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是我国毛竹[1](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v.pubescens)的自然分布中心区,毛竹林主要分布于赤水河、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其中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是"中国十大竹子之乡".毛竹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是我省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首选树种之一.
赤水河流域毛竹林不同经营度出退笋[2]与新竹生长[3],以及赤水河流域[5]和黔中地区[4,6]毛竹母竹[4]和实生苗[5-6]造林后的笋竹生长有过报道,缺少出笋成竹动态观测;不同经营措施对赤水河流域毛竹林分质量与生产力[7]的影响,以及不同径级类型毛竹林土壤理化指标[8]变化有过研究,也缺少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影响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毛竹林出笋成竹特性与林分结构调控机理尚存许多空白.
本文以赤水河流域毛竹林为对象,研究毛竹林出笋成竹动态与经营措施的影响,旨在完善毛竹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供依据.
1试验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在赤水市葫市镇进行.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E 105°36′25″~106°14′56″、N 28°15′02″~28°45′58″,海拔变幅221~1730.1m.县域地质属杨子区四川盆地分区,主要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母岩有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和泥岩等,成土主要有紫色土、黄壤和黄棕壤.地貌属娄山山脉由东南至西北向延伸的尾部,处于四川盆地边缘的河谷地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立体气候明显,地区差异显着.年均温(海拔293m)18.1℃、变幅17.5~19.1℃,1月均温7.9℃,7月均温28℃,≥0℃年积温计365d和6621.7℃、≥10℃年积温计279d和5888.3℃.年 降 水 量1268.8mm、变 幅881.2~1268.8mm,春、夏、秋 和 冬 季 雨 量 比 例 为23%、44%、24%和9%,年蒸发量1307.1mm.年日照时数1297.7h,变幅999.4~1529.2h.主要森林类型包括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
试验林面积46hm².海拔变幅560~895m,年均温15~17℃,降水量1000m左右,无霜期250~310d.母质为侏罗纪和白垩纪红色砂岩,土壤为黄壤.
1.2 研究方法
1.2.1出笋成竹动态监测.在试验林中依据海拔、坡度、坡向和竹林质量差异共设立20m×20m固定样地计38个,于3月出笋开始至4月结束期间,以笋尖出露地表5cm视为出笋,每日定时标号插牌登记出笋数量动态,5月初统计成竹数量.
1.2.2抚育措施对出笋成竹量的影响.选择立地和竹林质量相近的9个小班进行3种不同抚育措施试验:劈抚垦覆(A)为清林,全面松土,挖除竹篼和树桩;劈抚(B)为清林,砍灌割草,清除林地枯木朽竹:对照(C)为不清林,不松土.各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重复.在每个处理有代表性地段设立20m×20m固定样地,出笋成竹调查同(1).不同处理观测样地本底数据除立竹密度在对照和处理间差异显着外,其它指标差异不显着,表明试验林布置有较好的一致性(表1).
2结果分析
2.1 出笋成竹规律
观测数据(3月18日~4月12日)统计发现(图1),毛竹林出笋始于3月中旬、止于4月中旬,日出笋量变幅1~193牧/hm²,年出笋量1388牧/hm².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出笋盛期,日出笋量达20~193牧/.hm²日成竹量变幅1~116牧/,hm²盛期日成竹量变幅7~116牧/,hm²年成竹量867牧/.hm²出笋和成竹量动态呈"低-高-低"典线,日出笋(x)和成竹(y)数量间相关显着(y= -3.8321+0.6913x,R=0.9657**).成竹率变幅22.2%~100.0%,盛期达32.3%~77.7%,成竹率动态呈"低-高-低"典线,日成竹率动态峰值较出笋成竹量峰值提前5~10d,平均成竹率为62.44%.新竹平均胸径呈降低趋势,变幅6.00~14.00cm.分析表明前期出笋量少,成竹率较高,新竹平均胸径大;盛期出笋量多,成竹率高,新竹平均胸径较大;未期出笋量少,成竹率低,新竹平均胸径小.毛竹丰产林经营中,宜留前、盛期笋,以提高成竹率与新竹平均胸径;笋产品利用宜以盛、未期笋为主.
2.2 抚育措施对出笋成竹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间毛竹林出笋量差异不显着,成竹量和成竹率在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着(表2).同对照相比,劈 山 垦 复 和 劈 山 的 出 笋 量 为145.33%、135.90%,成竹量为208.33%、218.63%,成竹率为145.38%、165.54%,不同抚育措施可提高出笋和成竹量.劈山垦复较劈山提高出笋量6.94%,成竹量和成竹率降低的形成原因有待持续研究.
3讨论与建议
3.1 毛竹林出笋成竹动态的变化
与同镇相似立地的葫市楠竹场[3]毛竹林相比,本研究的毛竹林出笋量、成竹量和成竹率动态相似,反映了该地毛竹生物学特性的一般规律.但出笋始期延后至3月中旬、结束于4月中旬,经时30d、缩短10d左右.文献[2]大小年毛竹林出笋成竹率为58.6%~67.1%、花年毛竹林为65.3%~89.1%,本研究中毛竹林的相应值为41.0%~62.4%,相对较低.黔中地区[4]引种广西毛竹实生苗和母竹造的人工林出笋始于3月上旬、结束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持续时间达50~70d.出笋成竹率在平坝县为35.7%~62.2%、5年均值为48.7%,省林科院的相应值为36.6%~73.1%、54.6%,水城县的相应值为44.3%~57.1%、50.7%,成竹率明显低于赤水河流域.这种差异是毛竹种源的特异性、还是气候因素影响所致,有待研究.
3.2 毛竹林出笋成竹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表明毛竹笋竹生长同气温[2-5]相关显着.黔中地区[4]毛竹林春季连续2旬日平均气温≥10℃时竹笋就萌动出土,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浅鞭笋出土早于深鞭笋,出笋成竹的数量与质量受竹林生长状况与水热条件的综合影响,但缺少量化分析.通过5年龄级结构调整[6],毛竹实生苗幼林中仅保留1年生竹、保留1~2年生竹和新老竹各占半数处理的年成竹量比例为149.72%、100.00%、102.24%,合理的年龄结构虽降低了成竹数量,但提高了保留林分质量.不同采伐与抚育措施组合[7]可改变毛竹林的成竹数量与质量,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可显着提高成竹率.在毛竹丰产林培育中,经营措施的多样性和施用的阶段性对出笋成竹量影响效果具有综合性,有必要开展多种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出笋成竹量的影响研究,优化经营技术体系,提高毛竹林产量.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 吴炳生,梁红玲,杨颐忠,等.毛竹林不同经营度出退笋及笋体生长测算[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6(1):60-69.
[3] 吴炳生,徐玉蓉,张宏,等.楠竹生长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J].竹类研究,1978(13):22-25.
[4] 张吉全,巫启新,钟远春,等.黔中地区楠竹栽培试验[J].贵州林业科技,1984,12(4):39-44.
[5] 巫启新,陈跃荣.楠竹实生苗造林阶段生长发育规律[J].贵州林业科技,1981,9(1):17-23.
[6] 吴炳生,周家珩,文华甫,等.促进实生毛竹幼林成材技术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90,18(3):33-40.
[7] 陈家洪,张喜,尹洁,等.抚育和采伐组合措施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10-2111,2152.
[8] 张佐玉,张喜,崔迎春,等.贵州毛竹林不同径级类型的土壤理化特性变化[J].竹子研究汇刊,2012,31(2):6-10.
[9] 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