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关系论文(专业范文8篇)第八篇
摘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参与, 需要分级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落实, 更需要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本”的工作理念, 尊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也要充分学习与自身病情相关的护理知识, 与护理人员达成共识, 充分理解和信任护理人员, 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社会舆论更要公正客观, 引导护患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使护患冲突得到缓解, 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护患比,分级医疗改革,护患关系
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 人民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对医疗资源的使用日渐增长, 加之大众维权意识的增强, 对护理质量的期盼也越来越高, 我国拥有13亿人口, 又处在社会转型期, 由于受医疗服务体制不尽合理、社会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卫生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卫生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护患矛盾日益突出, 护患纠纷时有发生, 这不仅让患者感到不满, 也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改进措施进行阐述, 希望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帮助。
1 护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
一是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已不能适应我国医疗机构的发展, 平均千人口的护士数为1人, 而大部分国家每千人口的护士数为5人, 据研究得出, 我国的护患比在1:20左右, 这还是白班, 夜班的护患比要达到1:40左右, 与规定的护患比1:10相差很大。由于我国护理人员缺乏的现状, 再加上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 优秀的医疗人员和设备都在中型、大型城市, 大量的患者为获得优势医疗资源, 纷纷涌入城市医院, 这更加导致了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高压力和精力耗竭, 从而导致差错率和事故率的上升, 这也直接导致了护患冲突的发生。
二是护理目标定位较低, 护理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充分了解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护理需求, 关注患者的医疗护理的同时, 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最终让患者最大程度上积极配合治疗, 共同战胜病魔。患者的需求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要实现最终护理目标就需要大量并且不同方面的护理人才, 但我国目前的情况, 特别是护患关系紧张的大医院, 护患比过高, 护理目标就是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治疗和护理, 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进行护理, 这样就不利于护患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
三是医院及社会对护理工作认同感较低, 造成护士产生职业倦怠。首先是医院方面长期存在“重医疗, 轻护理”的现象。很多医院在引进优秀医生和先进设备时不惜重金, 但对护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护理工作技术含量低, 有的是护理毕业生, 给予护士的待遇较低, 这也直接导致了护理人员在医院中找不到认同感, 工作上没有积极性。其次在社会方面, 人们对护士的职业认同度不高, 认为护理工作属于体力劳动, 而且非常辛苦, 大量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都不愿意报考护理专业。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现有的护士队伍人员流失严重, 这些观念不改变, 要想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改善护患关系都将十分困难。
四是患者与护理人员接触最多, 最易引起冲突。人患病后, 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 心理上也将承受很大的压力, 具体表现在易焦虑、恐惧, 同时情绪易激动、更有甚者把自己的痛苦怪罪于别人, 临床实践中容易产生护患冲突的方面有两个:一是患者对康复的预期与现实的医疗水平不符, 当康复进展缓慢时, 就容易情绪激动, 习惯于把康复缓慢怪罪于医院, 从而迁怒与护理人员;二是护理人员还负责记账和催账工作, 由于患者多, 用药种类多, 护理人员在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差错, 一旦给患者记错了, 就容易让患者及家属误解, 从而引起冲突。
2 和谐构建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2.1 实现分级治疗体制, 降低大医院护患比例
国家已经实施分级治疗体制改革, 主要是缓解大医院的看病压力, 同时将优势医疗资源向中小医院倾斜, 吸引看病群体分流, 达到资源均衡的效果。建立社区居民能够认可的社区门诊, 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实现各级医疗机构资源共享, 真正实现有效的分级诊疗, 通过公立医院改制或改革,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民营医院为主、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市场。最终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还在于政府如何分配优质医疗资源向中小医院和社区倾斜, 提高中小医院和社区门诊医疗水平。让更优秀的医疗人才能够愿意到中小医院和社区门诊就职。只有真正的实现分级治疗体制改革,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大医院的护患比例, 为患者和护理人员提供相对舒心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护理人员也能有足够的精力来照顾好每位患者, 并尽量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也必然会降低工作中的差错率, 做到让患者满意。从而极大的降低护患冲突的可能。
2.2 引导舆论导向, 形成护患共识
护患矛盾发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的不信任, 特别是是患方隔行如隔山, 对基本医疗护理知识的缺乏, 对医疗风险客观存在不愿接受造成的。一是媒体和医院对医疗护理知识要加强宣传, 倡导全民健康, 提高普通百姓对健康与疾病的认知程度, 对治疗风险也能有正确的认知。遇到健康问题到医院就诊时, 对就医和护理有了初步认知, 就容易与医护人员形成共识, 对康复有个较为客观的期望值, 这样才能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 风险共担, 共同努力战胜病魔。避免出现治疗效果不满意, 就把责任归罪于医院的状况。二是医院也应该借助媒体的力量, 将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进行正面宣传, 树立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护理人员的良好风气,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同感, 让护患关系得以和谐发展。
2.3 提高护士待遇, 增强职业认同感
护士日常的工作繁琐而沉重, 理应获得体面的收入。同时要为护士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 目前新的医疗改革正在实施, 但“重医疗而轻护理”的情况确没有改变。真正增强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 其一就是要真正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 在政策上的给予支持。其二在薪酬、编制甚至是职称评定方面应该向护士倾斜。俗话说, 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随着护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 以及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 护理的重要性和好处日益凸显。只有营造尊重护士、认可护士的社会氛围, 改善护士从业环境, 才能让更优秀的人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4 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护患纠纷如何解决要有明确的法律作为支撑, 要有规范的程序。法律应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状况要有明确界定, 明确护患纠纷事件中的主体责任。法律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保障护患责任双方有平等的地位, 法律在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同时, 也要维护理人员的正当利益, 切实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护患事故的鉴定要由社会第三方医疗机构进行审查, 要确保其中立性和独立性, 该机构接受社会大众和舆论媒体的监督。要确保整个检查程序要公正透明, 严格审查程序, 不偏袒任何一方。只有通过健全的体制, 给权利主体安全保障。确实保障了护患的合法权益, 才会避免冲突的发生。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参与, 需要分级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落实, 更需要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本”的工作理念, 尊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也要充分学习与自身病情相关的护理知识, 与护理人员达成共识, 充分理解和信任护理人员, 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社会舆论更要公正客观, 引导护患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使护患冲突得到缓解, 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颜冉冉, 张际.护患沟通之国内外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 2008, 14 (2) :34-36.[1]颜冉冉, 张际.护患沟通之国内外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 2008, 14 (2) :34-36.
[2]鲍文慧.当前护患关系下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索[J].国外医学 (卫生经济分册) , 2015, 32 (4) :190-192.[2]鲍文慧.当前护患关系下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索[J].国外医学 (卫生经济分册) , 2015, 32 (4) :190-192.