉重思绪,他采用了on与site 搭配,on与linger搭配,in与slow agony搭配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遭受原子弹轰炸而苟延残喘活着的广岛普通老百姓的同情。在这几处我们可看到介词in和on的使用都不是表空间和时间概念,而是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语义拓展即概念隐喻意义。In与on 在此处与具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搭配,使得作者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情绪和个人态度更加清晰,痛苦与负疚之感更具有震撼力,更能打动读者;使得语篇的主题思想更加突出—作者对战后广岛人肉体与心理创伤的同情与愧疚之感,幸存下来的广岛老百姓仍然遭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因此作者把on与linger搭在一起,in与slow agony搭在一起,表明了作者对于幸存者战后生活的一种同情,活着只是在拖延时间,每一天都在煎熬中度过,最终还是因病痛死去。此处的in与on都表现了幸存者的精神状态,同时体现了作者在思想上的久久难以释怀之情,介词in与on承载的是作者对于主题思想构建的功能,即语篇的标题-Hiroshima-the“liveliest”city in Japan,运用反讽手段表明主题思想广岛不是最有活力的日本城市,从作者自身的负疚感以及与广岛幸存者的对话两条线可以看出战后广岛人身心均遭受重创。

  《Ships in the desert》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因果关系论证了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运用对比、类比等手段来加强论点的论证。为了让读者意识到目前全球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作者对比了咸海十年间的变化,南北两极地质气候的变化,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现状,纵向说明人类历史进程中农业、工业发展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同时,作者在问题阐述的过程中潜在地表明了自己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态度,并且分析了导致全球环境剧烈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文明的进程。为了改变现状,作者提出了基本的做法是改变人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以下句子可说明作者的态度与个人情感。The problem is not our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 so much as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此处的介词on体现的是作者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单方面的索取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人类占据主动权决定对大自然的开发手段),而不是一种和谐平等的人与大自然关系,此处with体现的是人与大自然应该是一个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

  The strategic nature of the threat now posed by human civilization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the strategic nature of the threat tohuman civilization now posed by changes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present us with a similar set of challenges and false hopes.此处介词by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人是这场灾难的发起者,而介词to表明这场灾难反过来向人类发起了挑战。因此,上述介词的运用体现的是其概念隐喻意义的语篇主题构建功能,其表明了作者的主旨思想-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而不是单方向的开发索取。

  参考文献:
  [1] 刘慧.基于语料库空间介词IN的隐喻用法研究[DB|OL] .
  [2] 蔡佳立.新闻语篇中介词IN的认知研究[DB|OL] .
  [3]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 1987.
  [5] 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相关标签:英语毕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