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农业景观在漳州新城市建设中的价值与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18 共5950字
论文摘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们居住就业的空间,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区用地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不断侵占周边农田、绿地、森林,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少,生态环境质量趋于恶化.长期生活在"水泥丛林"和"柏油沙漠"中的人们,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生活紧张、心理压力大等问题.为了调节人与自然的平衡,实现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在都市内部与周围必须保留足够的绿色空间.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的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希望通过绿化的布置来营造一种"四季常青、花团锦簇"的花园景象,于是引发了营建大草坪,移植大树木的风潮.但大量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高消耗、高浪费的行为,既不利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1],有的反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以往的生产模式的片面性,并将目光转向农业,探索运用农业作物(如果蔬、稻麦、药草等) 来代替观赏性的花草树木,把农业不仅作为生产的对象,而且作为审美的对象,作为景观呈现在人们眼前.因此,就提出了建设一种环境宜人、社会和谐、高效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态系统--"田园都市",继而提出了农业景观的设想.农业景观即是在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引入原本作为生产性的农业作物,作为城市景观形态和绿色基质,溶解于城市环境之中,使之既具生产性、经济性又具审美性,与城市中单纯用于观赏的花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城市景观形态.

  1 农业景观的形成与发展

  "田园城市"是从英文"garden city"直译而来,在国内也被称之为"花园城市""田园都市"等."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始于 19 世纪末,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最先提出.18 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令人类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将许多陌生棘手的问题和现象摆在了人们面前--快速城市化造成了人口的爆发性增长、城市急剧膨胀、住房拥挤、设施严重缺乏、生态持续恶化等问题,这些"城市病"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的迫切任务[2].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历史背景,1898 年霍华德在其着作《明日之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首次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城市之中,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城乡的和谐统一,城市要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田园城市"(Garden City)发展到今天,人们赋予其更多的内涵.从狭义的角度看,它更多的是强调城乡的统一,即适度的规模、优美的自然环境、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务等.从广义的角度看,它与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各种城市概念有趋同性,是表达人类理想城市的综合性概念,它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更高质量的环境、景观、生活品质.农业联系着人与自然,是二者的桥梁与纽带.城市化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农业的生态功能[3].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一书中也认为:"对自然作物的偏爱遍布于各个阶层,至少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是这样的[4]."因此,他提出城市和有人居住的乡村始终是一个整体.与之同时,美国着名的环境规划师,宾夕法尼亚大学伊·麦克哈格教授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也强调"设计要将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有机地结合起来"[5]的思想.霍华德、凯文·林奇以及麦克哈格的城市设计思想为当代欧美等国家将农业作物作为一种景观形态引入都市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今日出现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像阿姆斯特丹、芬兰、伦敦、巴黎以及北美的纽约、费城、蒙特利尔、温哥华等都将农业景观同都市发展结合到一起.诸如:芬兰首先是农业政策的倾斜--农业补贴的办法,其次是加强法制建设-保护质量较高的土地用于农业目的,避免被其他用途割裂得支离破碎,最后是环境教育问题深入人心--使一些涉及农业景观的问题更容易被领会.巴黎通过设置包容性的土地发展规划,对农田景观进行保护.蒙特利尔则将都市农业景观纳入到永久的市政公园用地规划之中.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也对农业景观介入都市空间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上海市的目标是:建设一种高度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使之形成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大农业系统.国际"花园城市"深圳的新要求则是"将大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环境提升,与现代高科技发展结合起来,使传统产业作新贡献、作大贡献".从国内外农业景观的发展来看,农业作物作为一种景观形态介入都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代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2 漳州发展农业景观的区位优势

