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上,我们要充分发掘有中国特色的乡土植物作为栽植设计的主要品种,同时积极引进适合我国种植条件的国外优良树种和花卉作为搭配,在某些特色景点集中种植,形成新的观赏点。我国土地辽阔,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广泛种植的松、竹、梅、榆、柳、槐、杉、桂、枫、李、紫薇、凌霄、迎春、牡丹、菊花、兰等各种乔木、灌木、花卉,都有很强的中国特色(见图 1 ~ 图 4) ,并适应我国的水土条件,苗木资源也相对充足,因此在植栽设计中应予以优先考虑。而引进国外品种,可以迅速扩大我国的绿化资源,形成多样化的绿色效果,弥补我国现有的观赏树种的不足,并营造出具有异国情调的植物景观。
1、 古树名木的保护
针对于中国不同地域有特色的植物,要努力做好保护工作。尤其是各地的古树名木,使所在地的景观具有历史感,同时成为当地重要的地域标志。在日本,这些植物被广泛的受到保护,在许多神社、广场及街头绿地中,都可以看到如松树、榉树和银杏等古树名木。而在中国,过去人们不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现在国内各地都意识到要通过保护这些植物来加强地域特色及文化内涵。例如福建省福州市,早在北宋冶平年间,在太守张伯玉的领导下广植榕树,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当前,福州的市区及郊区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看到成片的榕荫及盘根错节的枯榕,因此福州被称为“榕城”。如福州市国家森林公园中有一棵“千年古榕”,据考证为南宋所植,双榕合抱,冠幅占地 1 300 m2以上,胸围9 m 以上,它已成为福州市的象征(见图 5) 。再如上海市朱家角镇的入口处保留了两颗近 400 年的古银杏树,一雄一雌,相互搭配。秋天,它们的树叶变成金黄色,成为整个村子的视觉焦点和地标(见图 6) 。总之,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是保护这些植物本身,而且也保护了该区域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并通过它们的形象传承文化,发扬光大。
2、 赋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植物
我国有很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通过对它们的运用,将会更好的体现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而对日本进行比较研究,他们最具文化内涵特色的植物就是樱花(见图 7) ,春季开出白色或粉红色的花,但在约一两周内凋谢。这种短暂的美符合日本人追求残缺的心理,因此它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的民族精神。当前,我们要重点选择种植一些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植物,如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岁寒三友”———松、竹、梅。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在万物萧条的隆冬,它依然葱葱郁郁,象征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的山顶上,设计师通过布置造型优美的石头,并与松树相互搭配,共同营造出现代中国的气质和精神风貌。而竹是高雅、纯洁、虚心等优秀品德的象征,古往今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已经成为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代表植物之一。
竹的出现和种植形式展现出高雅的意境(见图 8) 。
再则就是梅花,它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其姿、色、香、韵俱佳,当冬日漫天飞雪之际,唯有梅花在严寒中绽放。北宋诗人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美描绘的淋漓尽致。如上海世纪公园在每年的早春时节 2 月份 ~3 月份都会举行赏梅活动,一大片梅花争奇斗艳,赏梅的人在花丛中流连忘返(见图9) 。同时借以梅不畏严寒,坚强不拔的品质,很多人为其子女的名字挂上了“梅”的字样。
除了松竹梅以外,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植物品种,应该大力从文化角度塑造它们,使之成为该地区的象征符号。总之,我们要仔细研究这些植物,认识它们的特点,并把它们更有效的融入到当代景观设计当中去。
3、 色彩丰富的植物
