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患关系论文

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8 共2189字
摘要

  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疗纠纷较多,不仅给医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可导致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危机,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约 50%医疗纠纷的发生与医患沟通不畅有关,而小儿患者具有特殊性,其理解能力等尚不成熟,因此医患沟通难度更大[1].为探讨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笔者对近 2 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00 例小儿患者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2012 年 7 月-2014 年 7 月收治的 200 例小儿患者,男 102 例,女 98 例,年龄 0.5 岁 ~12 岁,平均年龄(5.62±1.44)岁,其中门诊治疗 130 例,住院治疗 70 例。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 100 例,2 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医生未接受语言、行为艺术的培训等,观察组医生则接受语言、行为艺术的培训。对 2 组患儿诊疗、护理期间发生的医患纠纷、医疗差错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小儿治愈出院时,为患儿家属发放我院自拟的对诊疗、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治疗专业性、医生态度、沟通有效性、诊疗结果知晓度等,对于 3 岁以上患儿,则需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之后填写。采用百分制,非常满意:分数≥90 分,满意:75~89 分;基本满意:60~74 分,不满意:<60 分[2].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²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医疗差错、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 2%(2/100)、3%(3/100),参考组患儿治疗期间医疗差错、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 15%(15/100)、26%(26/100),2 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²=9.38,P<0.05)。

  2.2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诊疗、护理满意率平均得分为(94.35±3.29)分,参考组患儿家属对诊疗、护理满意率平均得分为(82.19±5.66)分,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4,P<0.05)。

  3 讨论

  导致儿科医患沟通不畅的因素较多,具体有以下几点:①交流主体的差异。医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业务能力及职业品格等,在医患沟通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患者为话语权的配合者,小儿患者的交流主体为患儿、患儿家属,医生对病情的诊断主要通过家属描述,患儿的检查、观察等进行。儿科的医患沟通中,患儿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等不成熟,同时患儿的人生经验不足,因此在诊断及询问时,无法准确描述病情,导致病情描述不准确,治疗出现失误等。②交际语境存在差异。儿童对玩乐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而医院的环境较为严肃、陌生,患儿常出现哭闹等现象,而家属由于对小儿病情较为担心,可出现焦躁、不安等情绪,进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③交际类型差异。儿科的医患沟通较为复杂,同时会话类型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平衡性出现。④交际语言的差异。在儿科医患沟通交流中,医生需要尽量放慢语速,同时语言轻柔,面容亲切,从而更少地获取疾病信息。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医生接受语言及行为艺术方面培训,具体如下:①保持童心。患儿对打针、吃药等有着抵抗性,因此对医生的行为及语言等较为敏感,在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时,医生要将自己与患儿放在同等地位,通过小儿喜欢的游戏、动漫等,拉近与患儿的距离,从而使得患儿能够更快地接受医生及治疗。②语言通俗易懂。医生在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时,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采用小儿及家属均能明白的词语解释,如询问患儿是否出现阵发性腹痛时,可询问家属,患儿是否出现间歇性哭闹等。语言表达准确清楚,减少歧义的发生,如告知家属通过晒太阳能够为小儿补充钙质时,需要明确告知患儿家属尽量在太阳光线温和的时候进行,一般为早上07:00~09:00;当太阳光线过于强烈时,则尽量避免在阳光中暴晒。③在操作中,医生要动作轻柔,对于出现恐惧、烦躁、焦虑等患儿,医生需要先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语言要轻柔,严禁不理睬或者训斥。在语言沟通交流中,通过轻柔的身体抚触,如轻抚患儿背部、握住患儿手等有效消除其不安情绪;在进行检查、诊断及治疗时,尽量动作轻柔,避免对患儿造成刺激,减少其不安感。④给予患儿充分的尊重及关爱。患儿的表达、沟通能力差,因此部分医生常放弃与患儿的沟通交流,部分医生甚至斥责小儿,导致小儿感觉不被尊重,进而敌视医生等。在疾病的诊断中,小儿最有发言权,同时更加愿意倾诉痛苦,因此儿科医生要更加尊重及关爱患者,给予患儿赞许的眼神、和蔼的微笑、全身心倾听小儿的诉说、对等交流。在与小儿交流时,可蹲下来进行,通过搀扶、拥抱、轻拍肩膀等肢体交流沟通增进与患儿的感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2 组患儿治疗期间医疗差错、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诊疗、护理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满意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儿科医患沟通交流中,医生要熟悉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等,并针对性地采用优质语言、行为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保证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崔佳颖,刘源。医患沟通过程模式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4(3):73-83.

  [2] 侯胜田,张永康。主要医患沟通模式及 6S 延伸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4,35(1):54-57.

  [3] 朱简兰,蒲川。重庆某三甲医院医患沟通现状认知与模式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3887-389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