  漳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景观发展基础与优势.漳州地处我国东部快速发展区域,作为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热点地区,其气候具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 21 ℃,无霜期达 330 d 以上,年日照时间2 000 ~ 2 300 h,年积温 7 701.5 ℃;年降雨量 1 000 ~ 1 700 mm,雨季集中在 3-6 月,水热条件优越.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两条干流在龙海市的三叉河汇合后,又分流进东海.境内漳州平原是福建省第一大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农耕条件优越,素有闽南谷仓之称.全城茂密的植被覆盖,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丰富的农业景观资源以及多姿多彩的民居民风民俗,为漳州建设成为福建的水城、绿城打下了坚厚的基础.在大力实施"海西建设,漳州先行""依港立市"战略的前提下,在厦漳泉大都市区下的差异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漳州正处于大项目加快落地,大产业加快集聚,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关口,在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下高标准建设生态城,提升了生态城建设的示范意义,也为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田园漳州、生态漳州提出了挑战.日前,漳州市政府通过了《"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除了传统农业外,还要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打造 8 个休闲观光农业布局,分别:一是展示观光型:如马口海峡花博园、天福茶博物院和石雕园、马口东南花都、天福观光休闲茶园、赤土乡数百亩的观光茶园、南靖咖啡观赏园.二是健身娱乐型:角美龙佳生态观光园、古雷滨海旅游度假区、前湖湾旅游度假小镇、旧镇海水温泉度假村等;长泰县在马洋溪流域鼓励发展水果、蔬菜观光采摘基地和休闲垂钓项目,结合古山重田园乡村和民俗文化,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坂里乡百樟林、黄西坑水库一带以珠石灵光景区为依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景区;枋洋镇以未来上洋水库为依托,发展带"山、水、茶"特色的观光农业;岩溪梁岗山、董凤山一带发展观光果园、观光茶园;云霄县以乌山红色旅游基地和开漳圣地历史文化,发展绿野、金山、大臣山等休闲观光农业景区;诏安官陂欢乐谷农业观光园;南靖县以"南一水库"为依托,发展观光旅游业.三是花果观赏型:如南靖幽香四溢兰花园、天宝十里香蕉林、九湖万亩荔枝海、水仙飘香蔡坂村、诏安霞葛、官陂万亩荔枝、诏安红星万亩梅林海、平和大芹山万亩无公害高山茶景区、东山台湾黑珍珠莲雾双芝果园等.四是绿色生态型:如长泰天柱山森林公园、华安竹类品种园、南靖热带雨林、云霄漳江口红树林水乡渔村、百花村花市、水仙花景区、北溪南岸观光休闲农业、长泰县山重千亩油菜花、贡鸭山生态农业公园、平和三十公里观光水果带、南靖和溪乐土南亚热带雨林区、虎伯寮南亚热带雨林区、九龙江农业大观园、东山湾水产养殖观光区;诏安梅岭滨海观光园,马洋溪两岸的万亩香蕉、桃、李、梅杂果带;以布坑水库为核心,并依托天宝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公园.五是土楼民居型:如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华安二宜楼.六是地质奇观型:如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六鳌抽象画廊、梁山、海月岩等.七是观光农业项目:马口花博园区、天福茶庄、火山地质公园及扬美水库、梁山山脉、坪水水库、南浦等自然生态景观林区,构筑闽南海滨休闲观光度假生态旅游区;东山岛沙生植物园、东山澳角渔家乐.八是人文景观旅游带:南靖和华安的土楼群,赵家堡和天福茶文化为代表,连接湖西诒安堡、开漳圣王、乌石妈祖等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3 农业景观在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中的价值

  3.1 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城市资源

  目前,漳州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地域扩张,城市建设用地供求的缺口巨大,都市郊区农村中的土地存在非农化的威胁,一些城中村村民的住宅用地也在不断地被改造.城市建设用地的剧增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矛盾突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找到一个城市景观与农业发展交汇的地区非常重要.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经验来看,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发展农业景观,将农田引入都市之中并将其景观化,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农业用地不足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还有利于扩大粮食供给,为资源高效利用搭建平台.因城市地租相对较高,农业景观中农业用地的生产必须是高产出,这就要求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目前漳州正加快中心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提倡成片区、成规模的土地出让,强化环境塑造,高标准配套基础和公共设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加快中心城区工业"退二进三"步伐,促进金峰工业区、蓝田工业区的产业进一步向靖城组团及九龙组团转移,对区内的土地使用强度进行限定,促进工业用地的集约发展.同时积极主动寻求与城市资源的整合,通过多渠道和多方式,紧密依托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使农副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和流通增值,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

