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饮食行为
2.3.1 饮食习惯
大学生饮食问题较为突出, 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仅为35.4%.其中男生为34.7%, 女生为36.0%;大一学生为36.1%, 大二学生为35.6%, 大三学生为34.4%;城市生源学生为34.6%, 农村生源学生为35.7%.不同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17.75, P<0.01) ;不同性别和生源的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值分别为1.07, 0.14, P值均>0.05) .良好饮食习惯中, 每日吃早餐、喝奶、摄入豆制品和吃水果的比例分别为42.9%, 19.9%, 47.3%和31.4%.多数学生存在不良饮食习惯, 如经常吃油炸食品的比例为61.2%, 偏食、挑食的比例为45.2%, 周末每日少于三餐的比例为43.9%.女生零食代替正餐、常吃油炸食品和偏食、挑食的比例均高于男生 (χ值分别为7.32, 10.77, 62.21, P值均<0.01) ;经常吃夜餐的比例男生高于女生 (χ=146.89, P<0.01) ;不同年级学生比较, 经常吃夜餐、周末少于三餐的学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值分别为26.53, 9.20, P值均<0.01) .见表3.
2.3.2 营养素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 (RNI) 的比例
大学生能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PP的摄入量分别占RNI的94.3%, 93.6%和94.6%, 能满足身体需要;蛋白质、维生素B1分别占RNI的82.4%和82.6%, 基本满足需要;铁、锌分别占RNI的62.5%和64.8%, 摄入不足;钙、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分别占RNI的52.7%, 58.6%和52.4%, 摄入不足。
2.3.3 供能比例
营养素供能比例不合理,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高达72.3%, 远超过推荐的55%~65%;脂肪供能占15.6%, 低于推荐比例 (20%~30%) .三餐能量中, 早、中、晚餐分别占19.8%, 42.6%和29.8%, 早餐供能比例低。而其他途径 (零食、加餐等) 摄入能量比例高达7.8%, 和学生摄入高能量零食过多有关。
2.3.4 选择食物的依据
大学生选择食物的依据, 82.1%和80.2%的学生注重食物的口味 (个人习惯) 和感官性状, 61.3%和61.2%的学生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价格, 41.8%的学生在食物选择时会考虑食物的其他标识。女生 (86.7%) 较男生 (80.2%) 更注重个人习惯或口味 (χ=11.53, P<0.01) ;农村学生 (69.5%) 较城市学生 (49.8%) 更加关注食物的价格 (χ=41.18, P<0.01) ;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关注度, 城市学生 (80.2%) 高于农村学生 (62.5%) (χ=32.68, P<0.01) .
3 讨论
大学生营养状况令人担忧。13.3%, 13.5%和0.3%的学生存在体重偏轻、超重和肥胖, 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女生体重偏轻比例多, 而男生超重比例较高。除与当地经济落后, 居民生活水平低, 对营养的关注度少有关, 还和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盲目节食有关。
大学生营养知识较为匮乏, 获取途径较少。大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较低, 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3-14], 与学校的营养知识宣传力度低、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少及关注度不够有关。多数高校未开设营养与健康相关课程, 即使在医学院校也很少把《临床营养学》设为学生的必修课[15];在非医学院校, 《营养与膳食》课程尚未纳入教学计划, 相关专业的教师极为缺乏, 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营养知识, 虽然个别院校偶尔开设营养专家讲座, 但没有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标准, “走形式”情况多见, 导致大学生通过课堂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缺乏。本次调查, 女生和城市生源的学生营养得分较高, 与其对营养知识的关注度高和环境影响有关;年级越高, 得分越高, 说明高年级学生比较重视营养, 相关知识获取较多。为此, 学校应设立有关的营养科室, 探讨先进的营养促进模式[16-17], 促使学生营养知识的提升和良好膳食习惯的形成。
研究显示, 大学生饮食态度不端正, 偏食、挑食、不重视早餐、零食摄入多和代替正餐、周末每日少于三餐及选择不当食物的情况较为普遍[18], 和学校的环境氛围、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学校食堂管理及学生营养知识欠缺、不懂得阅读食品标签等有关[19].由于多数大学生不注重膳食搭配, 动物性食物和豆类摄入较少, 优质蛋白比例偏低, 影响了蛋白质和相关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是大学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和相关知识行为已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 应引起各院校的高度重视。一方面, 强化学校教育, 借助“营养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 利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进行营养教育, 如开设营养与健康的相关课程、邀请专家讲座、开设学校营养宣传栏和营养广播专题、设立营养咨询室和校园网络的营养专区、举办营养知识竞赛、成立大学生营养协会等, 重点进行营养基本知识、合理膳食、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选购食物的注意问题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同时, 在学生中选拔骨干分子、喜爱营养知识或处于营养特殊阶段的学生作为重点人群进行先期教育和培养, 鼓励他们与其他学生间建立“点对点”的实践平台, 发挥学生间密切交流的优势, 增强学生的营养意识, 引导他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科学安排平衡膳食[20].另外, 学校要强化食堂管理, 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增加食物品种, 改变食物加工烹调方法, 提供优质价廉的营养早餐和午餐[21];设立营养餐窗口, 张贴食品营养点数帮助学生选餐, 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营养水平和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鹏, 陆森召, 郁建华, 等。南京市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5, 31 (3) :382-383.
[2]汤敏, 孙俊波。某高校大三医学生营养状况、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3, 29 (13) :1564-1566.
[3]陈林, 吴克刚, 柴向华, 等。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2) :265-267.
[4]刘伟, 林蓉, 张微蔚, 等。广州市青少年饮食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7) :783-785.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8:83-85.
[6]高荷蕊, 史平, 王丹。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1) :15-18.
[7]张雪莹, 秦立强, 王晓莺, 等。苏州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食物选择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 (3) :356-359.
[8]车军玲, 王枫。陕西省某高职大学生早餐的食用现状及应对策略[J].职业与健康, 2016, 32 (24) :56-58.
[9]殷建营, 支红霞, 李佳佳。周口市高校在校就餐学生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 (15) :2732-2735.
[10]曹杰, 王强, 金伟松, 等。镇江市某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知信行现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 2015, 26 (5) :117-119.
[11]魏玉秋, 左强。营养与膳食 (2014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61-63.
[1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 (2013版)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20-23.
[13]顾秀瑛, 郭淑霞, 马儒林, 等。石河子大学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大学生膳食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3, 29 (14) :1708-1711.
[14]张雪莹。苏州市高职院校学生营养与膳食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9) :1398-1400.
[15]王立强, 陶太珍, 陈林军, 等。不同干预方式提高医学生营养知识效果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 (2) :232-234.
[16]谈立峰, 孙樨陵, 许强强, 等。高校教职工公共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 (KAP) 的健康食堂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 (6) :994-998.
[17]曹蔚, 苏静, 姚鑫, 等。贵州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状况及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 (4) :526-528.
[18]司壮丽, 刘艳荣, 亢玲玲, 等。黔北大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调查与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 21 (8) :78-80.
[19]徐上知, 牛强, 李述刚, 等。大学生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认知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 (16) :2927-2929.
[20]蕈忠书, 谢昌平, 黎明强, 等。2010-2014年广西柳州市3所大学新生营养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5, 31 (18) :2542-2544.
[21]梁小红, 王庆雄, 杜坤, 等。早餐对大学生认知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7) :98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