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已然成为了经济与贸易的中心之一, 因此, 跨文化交际是我们必然而然的一项活动, 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很多语用失误, 不仅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也不能进行正常的事件表达误时误事, 因此研究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失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用失误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探析;
所谓的跨文化语言学其实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 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的语言交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已然成为了经济与贸易的中心之一, 因此, 跨文化交际是我们必然而然的一项活动。然而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自然而然会受到本国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出现语用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出现语用失误会造成尴尬影响交流, 甚至会造成对方的误解。我们对日常应用跨文化交际的人群发现, 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跨文化交流学习机会, 为了避免大学生在出国留学或接待外国留学生时出现语用失误, 我们将对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失误进行详细分析, 以期对跨文化交流提供一些帮助。
一、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实例
目前来说, 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失误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语用-语言失误”, 一种是“社交-语言失误”。
(一) “语用-语言失误”类型
“语用-语言失误”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说话人的措辞表达不当引起听话人的误解, 另一种是听话人理解不了说话人的意思。比如下面的实例:
Teacher:Tomorrow morning we will have an exam, and everyone should be present.
Student:Is that too early?
在这个实例中, 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在明天的课堂上要进行考试, 每个学生必须要出席”, 但是学生们可能会理解为明天一早就要考试, 这就是“语用-语言失误”的类型。
(二) “社交-语言失误”类型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过程中, 如果交流双方对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不熟悉就会造成语用失误, 比如下面的实例:
Foreigner: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
Li Ming:Oh, no, my English is just so so.
在这个实例中, 外国的朋友是想夸奖李明的英语讲的非常好, 受到中国传统谦虚文化的影响, 李明谦虚的说英语一般, 但是外国人不认为这是谦虚就会认为李明的英语真的一般, 这就是“社交-语言失误”的类型。
二、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产生语用失误的文化背景原因
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产生的语用失误有很多原因, 我们从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教育的模式进行分析,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高校大学生对西方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语用教学存在误区。
(一) 高校大学生对西方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
在我们国家高校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只是注重单词和语法的教学, 对于西方的背景文化和词语的深层次涵义很少有涉猎, 另外,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又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原因就会导致大学生缺乏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必要了解, 一旦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进行出现语用失误甚至会引起误解。比如“Dragon”这个单词, 在我们的认知中龙是非常神圣的, 但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 龙大多是残暴的化身, 被他们所厌恶。如果我们与外国人讨论“Dragon”这个单词, 他们就会疑惑, 甚至会怀疑我们国人崇尚暴力。再比如:西方国家会用简单的称呼来表示关系, “brother”“sister”等单词只是用来表示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但是在我们国家为了表示亲切, 我们往往会称呼“李奶奶”“刘姐”等, 因为当我们称呼外国朋友为“sister”时, 她们会感到很奇怪。
(二) 中国与外国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发展过程不同, 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不同势必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我们国家, 往往很重视人际和谐, 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往往喜欢兜圈子而不是直截了当, 害怕让对方难堪, 但是在西方国家, 他们的交流方式非常的直截了当。比如说, 在我们国家借钱, 往往是先进行寒暄, 等到最后的时候委婉的表达出想借钱的事实, 但是在西方国家会直接表明是来借钱的, 之后才会进行寒暄。由于中国与外国文化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解对方意思的情况, 产生语用失误。
(三) 语用教学存在误区
特别指出的是, 传统的语用教学以英美标准为主, 忽视东南亚国家。一方面, 语用教学以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礼貌理论等为基础。但以Brown&Levinson提出的礼貌原则为例, 此原则基于西方文化, 其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因素并未参照世界上其它的礼貌范例, 不能完全解说东方文化和东南亚区域的礼貌现象。如果仅仅进行英美习俗、行为标准、价值观的传授, 会让学生忽视东南亚各国从宗教信仰、价值观到饮食文化等个方面与英美文化的诸多差别, 从而造成东南亚国家跨文化交际障碍。另一方面, 传统语用教学假设交际对象为英语本族者做前提, 是以英语本族语者使用的英语为标准。如今, 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 亚洲英语、欧洲英语、非洲英语与英美英语无论是在语音、语调, 还是在词汇和语法上都与英美英语有差别。但是我们教材中的英语发音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发音为准, 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其他各国英语的变体, 这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的障碍。
三、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产生语用失误的具体原因
(一) 对英语语词的内涵理解有误
在我们国家目前的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只是注重英语词语字面上的意思, 并没有进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分析该词语的深层次意思, 由于没有深入到具体语境中学生在交流时很可能会使用错误的词语, 造成语用失误。比如说, 在英语外教进行讲课的时候, 有个学生想要着急去厕所, 他可能就会对外教说“I am sorry”, 此时外教可能会一头雾水, 可能在想“这个学生犯了什么错误吗?”然而这个学生并没有犯任何的错误, 只是想表达自己想去厕所的抱歉而已, 在英语教学中sorry表示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表达道歉, 在上述所说的例子中, 这位学生不应该说“I am sorry”, 而是应该说“Excuse me”, 这样才能够表达出自己因为想要去上厕所耽误外教的教学而表示歉意, 而不会让外教误会他是因为犯错误而道歉。