在植栽设计中经常运用色彩丰富的植物,它们茎、叶、花、果等所产生的鲜艳的视觉效果,成为景观设计的亮点。一般而言,红色、橙色和黄色等暖色调的色彩看上去比较突出,可作为前景色; 而绿色和蓝色等冷色调的色彩可作为背景色,能更好的衬托前景。日本的植栽设计就特别注重色彩的搭配,当 9 月份 ~11 月份的最低气温低于 5 ℃时,榉树、枫树的叶子就会逐渐变色,秋天树叶变成红色,非常引人注目。还有一些如银杏、鹅掌楸、无患子科等的落叶乔木,秋季树叶变成金黄色,给人极强烈的视觉震撼。
另外,一些小檗科、卫矛科、无患子科等落叶植物,到了秋天叶子也会变成红色,非常招人喜欢。而且,当这些秋季变为红色、金黄色的植物相互搭配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大自然所描绘的色彩缤纷的画卷。
选取色彩丰富的植物时要注意的设计要点:
1) 在植栽设计开始的时候,要确定一种色彩为主题色或基调色,在绿化空间占主要比例,再适当搭配其他色彩,以达到总体的和谐统一。如杭州西湖风景区基本上以绿色作为主题色,大量种植如水杉、垂柳、朴树、香樟、合欢、榉树、黄杨、迎春等乔木,在整体统一的绿色的主基地中有深绿,浅绿,蓝绿等不同的色彩变化,同时点缀色彩鲜艳的红枫、红叶李、金枝槐、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植物来进行搭配,形成画龙点睛的效果。设计师为了追求丰富的色彩效果,还经常在和谐的前提下使用多种色彩作为不同区域的主题色或基调色,通过多种色彩作为不同区域的主题色,能给游人带来丰富而多变的视觉体验,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2) 由于观叶植物一般比观花植物更易于成活,树叶的维护也比花卉简单,而且常绿树不会落叶,落叶的植物也可生长三季,因此叶子的形状、肌理及色彩都能创造出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根据叶子的色彩,观叶植物大致可分为绿叶和彩叶植物。绿叶可分为深浅不同的层次关系,相互搭配能创造出统一中又具有变化的色彩效果。因此,我们在选择观叶植物时,要考虑通过绿叶植物和彩叶植物的搭配,有效地增强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灌木、地被及花卉如杜鹃、牡丹、红花继木、油菜花、蒲公英、郁金香、二月兰等的花朵,形态和颜色都很丰富,有红色、粉红色、黄色、白色、紫色等各种色彩。它们可以相互搭配,形成五彩斑斓的空间效果。
在种植方式上,上述植物有大面积同种种植和自然式搭配种植两种形式。前一种如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见图10) 、一片同色彩的郁金香或菊花等,可产生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通常适用于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如公园、乡村等,可提供同种种植的观赏空间。如上海鲜花港春天大片郁金香开放(见图11) ,效果很独特。但是,这种种植方式需要经常更换,要考虑如四季秋海棠、一串红、彩叶草等植物作为后续的展示。而另一种形式是通过多种植物的合理搭配和色彩组合,形成仿自然的色彩斑斓的效果。
这种设计形成不同的植物观赏期,有效的延长了整个植栽设计的持续性。同时,自然式的植物搭配,能形成更精细化的植物景观效果。如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中的花境。种植了如银叶菊、郁金香、大花飞雁草、金盏菊、毛地黄、天兰葵等各种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及花灌木,整体效果五彩缤纷、细腻高雅(见图 12) 。
4、 将农作物作为景观植物
将农作物、蔬菜、药材等作为植物材料,用于有特色的景观设计之中,能创造出自然乡土的效果。日本的乡村为了展现与城市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他们经常用这些材料来表达独特的乡村之美。不仅日本,在西方很早就有蔬果园、药用植物园等形式,如英国的蔬果园内混乱种植了蔬菜、瓜果及药用植物等,还在园中设计温室小屋,兼具实用和观赏的功能。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大环境下,可以尝试将具有中国田园特色的农作物: 蔬菜、瓜果、药材等引入景观设计之中,创造出生态、自然的景观环境。这种景观设计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城市的景观之中加入乡村的元素,来营造耳目一新的绿化效果。如上海鲜花港,除了种植大面积鲜花外,还搭配种植了许多有特色的瓜果植物,如猪笼草、黄瓜、西红柿等,硕果累累,色彩鲜艳,吸引了大批游客(见图 13) 。
