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化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满足人类社会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是一种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或服务的不可多得的资源。
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可以划分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国家重点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和特殊用途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防风固沙林和护岸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国防林等。地方重点公益林,包括未区划界定为重点公益林,但生态地位重要或地方法规保护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中型水库周边的防风、固沙、维持水土的森林等。
1、 吉林省公益林现状
吉林省目前的公益林树种繁多,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衡,我省公益林覆盖率(包括灌木林)为 35.9%,在全国占第7 位,但多集中于东部、东南和中部山区,森林覆盖率东高西低、自东向西递减,即便是分布较集中的东部山区,森林分布亦不均匀,一般集中于偏远山区。人工林树种单一,全省人工林(不包括经济林)共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 11.9%,林种结构不合理。
2、 当前公益林存在的问题
林分质量差、防护效益低。经过系统调研发现,现在我省公益林保护措施落后,林地利用率低,防护功能弱,特别是疏林地,其蓄水、保水、生态保护的功能薄弱,如何种、适、封、育相结合,加快疏林地的改造,提高其生态防护效果,已成为当前公益林建设的难点问题。林分结构不合理,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防护效益和防护功能弱。
管护投入少,机构不健全。多年来,在公益林建设中“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然突出,造林投入多,管护投入少,形成“春天大造林,秋后不见林”的现象,对森林资源的管护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当前,仅靠各乡(镇)林业站人员来管护,人少、资金少,形不成合力,加之分布广泛,对公益林的监管力量薄弱,手段较落后,建成完备的生态公益林监测和管护体系任重道远。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很低,林农管护积极性差。公益林管护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当前,各地正加大林权制度的改革,而公益林由林农“自扫门前雪”的管护机制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生态管护的效果。基于此,如何改革公益林管护机制也必将成为公益林茁壮成长的关键。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滥砍滥伐林木和乱征占用林地现象时有发生,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而小城镇的建设必将破坏和影响林木、林地的生态防护功能。再加上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乱砍滥伐和征占林地现象屡禁不止,如何加大监管力度,促进生产建设与生态管护平衡伯重要性日益突出。
3、 解决措施
加大公益林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对重点公益林的宣传,针对群众最为关注的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做好群众支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把宣传工作纳入地方政府部门领导的考核机制,不断强化公益林管理意识,加大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使群众对公益林保护教育要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提高林分质量。加强林分结构的改造,包括对公益林区的疏残林、低效益林地和荒山荒地的改造;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精心营造针阔复层混交林、景观林,扩大公益林总量。
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通过认养冠名等方式,捐资保护和建设公益林。
科学规划健全管理机构。认真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制定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造林原则,以扩大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加大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加强对公益林的管护,必须从上至下健全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组建专职护林员队伍,加强公益林管护力量,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护林防火,提高防火减灾能力,林政执法人员及森林公安局等林业执法部门,加大林区巡查办案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为公益林建设保驾护航。加大处罚力度,处罚所得资金用于管护公益林。
4、 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
林业建设既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公益林经营建设是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内容,也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研究公益林建设现状,探讨公益林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管护,以求进一步提高公益林对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林业科研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光荣任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吉林省公益林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想使林业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这既是对林业本身的保护,同时也是利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制定有效措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