(二) 将汉语直译成英语
我们汉语的逻辑思维方式与学习的英语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姓名我们总是姓+名, 但是英语总是喜欢把姓氏放在后面, 也就是说英语喜欢采取倒叙的方式进行陈述, 因此, 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把汉语直译成英语, 而是要正确理解英语所蕴含的意思。比如, 汉语“我先走了”如果直译成英语的话就是“I will go first”, 如果用这样的话与西方人进行交流, 他们就会产生疑惑, 会认为走也需要排顺序吗?如果你第一个走, 那谁第二个走?这样的交流就会产生障碍, 会对交流的对方产生疑惑。
(三) 难以识别语句的深层次涵义
有时我们的交流是短小精悍的, 在一般的交流过程中, 往往会用简单的话语来囊括很多深层次的涵义, 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 受到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就很难用比较简单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就导致在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产生语用失误。比如说, 当乘坐地铁的时候, 外国的朋友可能会对你说“Can you help me”, 此时有些学生的理解会出现偏差, 这位外国友人是在请求帮助, 而不是在问有没有能力帮助他。
(四) 在交流中使用的语言不恰当
由于我们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 可能在我们眼中认为是问候的话语在西方人的眼中可能是不恰当的, 比如说, 当我们碰到一位认识或比较熟悉的外国友人时, 通常我们会问候一下“你吃了吗”, 这是我们这在普通不过的问候语, 我们可能会说“Have you already get dinner”, 由于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这位外国友人可能就会想“他为啥会问我吃没吃饭?难道是想请我吃饭吗?”。
再比如:当我们的国人想夸奖外国友人特别有钱的时候, 可能会说“You have a very wealthy father”, 我们可能只是简单的夸奖或恭维, 但是在外国友人眼中可不是这样的, 听到这样的问候他们可能会不高兴, 认为你是在讽刺他, 讽刺他的财富不是自己赚得的, 而是继承自己父亲的。
还比如:在我们国家, 教师是一份值得别人尊重的职位, 另外, 我们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叫“刘老师”“张老师”, 这是一种尊称的体现, 但在外国人的眼中可不是这样的, 教师在西方国家是一类收入很低的职业, 不仅薪水低而且社会地位低, 如果我们不知道而是称呼外国友人“Teacher”, 他们就可能会不高兴, 认为是在贬低他们。
四、怎样避免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产生的语用失误
(一) 加深对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
受我们国家应试教育的现状,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中心和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单词的掌握和语法的教学上, 忽略了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样虽然让学生能够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但并不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 忽视了英语的具体应用。如果想要解决这一现状, 高校的英语老师需要改变一下教学内容, 在学习单词、语法的基础上, 对西方的文化背景进行教学, 并且让学生把学到的英语语句与具体的情景结合起来, 真正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 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产生的语用失误。
(二) 创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
很多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总是难以提升, 这是受到环境的影响,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 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 我们自然而然的讲的是“中式英语”, 缺乏纯正的英语学习环境, 因此想把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难度非常的大。针对这一现状, 高校的英语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 比如说建立英语角、微信群等, 这是一种纯英语交流的学生组织, 学生在这个组织内的任何交流和活动只能用英语, 虽然这些一种模拟的英语交流环境, 但是长此以往, 学生的语用失误肯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整改。
(三)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由于我们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背景差异, 因此学生在学习或应用语言的时候往往会不自然, 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这时, 高校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让学生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思维方式。比如, 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与外教或者是外国留学生进行交流, 虽然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别扭不适应, 但时间一长肯定会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或者是语言的涵义, 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语用失误。
结语:在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产生的语用失误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国家与其它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 而且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 缺乏文化语境知识以及其它国家文化背景的知识, 因此, 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应该多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培养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对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失误类型进行了分析, 另外分析了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些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期能够对这种语用失误进行改进。总之,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有效的避免语用失误不仅可以正常的交流, 还可以展现当代大学生多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刘旭.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语用教学策略思考——评《语用学与英语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01:109.
[2]苏雪莲, 钟永发.顺应理论视角下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模糊词之语用功能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3:272-273.
[3]周流溪.交通、交流与交际——文化角度的考察[J].当代外语研究, 2015, 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