另一种是在乡村的环境中营造出有别于城市的景观效果。如苏州树山村,种植了具有极高观赏和食用价值的 70 多公顷“翠冠梨”,游人春天观赏成片的梨花,夏秋采摘可食用的梨子,通过梨树把整个村的知名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说明通过特色的果树种植,能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旅游价值。又如中国美院杭州象山校区,在建筑物和象山的山体之间保留了原有的农地、河流和鱼塘(见图14) 。校方请当地的农民在这些保留的土地上用纯天然的方式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作物,而且还放养了羊、鸭子和鹅等牲畜和家禽。学校和农田很好的交融在一起,不仅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景观效果,而且还体现出艺术家们希望能融入乡村之中,感受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哲学理念和艺术追求。
归根结底,笔者总结出若干选择景观植物的主要原则。
1) 在植栽设计中选择植物,要明确不同季节的主要观赏品种,做到春、夏、秋、冬四季有景,注重选择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关系,确保冬季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在公园、居住区或道路等不同类型的项目中,要合理控制不同植物的比例。以居住区景观绿地为例,夏天需要遮阴,冬天需要阳光,因此提倡以快长树为主,快长树与慢长树的比例为 3∶ 2,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为1∶ 2 ~ 1∶ 3,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的比例为 1∶ 2 ~ 1∶ 3,乔灌木与草坪的比例为 7∶ 3。
2) 植物种类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强调植物景观的地域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种类宜丰富多彩,体现植物材料的多样性。以上海为例,一般来说,绿地面积小于 1 000 m2的,植物种类数量要大于 40 种。绿地面积在3 000 m2~ 10 000 m2的,植物种类数量要大于80 种。绿地面积大于20 000 m2的,植物种类数量要大于100 种。其他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3) 植物选择中,上木设计宜简单,形成整体统一的空间层次;中、下木在人的主要视线范围内,设计宜丰富。相同品种的植物应集中配置,整体形式和数量可蕴含着一种中国古典文化透出来的内涵,产生高雅的意境,其规格、姿态相对一致,效果统一,易于调节疏密关系。上下木间应认真考虑常绿与落叶的关系。上木应多以球形、圆卵形、伞形等蓬形较大的植物品种(如香樟、榉树、合欢、榕树、国槐等) 为骨干背景树,较易形成丛林效果,且易与其他树种搭配协调。对于尖塔形、圆柱形或个性较强的树种(如水杉、直生银杏、乐昌含笑、广玉兰、雪松、黑松、白皮松、龙抓槐等) ,则需根据林冠线及效果要求,选择适当位置成组(不低于 3 棵 ~5 棵) 搭配种植。
5、 结语
对于新中式的景观,也许有很多人还很陌生,但是对于新中式景观中如何选择植物这个问题上,相信上述已经把选择植物的要点说明,总之,植栽设计要结合周边环境,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观,并应考虑具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依据当地民俗风情,人文特色来选择并配置植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配置,古典也好,现代也罢。总体布局提倡生态自然,整体性强,使园林景观达到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其次,植栽设计应合理组织空间,植物疏密有致,结合硬质景观创造优美流畅的整体形态。要注意合理搭配各种植物,避免不同类型的植物因形态、个性等方面反差过大而造成的不和谐感。再有就是要遵循人的行为方式,结合地形,进行多角度的视线分析,着重处理好植物配置的前后、高低、大小、疏密、上下、远近等不同层次的空间,这也与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思想相呼应,讲究空间的变化,使植物的立面高低错落,创造出起伏变化的林冠线。依据古典造园的借景手法,在当代的中式景观设计中,植物选择及搭配方法亦可遵循。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龙金花. 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1) :67-68.
[3] 俞昌斌. 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材料与细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