  3.2 优化生活,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益紧张,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可以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将农业景观引入城市公园,建设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农园,可以优化人们生活,为市民提供自然的休闲区,同时可以进行农业知识教育.漳州拥有大面积的荔枝园、香蕉园、水仙花基地,稍加整理,就能成为城市的公园,原有植被、地貌都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农民也照样可以种植作物,而且投资少、见效快.目前,20 km²的城市郊野公园示范区正在推进中,每个县(市)同步推进 1-3 个生态公园.农业景观召唤人们参与其中,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精神的满足.目前也有不少漳州市居民利用盆栽艺术或是在社区花园、房前屋后、楼顶栽种一些农作物来体验一种"种豆南山下"的田园生活方式.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实践,可以让市民在观光或田地耕作的同时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在此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农耕和丰收的喜悦.通过接触耕种文化,学习农耕知识,增进与农民的交往,在回归自然中获得新的生活空间.

  3.3 重建生态平衡,为市民居住环境构建绿城

  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人的生活和生产需要环境保障,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城市公共绿地,可以保证城市空气洁净,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当前漳州推行大公园、小绿地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利用城市周边的圆山水仙花、九湖荔枝海、百花村花卉走廊、天宝香蕉林、白水浮宫杨梅等传统产业,将农田引入都市之中并将其景观化,使其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其蕴藏着的巨大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即清、净、美、绿的特色,加快建设郊野公园体系以及碧湖生态园体系等生态景区建设,综合整治城市内河--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独特风韵.同时发展有"农"的城市--让市民的生活环境融入更多的自然因素,使城市人工景观与当地独特的湖光、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和谐,使城市充满生气和活力,为市民构建宜居生态城市--形成"青山环城,碧水穿城,绿楔融城"的城市景观.

  4 农业景观在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中的实施建议

  现代农业景观的发展靠的是高科技投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景观介入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中,也必须依靠技术的创新推动城市特色的创新.

  4.1 积极引进与研发新技术新品种

  漳州是着名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城.应发挥漳州现代农业优势,利用城市周边的圆山水仙花、九湖荔枝海、百花村花卉走廊、天宝香蕉林、白水浮宫杨梅等传统产业,以提升综合效益为核心,依托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海峡两岸花博会、农博会等平台,引进先进农业生产理念与技术,增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自然生物学过程管理农业,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绿色 GDP;利用空中育种、转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开发与培育农产品新、奇、特品种,提升农产品的特色,增强竞争力;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大力发展减量技术、环保技术和系统化技术,将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引入农村,促进农业高效增长;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农业,与城市的其它产业协调联动发展,逐步形成与旅游、物流、商贸、加工结合的都市现代农业.

  4.2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现代设施农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改变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使其更加适应环境变化,或是缩短生长期,或是提高产量等.如气耕法使蔬菜的生长期由土耕法需要的 60 d 缩短到 30 d."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先测量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再施"配方肥".无土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漳州在果树、蔬菜、花卉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最先发展设施农业,引入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促进农业高效增长,形成强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4.3 采用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景观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直接吸纳大都市工业对农业的投入,利用大都市的市场、信息优势和辐射功能,开拓国内外市场,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引入和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业景观高附加值农业;与城市的其它产业协调联动发展--逐步形成与旅游、物流、商贸、加工结合的都市现代农业.

  4.4 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

  运用"3S"技术开发数字农业,建立国内外农业标准化预警体系.加强以漳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为重点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重点开展生态、资源保护,减少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发展农业景观是一种新型交叉产业,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体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因此,建设农业景观必须注重开发其多项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高明.从花园城市到田园城市--论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价值及意义[J].城市发展研究,2013(3):25-27.

  [2] 黄怡.从田园城市到可持续发展的明日社会城市[J].城市规划学刊,2009(4):113-116.

  [3] 陈玲,丁楠.都市农业景观发展探析[J].农技服务,2012(3):328-329.

  [4]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92.

  [5] 伊·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

相关标签:园林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