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语进入小学课堂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然而,小学英语教学目前仍处于尴尬的位置。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仍然普遍不高,进入初中后,普遍是从零开始重新学习英语,这无疑是对小学教学资源的浪费。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归纳了小学英语教学特点,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目前的瓶颈,并探讨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教学挑战;
小学英语教学在全国的普遍开展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但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小学毕业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遍未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程度,掌握的英语单词量少,实际交流能力差。针对目前的情况,需要认真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特点,提出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1,2]。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不同于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以最终考试为目的,小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基本功为主。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的发音规则,都是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例如书写习惯,现在英语教学普遍使用意大利斜体,意大利斜体相对易学,辨识率高,书写速度也较快。而印刷体如果要做到美观,书写速度必然较慢,也需要更多的书写技巧。对于那些写印刷体的学生,应通过积极引导,使他们摒弃印刷体,投入意大利斜体的怀抱,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注重联系实际
小学英语教学的功利性相对较低,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也没有中学时那么高,开展一些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积极作用。
比如学习天气的时候,教师并不会直接照本宣科,课文今天是晴天,并不代表现实的今天是晴天。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让学生联系当前的天气,做出较为灵活的回答。
(三)小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现在已经普遍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师从过去教学的指挥官角色,变成现在的引导者和辅导者角色,对于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严格限定范围,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灵活度。
比如学习水果这一节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前依靠自己的力量写一篇小文章,叙述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特点。如果遇到表达困难的时候,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而不是越俎代庖,直接指导学生写作。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亟需提高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开展晚,受重视程度仍没有语文、数学等传统主科高,导致了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较低。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不扎实,又或者是教学表达能力较弱。某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没有英语专业的教师,不得不外聘英语教师,甚至是让其他科目教师兼职,这显然是对小学英语教学不利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对词汇量的重视不足
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命门,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任何英语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过于重视口语交流,但是对单词学习这一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有些轻视,很多小学直到高年级才开展英语晨读课,甚至有些小学完全没有英语晨读课,这对词汇量的积累是非常不利的。
(三)小学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存在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口语交际,然而到了初中,由于中考的压力,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必然会转向阅读和写作。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侧重点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无所适从。对于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成了负担,对于教师而言,计划的教学目标也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面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挑战,应对症下药,抓住重点,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一)为教学相对薄弱地区的英语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
短时间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对教学相对薄弱地区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通过集中培训,优先解决某些学校英语教师从无到有的问题,然后再解决从有到好的问题。同时,应要求学校不能让其他科目老师兼职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教师应专心教学研究。
(二)增加英语阅读课,解决词汇量问题
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意识到语文阅读和英语阅读同样重要,开展英语晨读课越早越好,同时应鼓励学生购买一些单词书并进行学习,切实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三)培养学习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小学英语教学对阅读和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学衔接存在问题。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应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
四、结束语
小学英语是英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其意义和作用都十分重要。学校应该尽早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培养英语教学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保驾护航。广大小学英语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总结教育经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应对当前的困难,保证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能够正常展开。
参考文献
[1]周桐纭.试论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中国校外教育,2019(4):82,84.
[2]何晓燕.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小学时代,2019(3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